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李经 洛阳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往往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与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协调发展。鉴于此,文章对农田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强化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分析,对相关的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最终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生态系统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和农业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协调发展的趋势,当前需要大力兴修水利,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为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


1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不足

1.1工程建设制度有缺陷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首先,“表面工程”的情况依旧存在,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并未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要求严格落实,面对上级部门的检查,甚至出现谎报、虚报的情况。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条例,但是施工单位没有严格落实。在施工设计与建设时,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并未遵守相关条例及规定,因为不考虑生态系统就能很大程度上的节约时间与成本,所以经常出现不符合要求与标准的水利工程建筑,最终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1.2灌溉不科学、不合理

灌溉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加重了污染程度,对土壤环境变化造成影响,灌溉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量,农作物产量受到直接影响;灌溉规模较大会将农药等相应污染物冲刷到水流以及土壤中,形成不同程度污染。除此之外,土壤中存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较多营养物质,过度灌溉会使土壤的养分逐渐流失,丧失土壤平衡性,导致土壤中出现盐碱化以及板结等问题。

1.3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水资源需求量相对较大,现阶段农业领域中应用地下水规划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现象。我国传统农业灌溉主要的模式是大面积漫灌以及整块淹灌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水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加重以及增加需求量等现象,地表水应用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人们加大地下水开采规模,但此种过度开采地下水方式会引发较多问题。

1.4水利工程渠道建设中应用大面积石头和混凝土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大面积石头以及混凝土并不利于地下水的下渗,此种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会减小水资源流失,水资源输送效率也会得以提高,但此种方式并不满足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需求。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强化生态环境重视程度,此种缺乏合理性的水利工程规划与我国水资源合理调配要求并不适应,需采用科学的措施改善这一建设现状。

2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法

2.1形成完善的工程建设制度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开展需要有科学的工程建设制度,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与要求进行,只有完善工程建设制度,从业人员才能有规可依。从这个角度来讲,工程建设制度必须要足够完善,才能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做出正确指导,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利用科学的方式,建立合适且执行束缚力较强的工程建设制度,避免“表面工程”的出现。同时,提升监督机制,监管部门要对水利工程项目加强监督,对于不合规之处及时提出,以便从业人员及时改正。

2.2提升从业人员意识

做好从业人员本身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培训。施工人员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生态系统协调意识的提升能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不合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施工人员在生态系统方面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升施工人员各方面的环保意识以及整体施工的环保性与绿色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要进行整体环保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岗位上提升大局意识,定期巡查下属各部门在施工中是否符合要求与规范,提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能力。

2.3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以往的部分建设方式与方法已经落后,并不能符合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要求。因此,要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成本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以及建设技术的革新和优化,采用更加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施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力。

2.4合理利用农田周围河湖

基于多样化因素作用,自然界中存在数量较多的河湖,其中存在较多类型物种,会与生态系统进行相应物质交换。农田周围存在的河湖会逐渐下渗到土壤中,其一可有效提升土地含水量,确保区域湿润度数值;其二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区域洪涝灾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采用围湖造田方式,土地开垦面积增加,伴随着土壤呈现盐碱化以及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些年,多数区域水体逐渐减少,水质产生恶化,区域河道产生暴涨暴落问题。因此,要采取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湖等方式,区域内河湖数量增加,以此方式提高区域土壤含水量,使区域污染物得以吸收,通过上述方式对区域水质以及土壤质量进行改善,以此方式发展区域农业。

结束语: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应当本着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生态系统与农田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还要确保工程所在区域的稳定与平衡,建设与生态农业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工程,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努尔东江·麦麦提.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认识实践[J].智能城市,2019,5(20):141-142.DOI:10.19301/j.cnki.zncs.2019.20.074.

[2]邵冬梅,尤江.创建高效管理机制 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进[J].吉林农业,2016(09):91.DOI:10.14025/j.cnki.jlny.2016.09.034.

[3]刘芳,雷海红.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共同发展的实现及思考[J].企业导报,2016(07):59.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07.046.

[4]张爱梅.简析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影响与协调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1):55-56.

[5]任丽维.基于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2(07):151.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2.07.185.

[6]冯艳军.试论柳林县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