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探究

陈浩

南京江地土地开发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 210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转型,需要有关部门坚定不移的运用“生态理念”这一指导思想,来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及作用。同时围绕生态系统修复来创造美丽生态的国土,可以使国土空间质量得以提高。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与推动国土空间合理规划,使其更加顺应新时期的变化。本文就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进行探究,希望供以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生态修复;国土整治;转型探究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许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湿地退化、原始森林的消失、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此问题一出便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各国政府、基层群众及专家学者也纷纷高度重视起来。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当联合一切力量,致力于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加快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

1.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简要概述

现如今,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保护生态与修复生态环境的主要阶段,正是进入多元化优秀生态产品的攻克阶段,同时又是处理过于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时期。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是由国务院和党中央一起提出的策略,是新时代的联合战略部署,指导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空间规划工作,为各种开发建设活动与修复提供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全面统筹与协调的作用,比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域规划等,具有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践性意义。

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土地整治,国土整治的内容趋于全面化,其涉及到更加广阔的范围,修复的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新时代的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具体来说就是集合市场部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综合群众性力量,针对生态资源的粗放型经济、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生态问题进行统一解决。由于国土资源环境关系到多种生态元素,尤其是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整体治理,而并非单纯追求片面性。环境修复相关计划通常是多种生态元素的融合,倘若无法确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与目标,就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那么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对此,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结合生态破坏的程度,根据人类活动对生态护环境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可以针对性的把国土的生态修复分为3类,其中包括生态治理、生态重建以及生态恢复。在此过程中,生态重建则主要是应用于被人类活动破坏最严重的方面,主要面向大型生态环境重新规划与重新建设层面,并且辅之以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1]

2.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生态建设工程与环保政策方向皆从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方向出发。然而依然出现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的问题,部分地区相关人员对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难以全面统筹兼顾,从而造成区域性生态破坏的后果。比如,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项目在促进其下游植被恢复的同时,却引发其中游的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研究发现,我国东南区域山地森林虽然完成了恢复,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出现过于人工化的问题,并且还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能力与生物多样性。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于中高收入的大国行列。然而,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现象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国与国之间的生态差距也逐渐拉大。在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追求自身的生活水平,过度依赖由生态资源制作的生态产品,我国迎来生态产品的巨大挑战。以保护生态环境的挑战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的情况为基础条件,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国策”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有利于民生大计,为人类谋福。只有提升与修复生态环境,方可保证绿色生态的产品[2]

3.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探究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自然是离不开全社会的力量,需要贯穿“生命共同体”系统的全过程,高度聚焦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与合理分配空间要素,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土空间演变的自然规律,分析其变化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制度的建立、方案的制定以及监测评估,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协调各方准确落实。

3.1完善理论体系,提升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新能效

要想满足建设生态文明、保证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要求。首先,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制定自然资源技术创新战略体系,合理借鉴相对论、生物进化论等理论知识,立足于构建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沿,依托技术手段运用高端技术仪器,进行深地探测、深海探测等。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小组、自然资源调查小组等。此外,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相关体系。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与科研单位、实验检测中心以及实践管理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比如,相关部门可以邀请国际上在此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和科研者,进行研究试验并将最新理论与研究结果反馈于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依照其反馈结果进行国土整治方案的规划,从而为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权威性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加快新时代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转型。

3.2贯穿系统过程,加快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步伐

强化“生命共同体”的思维,着眼于生态系统的全面性与关联性,加快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步伐。以主要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寻找答案。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短期的胜利,针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人类的发展活动既要敬畏自然又要尊重自然,同时还要保护自然。为此,只有让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方可符合自然的规律,从工程治理观念向自然恢复的方向转变,将工程措施作为辅助。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农村方面的农业、水利工程、自然资源等方面,加强它们之间的联合治理,建立相关的联合制度,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由局部治理转向整体系统的治理。此外,还须强调全域综合治理的思维。国家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使得区域间的经济要素、交通设施无法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当进行政区分界向区域协调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进行从流域分割向流域统筹的转变,构建行政区划统一布局的体制机制,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

3.3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稳固

首先,建立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长期发展制度。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并按照生态文化建设的需要,同国土整治工作紧密联系,深入规划国土空间,基于全域推动国土整治与修复的状况,全面加大监管力度,设置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相关部门人员的过失和行为进行奖惩,以实现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其次,构建多元化的生态恢复体系,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使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统筹社会保障、金融企业和财政事业单位等资金源头,维护专项资金的投入与运营通道,保证资金的合理流通,并且相关部门对此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多方参与,比如,对于参与的企业或单位,相关部门可对其进行“优质企业”、“标杆单位”等称号的参评,又或者以开展企业公益基金活动等形式发放给合作单位,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其中,进而对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与整治修复基金进行全面的探索[3]

3.4依托技术力量,有效提升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尽可能的利用科学技术的手段,以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实践和评估等部分为主,科学、合理的引进一些高端技术设备,比如,无人机、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以及物联网的综合应用等技术。同时将地面长期检测等技术设备作为辅助,以更好地建立综合性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平台,在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提高监测水平,为相关部门的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其次,则是进一步开发有关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评估监测技术,其中的评估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国土空间开发适应评估、资源环境承受压力评估和生态系统服务协调权衡评估等。针对这些评估监测技术方法可搭建有效、合理的评估系统以及评估系数。最后,相关部门人员可以呼吁有志之士参与到IPBES当中去,IPBES即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自2019年IPBES全球评估发布以来,各国政府和其他决策者越来越意识到全面地、紧迫地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逐渐减弱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此外,除了呼吁大家参与IPBES之外,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领域的国际科学组织交流等活动,比如,国际恢复生态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借鉴别国的相关经验与技术,从而使我国的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持先进性。

结语:新时代我国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离不开社会全体力量。只有不断增强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认识,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借助相关领域技术的力量,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才能进行付诸于实践,从而完成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评价工作。在新时期,国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相信其能够充分协调各方,集思广益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以加快模式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王军,应凌霄,钟莉娜.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1):26-36.

[2]边婷.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4):72-73.

[3]王威,胡业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土整治历程回顾与新构想[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1):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