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巧助力 习作教学效率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心理游戏巧助力 习作教学效率高

蔡冬吟

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 361100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半壁江山”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害怕,感觉无从下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明确的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可以把心理游戏渗透到习作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在习作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

一、心理游戏,为学生激趣减压

在课堂初始阶段,孩子进入习作课堂时难免有些畏难情绪,甚止无处适从。有的还因为课间活动而使精力不集中,此时我就设计把一些孩子们平时很喜欢玩的有趣游戏引入课堂,让他们广泛地参与,减少恐惧,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生活中,很多学生对陀螺的性能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能不能从学生的“玩”中做点文章呢?一天上习作课,我说道:“今天的作文课很特别,要举行一场陀螺大赛,谁想参加?”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尤其是男同学跃跃欲试。我请了几个“高手”上台比试了一番,要求他们边表演边讲玩法和要领。其余学生做观众和评委,仔细观察选手的表情、动作,并评出“最佳选手”。比赛中,“高手们”的精彩展示让大家大开眼界,掌声、喝彩声不断。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我趁机让学生围绕玩陀螺写一篇习作。没想到,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片段描写异常精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平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惟老师传授是听,被动、盲目。其实在他们的生活中,只要去留心感受,即便是最平常不过的一般活动,也能发现新意,也能获取习作素材。像赛陀螺、拔河等许多大课间游戏都可以从生活中带进习作,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学生从心理游戏中有了新体验,新感受,也就乐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二、心理游戏,让学生表达真情

习作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而不是生硬词语的拼凑。由于学生人生阅历比较短浅,在习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便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往往会出现很多说大话、假话、空话的现象,更有甚者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由此而言写作成了一大难事。而作文课堂上,接话游戏、成语接龙、贴鼻子等心理游戏的引入,恰恰给了儿童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游戏作文本身特有的魔力能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亲临其境,感受事情的经过。

在接话游戏作文课上,为了让孩子的文章能流露出真情实感,解决孩子写作难的问题,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由每小组的第一个同学上台写一个字,每组成员一个一个地上去接一个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完成任务并且句子通顺的小组胜出,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这时候,我让他们回顾刚才的过程,此时整个游戏的流程和细节都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我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刚才游戏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心情怎样?你注意到了哪些精彩的瞬间?当老师宣布游戏开始的时候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比赛过程中或老师宣布输赢时你们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没轮到你的时候你有什么心情?轮到你了呢?此时学生便有一吐为快的欲望,让学生先说一说,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连起来写一写,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文假大空和无从下笔的难题。这样的习作教学不仅注重了孩子课堂生成的真实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拓宽了学生的身心,于无形中开辟了一条写作的蹊径。

三、心理游戏,让学生学科融合

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孩子在兴趣盎然地参与游戏时理解知识远比生硬灌输给他们来的有效,遗忘率也低。因此我在游戏蕴含一些学科知识,将习作教学和各科学习相互整合,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

在学完课外阅读《三顾茅庐》后,让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诸葛亮的机智聪明,张飞的鲁莽。我带领学生写了一篇《蛮力不管用》的游戏作文,上课前我要求学生一边玩,一边记录、整理、细心观察,即兴速记。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瞬间,为习作做足准备。我拿出一块沉甸甸的板砖,用挑战的口气问:“谁能把这块砖吹到,重重有赏!”听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于是选择了几个自称大力士的学生一起上来吹,只见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有建议吹上半部分的,有建议吹中间的……方法五花八门,这时我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吹时的动作、神态、同学的议论、揣摩同学的心理。

在学生无计可施,垂头丧气之时,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那一本书放在板砖的前面,吹到书的同时连带着板砖也倒了下去。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引导学生联系《三国演义》的那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怎样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再引导学生由此你有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整个游戏中,孩子们现场捕捉同伴的动作表情等信息。揣摩同伴的心理。当活动结束时已经收集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也明了游戏中蕴含的道理,习作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从小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将心理游戏融入习作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通过心理游戏中的思考、碰撞,引导学生对小学课堂习作教学内容的学习,寓教于乐,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习作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成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