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训练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训练模式研究

康健 冀相岭

摘要:新时期军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时,应当契合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训练措施,如终身学习思想的教育、心理教育规划设计、建构心理工作室、个性化心理教育等。本文就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训练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军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工作对策

引言:

为不断提升军校人才培育质量,则需要对心理教育训练模式进行合理完善优化,突出心理教育的科学性、系统化、个性化,有效解决军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

一、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

(一)自我意识强

鉴于军校人才招收的特殊性,军校人才的素质相对较高,且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具有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可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控制管理。

(二)独立意识强

军校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对任何事物具有独立的思想判断,在接受他人意见时,会对其进行推理论证,以保证建议的可操作性。由此可见,军校学生的个体生存能力较高。

  1. 社交欲望强

军校学生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与社交语境下,学生的社交欲望比较强,希望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进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提高自己军校学习的获得感[1]

二、军校学生教育训练模式

(一)终身学习思想教育

在军校学生教育训练时,应当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具体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对策,如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过强,在发现新生事物后,总是兴致勃勃地投入精力,在了解其原理与规律后,则会出现厌倦心理。在该种心理作用下,使得学生无法形成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为此,在教育训练阶段,教师可组建专业的教育训练团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完成具体训练项目时,合理渗透终身学习思想,促使军校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维认知,为军校学生今后的专业军事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在实际教育训练时,基于军校学生的人才培育目标,合理引进现代化军队建设的人才培育思想,以及相关的专业训练方案,实现对军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项目的训练,保证军校人才培育输出,与现代化军队建设工作的有效衔接。

(二)心理教育规划设计

为保证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的有序提升,则需要开展心理教育的规划设计,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特定的规划方案中,得到不断的锤炼与考验。因为,军校人才培育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为此,在心理教育时,则需要契合人才培育要求、专业教学课程,对心理教育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如突出心理教育的目的性,即围绕具体的科目与课程,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如抗压心理素质训练、克服自我心理障碍的专项训练等。为保证训练的整体效果,应当为军校学生打造逼真的训练场景,突出项目的模拟性与针对性,促使学生在极端恶劣的训练环境下,有效锻炼军校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塑造学生钢铁般的意志,为军校学生今后的军事发展铺垫基石[2]

(三)建构心理工作室

为保证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在实际军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军校可尝试建构心理工作室,进而对军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及时的评估与监测,便于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保证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由此可见,在实际心理教育训练时,应当突出心理工作室的建设,组织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后续心理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避免影响到军校人才培育的质量。

(四)个性化心理教育

笔者认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为保证军校人才输出的质量,为军队管理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应当在军校学生教育时,加强对学生心理教育辅导的重视程度。如部分新生进入军校后,由于生活习惯、学习方式、训练节奏的变化,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为有效解决学生的相关问题,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则可以开设网络心理咨询通道,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心理教育辅导,使得学生可以快速解决心理问题,进而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

与此同时,在个性化心理教育辅导时,应当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生具有恐高的心理障碍、恐水的心理障碍等,给学生的专业学习与项目训练造成很大影响。为很好解决相关问题,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制定相对应的训练计划,促使学生主动克服内心障碍,成为一名优秀的军校学员,发挥出自己的潜在能力,为国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军校生心理教育为例,重点阐述了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具体措施,旨在说明心理教育训练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今后,在军校人才培养时,则需要建构科学严谨的心理教育训练体系,发挥出心理教育的工作价值,为军校人才培育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建华.军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训练模式研究[J].明日,2019(49):0084.

[2]刘明慧.不同年级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法[J].心理医生,2016,22(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