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丽乡村旅游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浅析 美丽 乡村旅游规划

朱林普 闫雪珂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为了规划建设出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本文从强文化 重体验 完善涉 乐生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景观规划策略,

入践行绿色发展,为赋能城市高质量转变提供启发。

[关键词 乡村特色 景观设计 文化传承 重要性

  1. 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水等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 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着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等等严峻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美丽乡村”的创建,既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和重要举措;既保护农业资源,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又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可以说,这是在农 村地区实施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20年 5月,全国省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涉及 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已接近 200件,加快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1. 规划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总目标,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始终坚持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 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 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的“空心村”应整治、改造并加以利 用,对危房及棚户应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 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 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1. 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 早期的村庄规划设计不科学

早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师大多做市政公园的。导致大多数乡村规划建设生搬硬套地模仿城市建设模式,将村庄规划成“住宅集中布置、形态、村庄道路布局整齐规整、 并配有宽敞的广场及公园”的城市模式,将乡村规划建设成现代小城市,忽略乡村原本具有的形态特征。有时为了过分强调村庄规划布局,不惜推山填湖,破坏原有的生态地貌。生态、和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原则,而那种过分强 调布局形态的规划方案,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规划者仅仅只是从自身设计角度出发,没能够将乡村现状融入到规划设计中,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很难有效地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2)风格特色缺乏统一

在传统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乡村整体建设缺乏统一风貌。首先,在周期长的乡村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村长或者书记换届调任,对乡村建设的专业角度解读不同,导致村庄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风貌。其次,当地居民根据 自主意愿来建设房屋,这就导致凌乱的建筑风格,失去了村庄特有的传统风格。长期的村庄建设活动,需要全体村民自觉把控村庄文化精髓,保持传统建筑特色,在满足房屋的实用性条件下,实现村貌统一的韵律美感。

(3) 产业和文化特色不鲜明

目前,多数村庄通过亮化、彩化等方式来改变乡村旧貌,村庄整体生活生产的局面未能得到全新的改善,整体村庄文化内涵无法得到诠释,此种速效的村庄规划设计的持续性不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规划设计前期,没能考虑建设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在传统乡村规划设计周期性长的情况下,仅仅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很难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 其次,规划设计时未能结合村庄的传统文化,致使村庄的文化特色消失,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乡村传统的文化元素。

  1. 过度开发,环境保护不够

对规划区周边环境建设重视不够。例如,有的景区虽然景区内标识牌明显、道路畅通、环境优良,但一出景区没多远,道路就显得破烂不堪,缺乏明显的景点标识。片面强调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当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一些乡村旅游规划由于过于强调“旅游扶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一些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的带有泥土气息的空气质量下降了,森林植被遭破坏,河流溪水被污染,乡村传统的民俗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少数农民弃农经商,甚至撂荒土地。


  1. 乡村规划策略

“强化文”策略

乡村文化景观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晶,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了特定乡村区域的独特精神。其显著的特点是保存了大量 的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和物质形态景观实体, 与其所依存的景观环境、人类感知、景观意向,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互相区别的乡村文化景观体系。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待传统文化要秉持“扬弃”的态度,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提取及应用。

“重体验”策略

为加强美丽乡村的可游性,在宜居、宜业的基础上,在公共空间、乡村果园、特色乡土民居等“点”的基础上,通过乡村道路将不 同主题的景观进行连接,构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完设施”策略

乡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标识。公共服务设施要根据乡村的原有居民数量、外来游客量,按照合适的服务半 径来科学设置。旅游标识系统设计要从旅游村落的地方文化中汲取精华,体现地方特色,从而使标识系统的某些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

“乐生活”建设策略

乡村生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 人在适应自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当地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如浙江杭 嘉湖地区的桑蚕产业、舟山地区的捕鱼业。 “乐生活”的内涵要求乡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并 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主导产业。“乐生活”景观作为生产性景观,其结构集生产、生活、自然环境为一体,在生产性景观建设方面须围绕农 田、林果园、养殖等方面展开,进一步表现乡村生产景观之韵。

结论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要想得以实施,

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适合乡村发展以及具有乡村特色的规划方

案。它需要从美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方面学科着手,既做

到不破坏乡村的自然肌理,又要满足乡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

还应融入文化内涵及乡村特色等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美

丽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建设做好铺垫,才有可能规划建设出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1] 王佳.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 江西

建材,2016

[2] 鲍威. 古村落建筑与景观风貌更新设计[J]. 中华建

设,2011

[3] 何广庆,黄华. 观光农业发展中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应

用研究--以宜昌市“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

[4] 徐文辉,唐立舟。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四宜”策略研究,2016

[5] 公淇。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