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探微

叶德跃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常州 232002)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干部乱作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有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存在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按照厚爱和严管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更好推动领导干部担当作为。

关键词: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论述、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范畴,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律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进一步激励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干部乱作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有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存在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按照厚爱和严管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更好推动领导干部担当作为。

一、当前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思想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地落实

近年来,政治思想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但政治思想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领导班子政治站位不高、管党治党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有的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一知半解、蜻蜓点水的现象,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选人用人标准落实还不够到位

当前,我们党在选人用人方面已经形成了重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仍然存在选人用人不公,干部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搞亲亲疏疏、凭关系选人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担当干事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对党员干部的专业化培训方面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比如,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培训内容比较陈旧,与新发展阶段、推进创新驱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任务和党的最新精神结合还不够紧密,师资力量不太过硬等, 这就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们党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比如,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不够健全,容错纠错制度执行仍存在困难,缺乏大胆探索等。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把握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握容错纠错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容错纠错与精准问责的关系、如何把握容错纠错与“四种形态”的关系、如何准确把握容错纠错边界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熟悉透。一些地方基层还存在容错机制流于形式或是“将真经念歪”的情况,这使得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担当实干的过程中,缺乏机制上的“安全阀”,存在行动上的犹豫观望。

二、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的路径构建

(一)树立担当作为的用人导向,健全完善政治激励和保护机制

无论是生活在组织结构中的领导干部,还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人,作为个体性的存在,都不不可避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行为或认知就要积极发挥正向激励对领导干部的激励作用,关键是要让干部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对工作和未来始终抱有希望。因此,组织应当将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让领导干部在政治发展上有盼头。作为提升正向激励效果的关键策略,具体而言,第一,选拔干部要坚持“好标准”。干部晋升是对干部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激励。要维持好这种强烈的激励,就必须要把好干部选拔的关口。要重点突出好干部的标准,坚持灵活方式的选拔,让不同部门、不同方向的干部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激励。第二,要坚持多层多向度的干部交流。在干部交流方面,不能局限于本部门、本系统的交流。要更多地到系统外、群众中、社会中交流。不仅要实现在不同层级的交流,也要在不同向度上交流。从而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培育力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奋进状态。第三,要着力优化能下机制。要重点打破领导干部不犯错就无错的认知,将不作为乱作为同样作为下的依据。突破领导干部只上不下的传统认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良性流动,从而打破金字塔晋升限制,突出政治激励。第四,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四个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及挽回损失“六个要件”,进一步深化容错、纠错、防错和澄清保护机制。

(二)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健全完善精神激励和保护机制

精神激励是唤醒党员干部内心自觉的有力思想武器,可以最大化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添不竭动力,达到持久稳定的激励效果。第一,以理论武装夯实担当之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同时强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当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建立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增强担当作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以初心使命涵养担当之责。当前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各级党组织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常新,用初心使命润育大义、激发动力、创造佳绩。第三,以先进文化浸润担当之志。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广大干部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坚定信念信心。第四,以选树典型引领担当之行。要大力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树立可见可学可比的好干部标杆,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优先作为先进典型重点选树对象,按统一部署开展表扬表彰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勤奋敬业,持续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担当作为的人文环境,健全完善情感激励和保护机制

面对领导干部精神性激励缺失与不足的问题,组织要着重将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纳入到精神性激励改善的策略体系。要通过不同于常规形式的思想教育、更具温度感和关怀特性的人文关怀机制,让领导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励领导干部行为正向和积极奉献。具体而言,强化领导干部正向激励,可从下面几方面出发。第一,要以非正式、多频次的谈心谈话来传递温暖。由于正式谈话机制具有权威威慑的惯性,因而非正式谈话更有助于传递温暖。借由非正式和多频次的谈话交流,组织能够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精神需求和精神现状,为实施精准化的精神关怀奠定基础,从而提升正向激励效果。第二,要构建心理疏导机制。有些时候,激励效果不佳,并非激励机制的问题,而是干部压力问题。只有疏解了压力,才能够感受到激励的刺激。现实中,普遍认为领导干部不需要心理疏导,也羞于心理疏导。但事实上,领导干部面临重大压力,更需要心理疏导机制。通过心理疏导来舒缓身心,隔离压力,能够部分化解激励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三,要刚性落实劳模疗养和干部年休假制度,实行干部年休假集中统一和年初预安排制度,主要领导干部带头休假,倡导夫妻双方均为财政供养人员的同时休假;对确因工作需要未休年休假的,按规定给予补助。

(四)强化担当作为的待遇保障,健全完善物质激励和保护机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领导干部基本物质生活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时,要求其全心全意追求公共利益是不现实的。无论是上级领导干部还是社会大众,都需要认识到物质保障对领导干部的重要性。由此,组织应当着重调整物质激励结构,让领导干部在基本生活上有充实的保障。具体而言,第一,要打牢物质奖励政策基础。组织要认真学习和厘清上级有关领导干部物质激励的政策,区分哪些是需要禁止和弱化的,那些是必须保障的。在上级政策框架和法律范畴内,重点明确本单位物质激励政策依据和基础,为领导干部物质激励提供基本保障。第二,要注重激励多元化。对领导干部实施物质激励不能够过于单一化,要提供尽可能多元化的方式。多元化的物质激励结构,既能够保障干部激励的全面性,也是为了规避单一激励不足导致的弊端。多元化物质激励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确保激励始终存在。第三,要严格按劳分配。现实中总会出现上级领导抢占下级功劳、争光彩的情况。对此,要严格按劳分配,坚持依据物质激励政策依据和组织管理规定,实施精准奖励,从而确保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强化担当作为的反向约束,健全完善鞭策激励和保护机制

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不仅要抓好正面激励,也要加强反向约束,让干部不敢不为、不敢乱为。这方面应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第一,抓好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对不作为、乱作为、消极作为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及时作出组织处理,加大“下”的力度。同时,要将发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纳入选人用人巡察内容,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移交有关部门,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和追责问责。第二,从严执纪问责。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及时警醒和惩戒,坚决纠正和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首先,要坚持抓早抓小。其次,要坚持快查快办。对反映问题具体、线索清楚的违纪问题,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迅速查处,促进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查处问题效率提升;对一时难以处理的,要拉出清单、建立台账、实行编号管理、挂账督办,形成快查快办机制,对违纪之人形成震慑,对党员干部起到警示作用。再次,要坚持严查严处。对违纪行为严查严处,让违纪者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付出该付出的代价。要以“零容忍”的态度,用好问责这把“杀手锏”,对违纪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通报一起,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切实构建我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三,要加强教育管理。惩戒不是反向约束的终点,而是教育挽救犯错干部的开始。对于部分受到惩戒而仍然保留党籍,保留一定职务、级别的干部应当视情况加强教育管理,受到惩戒不代表可以卸下责任、放任自流,同样需要被激励、被约束。

参考文献:

[1]沙靖宇.“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批判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7(26):52-54.

[2]黄金芳.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力度”与“温度”兼顾的艺术[J].领导科学,2019(23):49-52.

[3]张琳雪.人文关怀在争端化解中的作用与领导者的运用之道[J].领导科学,2020(03):60-62.

作者简介:叶德跃(1972-),男,河南南阳人,大学本科,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和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