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气象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墨江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气象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黄宝峰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气象局  654800)

摘要:本文结合墨江县气象灾情实际,首先介绍了暴雨洪涝、低温冷害、冰雹、大风、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墨江县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防灾减灾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影响;防灾减灾

引言

墨江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理坐标处于22°51′~23°59′~101°08~102°04′E之间,境内为北回归线南边区域,太阳辐射强烈,光热资源丰富,四季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花生、茶叶、甘蔗、紫胶等多种农作物。但是鉴于墨江县地形地貌以及全球气候大环境的共同作用,墨江县气候变化多端,暴雨、低温冷害、冰雹、大风、高温干旱等各类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因此,本文首先探究了墨江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防灾减措施,以确保墨江县农业健康、安全生产。

1墨江县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1.1暴雨洪涝

墨江县降水量十分丰富,暴雨天气多集中在5月至10月,暴雨天气会对农田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对作物的根系发育造成抑制,滋生病虫害,严重状况下还会导致作物减产[1]。此外,暴雨天气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农田被淹,给农业生产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例如2018年8月3日至9日,墨江县境内出现出现暴雨天气,引发洪涝灾害,使得当地有15个乡镇167个村(社区)近三人受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37万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74公顷、成灾面积达645公顷、绝收面积255.9公顷,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102万元,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3316万元,房屋损坏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9万元。

1.2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作为一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指空气温度大幅降低,导致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2]。墨江县每年春季和秋冬季节时常会出现低温冷害天气,霜冻不仅会导致作物出现生理性病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开花结果,而且还会对热带经济作物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冬季寒潮到来,气温大幅下降,若墨江县温度降低至不足5.0℃,则会对咖啡、橡胶、花卉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寒害,进而给农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1.3风雹

墨江县每年5-8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尤其是夏季出现概率较高,在冰雹出现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大风、强降水天气现象,极易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出现倒伏,同时还会造成作物叶片出现一些损伤,对农作物产量、品质造成不良影响[3]。冰雹从高处下落,对地面会带来强烈的冲击,进而引发土壤板结,导致部分作物幼苗很难从土壤中生长出来,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冰雹和大风灾害还会给墨江县经济林果带来机械损伤。例如2007年6月24日,墨江县出现了一次冰雹、大风、强降水天气过程,导致12个乡镇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均遭受风雹灾害损失。据灾情统计显示,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708.3公顷,成灾面积903.7公顷,绝收面积达275.8公顷;橡胶、茶叶、烤烟、花生、辣椒、黄豆、蚕桑等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达628.7公顷,成灾面积345.6公顷,绝收面积128.4公顷。又如2011年8月 9日14:00~14:40,墨江县景星乡境内出现冰雹、大风、强降雨天气,导致景星乡12个村民小组300户1200余人的烤烟、农作物等不同程度损失。据农业灾情调查显示,景星乡此次风雹灾害造成经济损失一共250万元;玉米受灾100公顷,其中绝收53.3公顷;稻谷受灾面积达7.3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3公顷;烤烟受灾面积56.7公顷,经济损失100万元,其中重灾面积23.4公顷,绝收33.3亩;10余间烤房遭受损坏。1.4高温干旱

墨江县降水季节分配不平衡,并且降水多发期高温天气比较多,蒸发量很大,故当地不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春旱以及夏旱发生几率较高,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危害[4]。春季为农作物主要播种出苗的重要阶段,一旦出现春旱,往往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播种。夏季属于农作物旺长阶段,这个时候农作物所需要的水量较大,夏旱常常与高温天气同时出现,从而影响到农业的安全生产。有些异常年份,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会给墨江县农业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2019年春季,墨江县15个乡(镇)、56个村委会、197个村民小组均遭受干旱危害,导致3.8万人、1.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约2933.3公顷。

2防灾减灾措施

2.1 强化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

在墨江县气象灾害多发区以及乡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相对薄弱的区域,在整合以及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积极强化各专业空白监测站点的建设,大幅提升站网建设密度,把墨江县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气象部门和水文水利部门应共同优化墨江县雨情、旱情、水情监测站网的建设,提升暴雨、干旱的自动化监测水平,及时掌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对重点山洪灾害以及城市洪涝的监测预警,增强气象灾害预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气象部门还应建立健全暴雨、低温冷害、冰雹、大风、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立体的监测网的建设,确保到站点稀疏区、乡(镇)等重点防灾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100%;此外,要整合当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监测资源,积极做好墨江县各乡镇村落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更新升级,实现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水库、中小河流流域气象监测全覆盖;此外,要做好墨江县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站点的建设,实现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常态化,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以及水平,尽可能发挥其在人工增雨缓解农业干旱以及防雹减灾中的作用。

2.2积极强化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升预警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墨江县需要加强国土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整合气象、应急、林草、地震等涉灾部门的应急指挥以及应急信息平台,实现气象灾害信息共享以及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以及发布功能。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输通道,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介,而且要积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例如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区域的广警报器、手机短信、宣传车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还要积极采用气象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方式,不提升气象灾害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尽可能降低气象灾害对墨江县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

3.结语

总之,墨江县气候十分复杂,暴雨、低温冷害、冰雹、大风、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出现几率较高,时常给墨江县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因此,墨江县气象局要结合当地气象灾害实际,强化墨江县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预警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大程度地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推动墨江县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亚,王棚,马逸乐.气象灾害对德江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时代农机,2018,45(2):149.

[2]陶学林,陈超.邵阳市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南方农业,2015,9(27):224-226.

[3]陈朝龙,杨启彬,易延勇 . 惠水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C]//贵州省气象学会. 贵州省气象学会 2018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都匀:贵州省气象学会,2018 .

[4] 曾娟.气象灾害对广元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乡村科技,2017,(19):79-80.

作者简介:黄宝峰,(1979.09),女,汉族,云南巧家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综合气象观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