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中长跑训练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中长跑训练要点

王少伟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中,中长跑运动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意志力。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长跑训练中,需要做好训练计划设计,引入合适的训练方式,借助有效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力量、速度和耐力是中长跑运动的三个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学生中长跑成绩,需要做好训练要点的把握,从力量、耐力和速度三个层面入手,做好训练要点控制。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中长跑;训练要点

1高中体育教学中中长跑训练要点

1.1做好训练前准备工作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田径运动对学生身体状态和体能有着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中长跑运动。因此,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需要让学生做好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将学生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对学生身体的中枢神经和器官活动性能进行刺激,为学生训练活动做好准备。在让学生做好热身运动时,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慢后快,避免学生训练环节出现拉伤。在中长跑运行中,不少学生是刚刚接触系统化的田径训练,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热身准备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运动规律,改进自身运行技术,避免因为不正确的运动使自身受到损伤,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1.2力量训练的要点

中长跑运动对高中学生力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参与此项体育项目的基础,因此,力量训练是开展中长跑体育运动的基础,让学生具有足够向前冲刺的力量。在具体的训练中,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双腿酸软,全身无力,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力量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针对学生力量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在训练环节,可以采取循环训练或者间歇训练的方式,根据高中学生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当的力量训练内容。如果高中学生腿部力量不足,可以利用跨步跳、半蹲或者下蹲等训练方式。如果高中学生腹部力量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强的腹部训练方案,利用高抬腿、快速摆臂的方式。在力量训练中,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应当让学生长期坚持,并且反复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此种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力量训练效果。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训练项目,如利用蛙跳比赛或者台阶跳比赛等,以激发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同时,还可以利用负重越野训练项目,结合野外环境开展锻炼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力量训练,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利用循环训练或者间歇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力量训练,为学生中长跑训练提供能量,更好地提高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保证中长跑训练效果。

1.3耐力训练要点

在中长跑训练中耐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有着直接影响。从整体上来说,高中学生具有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混合代谢能力。在高中生耐力训练中,合理引入针对性耐力训练内容,提高耐力训练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实际的耐力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骑自行车、玩游戏和长跑运动等方式,加强学生耐力训练。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保持变速或者匀速前行,关注学生的心跳频率,控制在150/min左右,保持学生新陈代谢的稳定。为了提高耐力训练的效果,可以将耐力跑和游戏结合,使得耐力训练更加有趣。在训练中,开展变速跑游戏活动,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变速跑速度选择,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同时,注重跑步训练环境的构建,设置相应的障碍物,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战士,躲避敌人的追捕,将加速度和降低速度结合。同时,还可以构建“穿越封锁”的教学情境,通过倒计时跑的游戏,加强学生耐力训练,增强耐力训练趣味性,保证耐力训练效果。

1.4速度训练的要点

在速度运动方面,中长跑项目虽然不像短跑那样要求高,但是,中长跑运动对速度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在中长跑的冲刺阶段,需要以速度作为保障,因此,速度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项目,训练效果对学生中长跑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中长跑项目的比赛中,几秒钟的差距可能决定着比赛的最终胜负,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应当加强速度训练。速度能够体现出高中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高中学生神经系统较为兴奋,并且能够快速转换,灵活性比较强,是提高学生速度的重要时期。在实际的速度训练中,重点提高学生加速和变速能力,提高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和水平。在中长跑运动中,速度主要受到高中学生步伐频率和步伐长度影响,因此,将其作为速度训练的要点。在实际的训练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跑步时心肺调节和动作技术要领,开展放松跑和匀速跑等训练活动。在开展放松跑时,提高学生跑步的频率,提高学生的步长,加强学生跑步控制能力锻炼。从学生生理角度来说,学生身体素质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促进和影响,加强高中学生中长跑速度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的提高。速度训练和学生体重、耐力等有着联系,在加强学生速度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控制好自身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型。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对于过瘦或者肥胖学生,指导学生控制好体重。作为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心理特征和运动需求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保证学生体力和精力充沛下开展速度训练。

2高中体育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2.1明确训练负荷

在中长跑训练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训练负荷强度在不断增加。如何确定高中学生中长跑训练负荷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果训练的强度过大,会使得学生过早专项化,虽然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很容易昙花一现,对学生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如果训练强度过小,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不利于学生训练水平的提升,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在高中学生中长跑训练中,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时,应当以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实现学生负荷量的自然增长。

2.2需要做好训练前准备活动

中长跑训练之前,通过做好准备活动,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保证各个器官的活动性能,为生理机能工作做好准备。在高中学生热身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速度应当由慢到快,重视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减少运动中的肌肉损伤。根据学生的运动程度不同,主要分成一般性和专业性两个类型。在中长跑运动中,保证学生技术动作的准确,在训练前,教师需要做好运动动作指导,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加强学生运动技术培养,避免学生因为动作不规范出现损伤。

2.3注重辅助训练器材选择

中长跑运动对学生身体素缺少这方面的身体素质要求,在训练中不利于运动技术和技巧的掌握,很容易在训练中受伤。身体素质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专项素质培养,针对容易出现损伤和拉伤的部位,应当加强关节韧带和柔韧性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应当结合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辅助器材和保护装备,如护腕、护膝等。在中长跑运动和训练中,肩、肘、膝、腕、脚踝等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针对这些位置采取相应的保护,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3结语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中长跑运动有着重要位置,能够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发展人体耐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中长跑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训练中,需要把握好训练要点,结合中长跑教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保证中长跑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中长跑运动训练要点[J].高考,2019,(33):183.

[2]张明苍.高中体育教学中中长跑运动训练要点[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82.

[3]林秋龙.高中长跑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4,(05):60-61.

[4]姚俊.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游戏教学法[J].考试周刊,2011,(7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