“最小干预”原则——提升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最小干预”原则——提升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工作

李立强

610523198707097638 

摘要:我国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主要需要坚持恢复现状原则、可识别原则、可逆性原则和“最小干预”等原则。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需要使其恢复现状,这是世界各国文物修复的共识,本文主要探讨“最小干预”原则,中国文物保护准则中提出,进行文物保护的最主要目标是保存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信息,需要保证历史的真实性,让物质真正的能够承载历史,让人们了解到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关键词:“最小干预”原则;施工现场;文物保护

“最小干预”原则是指对文物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干预,尤其是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即使必须要进行人为干预,也应该将其用在最重要的部分,并且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于不确定是否干预的部分,要进行适当判断,能不要干预就不要干预。我国进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近百年的时间,有着很多成功的作品。例如在山西进行了很多古建筑的现场保护工作,既避免了安全隐患,又可以展现出最原始的古代风貌。但是近几年来需要修复保护的文物越来越多,最终产生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与最初的目标相违背,还有的保护工作甚至给文物带来了破坏。上海某家古建筑在设计中要体现真实性,需要使用原本的油漆重新修复,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用现代的油漆进行粉刷,使得整个建筑焕然一新,这很明显违背了“最小干预”原则。

一、施工现场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文物保护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往往只停留有文字,没有切实在文物保护中起到作用,这样很可能会使最终的设计效果与当初的目标背道而驰。目前我国在施工现场的文物保护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文物建筑保护级别不高,很多处于较为偏远的位置,缺乏便利的交通条件,设计单位即使想要做到全程指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虽然已经提出了一些文物保护原则,但是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干预的程度应该是怎样的还需要专门的文物保护人员进行决策,这需要文物保护人员引进的判断能力和足够的专业技能;最后,现场施工单位尚未真正体会到文物保护原则的内涵,有时为了盲目增加工程量愿意进行更多修缮工作,还有的施工单位将一些可以使用的历史材料换成现代材料,这些都不符合“最小干预”原则。

二、“最小干预”原则在上海古宅建筑修复用的运用

奥地利艺术家李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文化建筑主要承载着两方面的价值,一部分是历史价值,另一部分是当代价值。历史价值是指文化建筑多年以来承载的沧桑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明显的年代特色。很多古代建筑中外表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由于病害造成,有的是因为年久失修,是否需要改造,如何进行保护并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综合判断修复对建筑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修复材料是否合适,切实贯彻落实“最小干预”原则,可以尽可能的保持历史面貌,这是很难做到的。本部分以上海古宅建筑修复为例,探讨如何在文物保护中做到“最小干预”。

1、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方法

想要更好地进行上海古宅修复工作,首先要确认以下两种制度。第一个是样板确认制度,古代建筑在修复之前必须先要提前制作好小样,小样的尺寸大概在一平方米左右,不同的工匠看法不同,手艺不同,可以做出多种小样,最后在比较之后由业主方进行确认,之后才可以进行文物建筑的大规模修复。第二个是每周会议制度。每周一下午由业主方召集施工单位进行会议研讨,汇报目前的保护进度,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进一步敲定样板材料和样板工艺,同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二者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彼此交换意见,这样才可以不断优化整个文物保护方案,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最小干预”保护原则。

2、思考如何复原

   本文选取的上海古宅在修复之前已经拆除了很多部分,第一门厅完全被拆除,还有一些建筑基础也已经无法使用,因此整个项目的难点工程就是修复第一门厅和恢复建筑基础。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历史材料进行参考,不能得到历史上真实的门厅样式和大小,因此此次修复并不能一味追求复原,而是应该考虑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如何维持建筑的多样性,考虑到如何让为之大小的空间的效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增加其趣味性。相关设计人员和专家经过一系列讨论之后准备将古宅之中的将军门作为入口,南侧修一间茶室,茶室背后修一条小路连接戏台,门厅与主卧之间修成瀑布和花园。建立起的戏台参考当时年代的样式,可以进行有特色的戏曲表演,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增强古宅的文化魅力。戏台可以架在水池之上,水面不需要很大面积,但一定要留下水口和水尾,依据苏州园林的建造方式点缀上一些花草,营造出一种江南园林景观。

3、具体的文物保护措施

(1)墙面刷灰

上海古建筑是传统的江南建筑墙体通常是用青砖筑成,墙面有纸筋灰涂抹,在近百年的侵蚀下墙面已经是斑驳不堪,部分墙体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之前对于墙面的修复往往就是将起皮的墙面进行铲除,然后重新覆盖上传统的纸筋灰,也可以使用外墙涂料,进一步延长墙体的生命,这样一来会使得整个建筑焕然一新,尤其是墙外,原本的纹理会被磨灭掉。本次文物修复使用木蜡油和桐油做成了小样,对比之后发现木蜡油更加合适。木蜡油可以渗入到木材之中,同时不会形成表面的薄膜,从而保留了原本木材的质感,不会覆盖住原来的纹理,在接触时也可以有历史的年代感。需要更换新部件时,所有使用的部件均来源于从其他老建筑上取得的木材,但是发现在加工之后表面仍然变新,因此调制了木蜡油进行做旧,使得小部件也有着一定的年代感,逐渐缩小色差,最后呈现出一个百年老宅应有的状态。

(2)铺地砖石

上海古宅中的铺地砖石主要由方砖、木地板、金山石板等材质组成,目前的方砖已经所剩无几,修复时需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现在的建材市场上已经很少有原始的方砖,因此应该适当使用一些新方砖,尺寸上与老方砖一模一样,采用传统工艺,方砖下铺垫黄沙,方砖与方砖之间严丝合缝,方砖铺成之后使用桐油进行做旧,再进行抛光与打磨,经历过数次打磨之后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平整程度。很多上海古宅中,柱子有一定程度上的沉降,这使得地面高度不一致,很难进行调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最高的地表进行调平,保证方砖的平整程度。庭院内部有很多石板发生了断裂,在修复过程中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最大可能上减少变动,石板断裂的地方可以先取出修复平整,之后再放回原位,避免进行更换。

三、结语

目前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保护原则与保护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文字,目前有很多文物保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较低,政府给予的投入不足,设计方案想要最终实现中间有着无数的难题,设计者需要理解“最小干预”原则的本质,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选择出最合适的保护方法,按照最终修复目标进行工作,这样才可以深入贯彻落实“最小干预”原则,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领悟到文物中蕴含的历史韵味。

参考文献

[1]冯韵洁.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要素探索[J].建筑与装饰,2020,(22):130.

[2]陈伟.地铁站施工对邻近文物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J].建设监理,2020,(8):77-79.

[3]曹小勇.关于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60-62.

[4]王建永.浅基础文物建筑平移工程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20,42(1):74-78.

[5]邹鹏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