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牛朋军

香河县人民医院  065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胆结石疾病治疗中分别应用小切口切除术及腹腔镜手术施治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2021.04至2022.04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病患共计80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将其均分作2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对两组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患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病患低,观察组病患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治疗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施治,可显著缩短病患手术用时及降低术中失血量,促进其术后尽快恢复的同时,还具备较高治疗安全性,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施治疗效

胆结石也被称作胆石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指的是胆管、胆囊等胆道系统出现结石,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等因素影响,促使疾病发生率呈逐渐递增势态[1]。在治疗方面以保守疗法只能暂时缓解病患症状,而手术切除则是该疾病治疗金标准,小切口手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措施,存在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高、机体损伤大等缺陷,易降低病患手术意愿。而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治疗措施,具备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安全性高等优势,易被患者所接受[2-3]。本研究目的是分析以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病患施治的意义,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病例对象是80例胆结石病患,组间以数字奇偶法实施分组,对组间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最高年龄在75岁,最低为35岁,均龄55.71±6.84岁,有25例为男性,有15例为女性;观察组:年龄32岁至78岁,均龄56.24±7.02岁,男女占比各20例。对组间资料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具备对比意义。本组对象纳选要求:(1)经临床相关检查后明确为胆结石;(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临床资料、病史资料及检查记录等各项资料完善;(4)了解试验内容及流程,同意参与;(5)满足医学伦理学相关要求;(6)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排除:(1)合并有其它恶性肿瘤存在;(2)不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凝血机制存在障碍;(4)重要脏器功能存在障碍;(5)精神、智力、意识等方面存在障碍;(6)试验中途因其它因素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常规予以硬膜外麻醉处理,待完成麻醉后在右上腹的腹直肌位置或者肋缘下方取一个切口,长度大约为5cm,逐层切开到腹腔处,将病变胆囊组织切除,之后常规对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术后予以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病患实施且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待完成麻醉之后,协助病患调整体位为仰卧位,维持头高脚低位;在脐下方取一个切口将气腹针置入,建立其人工气腹,控制腹压在13mmHg至14mmHg;先借助抓钳对胆囊底部进行固定,电凝分离血管与胆囊管,将胆囊三角充分暴露出来,借助可吸收生物夹将胆总管与胆囊动脉夹闭后,以电凝对病变的胆囊组织进行分离,将其剪断并使用抓钳将病变的胆囊组织取出,对人工气腹进行释放,并将穿刺套管撤除,之后常规对切口逐层进行缝合,并在术后以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发生。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围术期指标,对比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对比指标:发热、胆管受损、胆瘘及切口感染。

1.4数据处理

本试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检验以卡方值(x2);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检验以t值,若组间和(或)组内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表1所示,与对照组病患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低,P<0.05。

1 对比组间围术期指标x±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失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0

75.32±14.18

70.14±17.38

24.19±3.24

8.07±2.15

观察组

40

59.43±11.59

43.07±15.21

12.76±2.15

5.01±1.74

t值

-

5.487

7.413

18.591

6.997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表2所示,观察组病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 对比组间术后并发症n%

组别

例数

发热

胆管受损

胆瘘

切口感染

总发生

对照组

40

2

2

3

4

11(27.50)

观察组

40

1

1

0

3

3(7.50)

x2

-

5.541

P值

-

0.019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提高与改变,再加上生活节奏较快、未合理安排日常活动等因素影响,促使胆结石疾病患病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威胁到人们机体健康[4]。小切口手术虽然具备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疼痛程度轻等优势,然而该治疗措施的手术视野相对较小,难以帮助操作者充分观察胆囊四周情况,易增加术中误伤其它组织器官风险;而腹腔镜属于临床手术治疗中一种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疾病治疗中,通过在腹腔镜下开展胆囊切除术具有对病患机体所造成的损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有利于促进病患恢复

[5]。在本次研究中,经比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病患治疗中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观察组病患手术用时为59.43±11.59min、术中失血量为43.07±15.2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2.76±2.15h、住院时间为5.01±1.74d,低于对照组病患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75.32±14.18min、70.14±17.38mL、24.19±3.24h、8.07±2.15d,且观察组病患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病患27.50%,可见相较于小切口手术,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病患施治,既能够缩短病患治疗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其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对促进病患术后恢复起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以小切口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病患施治,均能够得到一定疗效,但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所得疗效更为确切,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建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3):2362-2363.

[2]于涛.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1):119-121.

[3]王桂彬.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3):46-48.

[4]蔡焕武. 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老年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对比[J]. 黑龙江医学,2019,43(01):32-33.

[5]裴晓丽.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 甘肃科技,2019,35(1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