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3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洋

灵武市消防救援大队,750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聚集的场所越来越多且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导致社会经济严重下滑,部分企业单位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压缩消防经费的投入,缩减消防安保人员,减少消防安全培训的次数,从而使自我监督管理能力大幅度降低,也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目前实际状况,根据公众聚集场所人员比较密集的特点,针对消防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有针对性的指出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及对策

引言: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商业市场也日益繁荣,公众聚集场所也是越来越多且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目前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不仅有利于当前社会的安全的稳定,还能起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疏散设置不规范

公众聚集场所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主要有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的建筑比较复杂,有地上的、地下的、还有高层建筑以及综合性的建筑,功能多,结构还比较特殊,所以就造成了这些场所消防安全疏散设置不规范。比如:缺少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太长、疏散宽度不足、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没有明显的指示标识;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应设为封闭楼梯间而未设、常闭防火门损坏、常闭防火门敞开等;疏散通道及楼梯间未设防排烟系统,擅自改装、维修消防设备;疏散通道、疏散出口设置卷帘门、转门等等,这些消防安全隐患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给人员疏散造成困难,最终导致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2000年12月份河南洛阳的一个大型商厦发生了巨大的火灾,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不规范导致的人员伤亡。发生火灾的时候,商厦内的大部分楼梯疏散通道被商业占用,牢牢地堵死,最终使300多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二)消防疏散设施保养不到位

消防疏散设施主要有: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等,其中安全出口,消防应急照明灯都属于消防应急设施。但是在日常的消防监督管理检查工作中,经常性的发现应急照明灯、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在安装或者是使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比如:应急照明灯有损坏,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数量较少,电器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疏散人员不能够快速的找到逃生路线,部分应急疏散设备使用不当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发生火灾时,很可能导致场所人员不能有效逃生,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公众聚集场所具有人员多、人员情况复杂的特点。而且部分经营业主的消防意识薄弱,只关心经营过程中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而把消防安全问题置之不理。有的商户甚至还无视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本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为了自己经营的方便,忽视消防安全疏散工作,随意的破坏消防安全疏散的布局与设施。比如:为了经营的方便经常在通道或者是出口的地方搭建临时的货架或展台,楼梯间随意的堆放杂物,应急消防照明灯、指示标识损坏维修不及时、不通电,员工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不会使用消防灭火器,缺乏基本的逃生常识。

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安全疏散设置的抽检力度

部门联动是进行安全疏散抽检的前提,只有在消防检查上加强各个部门的协作,严格把好审批关,才能够在宏观角度上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整改长效机制,消除人群疏散隐患。首先,对公众场所行使行政管理权要进行城市职能的划分,在抽检力度上针对消防、治安、文化、卫生、环保、工商等多个部门进行协作联动,如省、市或县(区)人民政府以某一个部门为牵头,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通道的尺寸测量,可以从实际的公共场所应急预案中人群密度和通行条件等综合考量,议定一整套链条式的综合管理审批程序,在抽检过程中针对消防硬件到治安秩序等都实施严格仔细的监督检查。在国家消防安全日或者重大消防问题爆发之后,针对本市区人员密集场所营业适时组织开展巡查行动,及时了解群众的流量密度,确保疏散通道、出口畅通。

比如:江苏省在2008年就对商户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等各个方面做了很具体的内容细化。比如:不能在楼梯间设立储藏室或者办公室,禁止在楼梯间铺设可燃气体的管道,公众聚集场所与居民住宅不能共用一个楼梯;禁止使用可燃依然的装修材料进行装修。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必需保持畅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这些公众聚集场所实时监督管理的时候,必需按照国家相关消防安全疏散管理规范和当地消防要求的标准进行监管审核,防止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发生。在建筑工程验收以后更要加强消防安全的跟踪与检查工作。在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业主的内装修和改造环节中来,一定要做到严格把好审核程序和验收程序。如果消防安全疏散条件达不到相关消防技术的要求,坚决不予下发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二)加强公众聚集场所的日常监督

