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高度适宜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高度适宜性探索

缪,敏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重点文物是城市特色的载体,是发展中保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不仅仅需要保护文物本身,而且需要对其周边环境加以分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应以适宜的比例,建筑需要适宜的高度。本文以某项目为研究对象,对文物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进行定量化分析,以视觉感应原理为研究方法,进而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高度适应性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的人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高度控制;视觉感应原理

引言

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改造,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古城风貌、脉络遭受毁灭性破坏,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城市变得千篇一律。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方式、形态各有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格局,城市的形成是历史性沉淀的结果,重点文物是城市的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特色的载体,重点文物的保护不仅需要保护文物本身,更应该保存其周边环境。因此,有必要对文物周边建设高度进行探索,以此来促进文物保护及城市建设。

1 高度分析思路及方法

1.1 视线通廊

视线通廊是指由于人处于某一位置对某一景点地观看的过程中,视线由人眼到景点所经过的整个廊道空间。是体验重点文物的重要景观通道,视线分析是视线通廊内建筑高度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视点高度的确定,做竖向视角范围的视线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控制规定,以保护重点文物整体上的视觉关联性[1]

1.2 视线和视角控制原理

人在观赏景物时,由于视点、视线和视角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例如,由外面观赏重点文物时,仰角45°为欣赏景物细部的观赏视角,只能观察景物的局部或者细部,有胁迫感;仰角27°为欣赏景物最为清晰的观赏视角,可观察到景物的全部,可获得比较紧凑的景观效果。仰角9° ~18° 为欣赏包括背景在内的风最全貌的观赏视角,景物有逐渐疏远、淡化的感觉[2]

2 项目背景及情况

2.1 项目背景

某项目是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该项目区域建筑质量普遍较差,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建筑年代久远,交通、消防等安全条件恶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 项目情况


该项目位于历史名城长沙的核心老城区,基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地处劳动广场东南角,北临劳动西路,西至旭鸣里和天心区妇幼保健站,南接第一师范,东至白沙路,占地约5.33公顷。项目地处确定的长沙市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内,同时位于省立第一师范历史地段及历史地段建控地带范围内,并处于天心阁—赵汝愚墓—省立第一师范视线走廊边缘。

微信图片_20210401091902
项目总平面图(图片来源 :百度)项目模型效果(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3 项目周边历史文化资源

3.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旧址位于长沙市书院路262号,保护范围为西至书院路东侧,北向沿妙高峰路及陈列馆北围墙一线,工人夜校旧址四周及学校东南两向以围墙为界。

3.2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汝愚墓。赵汝愚墓位于天心区妙高峰,保护范围为以墓为中心,东、南、北三向各30米,西向1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东、北、西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南向与第一师范建控地带相接。

4 视点选择及分析

4.1 视点选择

为便于全面了解该项目与周边的景观视廊的关系,我们选择城市重要景观控制点综合对其评价。项目地处劳动路与白沙路交界处,属于长沙历史城区边缘。长沙老城区重点控制天心阁与岳麓山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而天心阁—妙高峰—岳麓山正是扇形区南侧控制走廊,因此选择天心阁(视点E)作为重要的景观视点十分必要。基地东北向的贺龙体育中心已成为长沙的标志性建筑,该中心不仅是长沙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也是长沙重要的观景场所。通过体育中心的环形平台可远观岳麓山,近望天心阁,俯视白沙古井,亦可感受长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整体氛围。选择体育中心(视点D)作为景观视点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公共性。

上述两个视点分别从区域的外部选择,为综合分析评价,在其南向的一师范拟选择三个视点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学校入口(视点A)、运动场(视点B)、图书馆前坪(视点C)。学校入口区是感受一师范的门户区域,而该项目为其背景区,对这视点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场是学校的开放空间,也是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具备较强的代表性。图书馆为一师范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作为学校内分析参考点具备公众性、广泛性。

QQ截图20210323155233
视点位置分析(作者自绘)

4.2 视点分析

本次分析基于某项目规划方案总图及视线和视角控制原理进行,从多角度多视点进行。

4.2.1 学校入口(视点A):

