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陈玲珠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据的价值被不断挖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中,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学习传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审计知识,还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同时还需要学习大数据背景下的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面临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待创新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必须能够适应学校转型与产业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而当前高校因缺乏互联网思维,培养目标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存在着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不尽合理。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高校大多比较注重核算等基本技能的教育,如要求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电子商务、网络等高科技使世界各国联系更加频繁紧密,企业经营活动依托于网络,会计信息实现了“人、财、物、信息”的四合一,单纯的会计核算或者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培养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企业亟需具有良好数据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开设“移动互联网”类专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在会计专业培养计划中融入互联网等相关课程的更是罕见。多数高校学生在会计领域的学习定格在电算化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仅满足于会操作相关会计软件。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要求学生不仅悉知会计方面理论与实务知识,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新时代企业青睐的会计人才必须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在电脑上处理各类会计业务,完成相关会计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大数据时代必须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兼具会计知识和网络信息知识。此外,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多数高校狭隘的课程体系设置并没有考虑课外培养,学校应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赛、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学科学术报告等,并使这些活动以学分的方式纳入课程体系。

1.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待增强

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多数文科类专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会计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文科类学科而言实践性较强,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现阶段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一开始能较为准确地认知会计理论性,但又不能具体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后期学生对于更为复杂的会计学习会感到异常吃力,甚至走向了厌学弃学的糟糕地步。很多院校也为会计专业学生开办了模拟实训室,但在日常教学中,实训室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真实使用频次甚至屈指可数,这会让专业实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多数高校也鼓励会计毕业生去企业实习,并分配了一定课时,但实际操作时却不能严格执行,会计实习换来了一张简易的实习鉴定表,注重表面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由此并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1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1.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多数院校来说,教师的传统会计、审计知识并不欠缺,现在亟待解决的是如何补充会计专业教师的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和数据处理方法知识,并进一步将相关知识转化成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社会培训。学校可以选派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会计教师,参加社会培训,学习国内先进的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有的高校也会面对社会开办此类培训课程,高校的此类课程尤其好,因为教师在学习数据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也同时学会了此类课程的知识传授方式,便于后续的教学活动。

(2)企业培训。学校还可委派会计教师到企业去学习相关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或者把企业的专家请来,为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还可以选派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教师到企业去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和企业人员一起进行业务操作操作,这样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所教授学生的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会议与讲座。鼓励教师多多参加与大数据、数据处理技术有关的会议与讲座,也可以不断更新会计教师的业财一体化知识和数据处理知识,进而强化教学能力。

2.根据专业方向要求进行课程整合与创新

将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与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数据处理方法知识整合成财务会计课程,与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的区别是,加入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操作、数据处理等课程;将传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业财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与数据处理知识整合成管理会计课程,重点注重数据处理知识的教学,真正的使信息技术为管理而服务。

3.任务驱动式教学

现在有的学生在校学习热情不高,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学的知识有什么用途,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而这一方法尤其适合信息系统课程和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1.教师方面

会计专业的教师要从心理上接受信息化发展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的改变,按照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积极参加学校主持的各类培训课程,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而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做好传统会计审计课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以及数据处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与课程创新。学校也要相应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奖励培训过程中或课程整合与创新过程中的优秀教师。

2.学校方面

对于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学校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拨款与企业资金投入。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拨款方面,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可以把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支出单独列示,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企业人才培养投入方面,高校应该与企业合作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向该实训基地投入培养资金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最终高校定向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会计人才。这是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校培养新型会计人才提供了资金保障。

、结论

当今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各领域,促进了各行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这一新的背景下,高校应努力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路径。“互联网+会计+管理”是当前会计专业的显著特色,也是会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针对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改善路径,如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推行校企联姻,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等,对会计人才开展360度全面培养,构建出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社会输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全能专业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潇怡,李颖.大数据时代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创建[J].财会月刊,2017(4).

[2]夏青,周婉怡.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J].财会月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