严格把控消防审批关卡,杜绝先天性隐患的发生。在针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实际的审查时,要以国家相关的消防安全疏散管理条例为检查依据,要对商场内部的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疏散出口等消防疏散指示标识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施工的过程中,更要实施不定期的抽查,避免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被随意改变的现象出现。在竣工后投入使用时,更要加大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设计好工作计划,每天不定时的对场所内一切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进行检查。

比如:消防应急照明灯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区,消防安全疏散设施是否有损坏现象,如果有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一切消防安全疏散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其次消防部门也应该对公众聚集场所在日常营业过程中是否对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进行了维修和保养的检查力度,对公众聚集场所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防安全设施检查,一旦有消防疏散通道堵塞、疏散指示标志缺少、应急照明灯损坏、等违反相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督促,并抓紧时间进行整改,情节比较严重的根据相关消防安全法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一定要保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的畅通性与实用性。

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火势的蔓延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给现场火灾的扑救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如果在这个时候公众聚集场所配备的消防设施完好无损,并且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就能在火灾的扑救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减少人员的伤亡与公众聚集场所公共财产的损失,所以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设备必需加强保养频率。公众聚集场所必须要求专业操作人员要有设备操作,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相关技能以外,还必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消防设备维护保养机构对消防设施定期开展维护保养并定期践行检测,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突发的紧急实践中,去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以及公共财产的安全。

(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消防部门首先要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等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让他们通过相关消防知识的培训后,懂得防火、灭火、安全疏散逃生的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小知识。了解关于消防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单位内日常消防疏散管理知识,加强各场所员工消防知识宣传教育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单位新上岗员工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要让新员工熟悉场所内安全疏散路线、会逃生、会组织和引导在场群众疏散逃生,增强全员安全疏散逃生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针对于各个场所不同的新员工而言,在上岗之前一定要对新员工进行关于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为主,要求员工背诵消防安全“四懂四会”“四个能力”的内容,并且明白“四懂四会”“四个能力”、的真正含义,并且能够根据“四懂四会”、“四个能力”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最基本的消防逃生和自救;还要让新员工熟悉商场内的所有灭火器、消防栓的具体位置,熟悉疏散应急逃生的路线以及逃生办法,能够熟练掌握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练,最后通过对这些消防知识与内容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试,考试不及格的不允许上岗,需要重新学习,直到消防成绩合格为止,这在源头上就很好的进行了消防知识的普及。而对于老员工在消防知识的学习上要加强巩固,制定每周一次的消防知识学习,学习内容也是围绕基本的消防知识“四懂四会”“四个能力”内容的学习,并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在日常消防检查的工作中,也可以作为一项检查工作,要求员工现场背诵“四懂四会”、“四个能力”的基本内容,这也是加强员工消防意识的一种工作方式;每一个月进行两次消防灭火演练,可以在公众聚集场所营业前,也可以在公共各场所营业结束后,位置选在室外的空旷地方,因为消防演练需要进行明火灭火,而这两个时间段没有人员聚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演习的过程中,用提前准备好的明火工具,放在空旷的地方,让大家站在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到火源,然后可以两人一组使用灭火器进行现场灭火,最终达到全员都有消防意识,全员都会使用消防灭火器材的目的,通过真实火源的演练,让大家能够掌握灭火的几个关键点,为以后突发火灾事件的发生做好铺垫。还可以定期安排员工到多媒体会议室进行消防安全视频的观看,通过视频中一个个火灾案例的展现,对员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所以要想必须要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技能,就必须强化消防安全的培训,并针对培训内容做好考核。

总结:综上所述,公众聚集场所人流量比较大,各种火灾安全风险比较多,为了实现疏散的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意识,就要从应急预案和日常演练等消防知识出发,帮助公共场所经营人员的都能够为人群的疏散提供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时刻敲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的警钟。

参考文献:

[1]孙小莲.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消防界(电子版),2021,7(02):72+74.

[2]毛二峰,崔璨. 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消防界(电子版),2019,5(12):36.

[3]桂强. 浅谈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四川水泥,2019(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