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

王若馨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针对过敏性皮炎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病例总计6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皮炎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化疗基础上,辅以辩证中医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过敏性皮炎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既能提升治疗有效性,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运用及推荐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方案;过敏性皮炎;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allergic derm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ermatiti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0.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ale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ermatiti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but also will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cheme; Allergic dermatitis; Adverse reaction

过敏性皮炎指的是人体接触到过敏原后,导致皮肤发生的过敏反应,疾病主要是因IgE介导导致。疾病发生后,皮肤会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红肿、瘙痒、团状疹、蜕皮等【1】。现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疾病发生率现在增加,同时疾病属于临床疑难病症之一。治疗难度大且复发率高。临床中多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率较高的为西药药物,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疾病临床症状,但是效果并不确切,同时还存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极易反复,故此需要对用药方案进行优化。中医对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临床实践结果证实,联合中药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性。本次研究将本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病例总计6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皮炎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为16/14,年龄18-63岁,均数值(34.83±1.31)岁;观察组,男/女为17:13,年龄20-65岁,均数值(35.12±1.42)岁。以上不同组别过敏性皮炎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化疗治疗方案:本次选择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药物混合并利用10mL葡萄糖酸钙进行稀释,混合液静脉滴注给药。

观察组在使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50ml药物静脉滴注给药同时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药物包括:荆芥、大黄、栀子、蝉蜕、川芎、防风、生地、丹皮、土茯苓、木通、芦根。具体治疗时,需要首先辨明疾病类型,根据分型辨证情况,酌情加减药物确保治疗有效性。

两组均连续用药15日。

1.3 指标观察

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以临床痊愈(用药后,皮肤自感症状全部消失,且皮损、苔藓状、抓痕等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好转(用药后,皮疹大部分消失,偶见皮肤瘙痒,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及以上标准)。

汇总统计两组患儿治疗阶段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胀。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08\wps2.png±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效果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0

14

15

1

29(96.67)

对照组

30

10

14

6

24(80.00)

x2

3.886

P

0.049

2.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腹胀

恶心呕吐

乏力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1

1

3(10.00)

对照组

30

1

1

0

2(6.67)

x2

0.218

P

0.640

3 讨论

过敏性皮炎属于疑难杂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针对轻症患者,单独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可实现治疗目的【2】。但是如果症状或是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鉴于此,临床需要积极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能够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还可以控制疾病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3】。西药可选择类型较多,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药物、过敏递质拮抗类药物、钙类用药等。本次选择的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磷酸地塞米松,可提升血管壁稳定性,降低渗出情况,并实现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促进疾病症状缓解。对于疾病急性期来说,西药发挥着确切作用【4】。能够确保血管壁和细胞壁稳定性提升,对受体发挥拮抗作用,进而控制疾病进展。但是症状得到控制后,并不能够改善机体过敏病变过程,且长期使用还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中医优势在于,可依据疾病特点、临床症状、个人体质等实现辨证论治,明确疾病分型后,针对性急性药物加减,能够提升用药有效性【5】。本次选择的防风、蝉蜕和荆芥能够疏风、止痒、开发腠理。大黄能够清热去积。生地、川芎和丹皮可凉血清热,祛瘀。栀子清和土茯苓可清三焦、去湿热。并辅以芦根凉血生津。木通可清利湿热,并经由小便排出。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实现解毒、止痒、疏风化瘀、凉血作用,实现疾病根治目的。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在确保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保证用药方案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尹悦,高闯,党宏,等.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和IgE受体及其自身抗体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4):411-415. 
  [2] 张纪民.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2):279-280. 
  [3] 外用他克莫司或皮质类固醇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47(3):222. 
  [4]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面部激素药毒(糖皮质激素依賴性皮炎)中医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5):497-499. 
  [5] 杨敏,鲍迎秋,刘琬,等.女阴慢性单纯性苔藓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7):79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