根据学校门口现状高程及校内现有建筑高度,对某项目高度影响进行分析。入口场地高程为45.8米(基本与书院路高程相同),学校教学建筑为2层(高度约9米),由于学校建筑前坪广场宽度仅为16米左右,通过视点分析可知在该视点区中澳广场项目高层建筑局部在视域范围内,其中150米超高层住宅可视高度约8米,201米超高层办公可视高度约30米,超高层住宅仰视角度约22°,超高层办公仰视角度约24°。

QQ截图20210330154710
视线分析(作者自绘)

该视点下视角为27°,在该区域某项目已成为第一师范的背景建筑,可观察到景物的全部,可获得比较紧凑的景观效果,对空间有一定压抑感。

4.2.2 运动场(视点B):

学校运动场场地高程为60.4米,运动场北侧学校教学建筑为6层(高度约22米)。对于该视点区域,考虑其最不利区域仰观某项目区,选择运动场南端视点区作为分析基点。

通过视点分析可知在该视点区,某项目内高层建筑大部分基本都在视域范围内,其中150米超高层住宅可视高度约86米,210米超高层办公可视高度约125米,超高层住宅仰视角度约22°,超高层办公仰视角度约27°。

QQ截图20210330154916

视线分析(作者自绘)

该视点下视角为27°,在该区域某项目已成为第一师范的背景建筑,可观察到景物的全部,可获得比较紧凑的景观效果,对空间有一定压抑感。

4.2.3 图书馆前坪(视点C):

图书馆前坪场地高程为65.4米,图书馆建筑为3层(高度约25米)。对于该视点区域,考虑在其南坪广场端头区域仰观某项目区,选择教学楼北向视点区作为分析基点(该点距图书馆建筑约45米)。

通过视点分析可知在该视点区,某项目内高层建筑局部在视域范围内,150米超高层住宅可视高度约42米,仰视角度约38°,超高层办公被住宅遮挡。

QQ截图20210330155127
为便于更加科学分析,在图书馆与学生宿舍之间设视点C1,即图书馆北端位置。北向的学生宿舍距图书馆约17米,通过视点分析,某项目内高层建筑局部在视域范围内,150米超高层住宅可视高度约43米,仰视角度约38°,超高层办公被住宅遮挡。

视线分析(作者自绘)

当视角为27°时,可观察到景物的全部,可获得比较紧凑的景观效果。当视角为45°时,则只能观察景物的局部或者细部,有胁迫感。该视点下,在该区域某项目已成为第一师范的背景建筑,只能可观察到景物的全部,对空间有一定胁迫感。

4.2.4 体育中心(视点D):

贺龙体育中心西平台场地高程为73.5米。对于该视点区域分析,考虑某项目对一师范的景观影响。

通过视点分析可知在该视点区,由于白沙路口三栋现有高层建筑(佳程酒店、智邦家园等)的遮挡,一师范内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无法看到。在该区域形成的高层建筑群与白沙晶城一起将成为该视廊的背景区。

QQ截图20210330155154
视线分析(作者自绘)

4.2.4 天心阁(视点E):

天心阁阁楼场地高程为80.8米。对于该视点区域分析,考虑天心阁—妙高峰-岳麓山传统景观视廊影响。

通过视点分析可知在该视点区,由于现有视廊范围内高层建筑的遮挡有限,该某项目形成后150米超高层住宅及210米超高层办公会对原有景观视廊产生较大影响,破坏原有的视廊景观。

QQ截图20210330155218
视线分析(作者自绘)

结语

本文通过重点文物周边建筑视线及视廊分析,根据视觉感应原理,提出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高度对文物保护单位视觉上的影响。文物保护单位既是城市特色的主要载体,又是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建设,设计师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设计手法来展现现代城市的文化和现代生命力,既要满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的规划要求,展示与保护文物环境风貌,又要体现城市本身的需要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寿清,红庄敏.名城保护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准则研究[J].城市规划,2009,33(1).

[2]曾舒怀.城市设计中视线分析的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J].南方建筑,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