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乔之梁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设运营重要工作之一,河道治理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大众用水安全,使河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灌溉农田的作用。为推进河道治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可在治理工作开展时配合使用BIM手段,加强河道治理整体管控力度。针对此,本文首先提出河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治理工作难点,提出BIM技术在河道治理期间的应用流程,最后制定河道治理工作专项管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面积日渐扩大,河道治理难度进一步提升,仅采用传统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保证治理效果,可配合使用先进的BIM系统,构建河道治理三维模型,准确找到河道治理重点与难点,制定科学河道治理技术方案。

  1. 河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

首先,河道治理工作需要结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从整体流域使环境利用情况入手,确保河道治理工作中的水资源利用率能够进一步提升。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遵循流域特征开展河道治理规划工作,可以使回报治理效果与生态环境始终保持统一状态;

其次,有效开展河道治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常见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水工建筑物修建、截污管道与生态护坡建设等工作,具有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水能力,增强体质资源利用水平的优势;

最后,河道治理工作需要贯彻落实生态环保原则,促进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行政单位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发挥出当地自然植被、水生植物及生态护坡作用,完善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增强河道自身的承载能力。

  1. 河道治理工作常见问题

通过分析现有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存在于河道治理中的各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河道规划及开发的合理性不佳。随现阶段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紧缺矛盾问题更有显著。部分地区开展土地开发工作过程中对河道周边土地进行深度开挖及利用,导致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在人口及土地面积增加的情况下,河道面积减少,河道整体承载能力下降,导致河道难以在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2. 环保里面有待落实。在河道治理设计阶段应当严格遵循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效果,充分发挥出河道整体生态价值,防止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出现二次污染问题。但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期间,因过于关注河道传统防洪排涝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活到自身的生态环保功能。具体而言,部分河道工程仅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开展改造河道形态、拓宽河槽深度、修建各类挡水建筑物的方式,没有着重关注河道周边污水治理工作,导致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3. 河道治理技术有待提升。在河道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当地环境特征,配合使用适宜的生态治理技术手段,避免河道治理技术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着重控制水土流失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使用新材料、新设备与新工艺优化河道治理技术方案,从根本上提升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适用性;

  4. 河道治理施工及运行管理效果不佳。河道治理工作可分为施工期及运行期两个关键部分。在现阶段河道治理工作中也会存在施工及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问题。参建单位机构组建及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相应的现场管理机构不健全。现场管理难度较大,对河道治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缺乏专项可行的河道治理技术标准。

  1. BIM技术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以山东省刘公河河道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综合治理长度为4.3千米,主要涉及河道综合治理、截污治理、中水回用、景观绿化。

为从根本上提升河道治理效果,项目部门使用BIM技术构建起了河道工程三维模型以及REVIT模型。在模型内标注结构体积,对复杂异型结构展开精准的工程量核算。

基于构建起的Revit模型,对项目工程展开3D可视化处理,着重发现工程施工期间的碰撞点、不合理处,制定专项优化对策。

在施工方案交底作业开展过程中,借助revit模型,将平面图纸进行三维化展示,便于施工人员与施工队伍理解设计意图,实现精准化施工目标。由于BIM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河道治理工程中异型构筑物的结构与实际施工思路,为后续河道治理工作全过程管理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在河道治理工程场地布置工作开展期间也可配合使用BIM系统软件,对施工现场中配电箱、洗车平台、施工期间的临时道路展开优化处理,确保建筑施工现场内各类空间能够得到优化配置。

将BIM技术与广联达计价软件融合在一起,确保河道治理工程中绿化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后,工程整体造价计算工作也能够协同开展。

BIM技术也可以GIS技术融合在一起,配合使用无人机行测手段,收集河道工程中测量区域内获得信息。利用GIS软件对河道中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构建GIS模型,搭建起河道治理工程的核心数据库,从根本上提升河道治理工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控制在于河道治理过程中管理漏洞问题。

  1. 河道治理管理对策

4.1加强河道治理工程前期规划管控力度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将河道承载力作为限制性指标。城市建设规模不得超过河道实际承载能力。政府部门应当严格控制河道土地审批作业活动,落实河道治理制度,综合考量河道治理工程中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防洪安全之间的关系,保障大众人身财产安全。

河道治理运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严格遵循现有河道治理管控要求,选择适宜的河道防护技术手段,严格禁止破坏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行为出现。

4.2充分发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要求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环节,不仅需要河道自身具有一定的防洪排涝、灌溉农田、航道等功能,还需要河道自身具备显著的生态环保效益。具体而言,为避免河道周围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到河道内,需要注重设置污水收纳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还能够排落到河道内。

在河道周边景观绿化工程开展期间,可选择种植一些具有污染物吸附、水质净化能力的植被,有效净化水体。景观配置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河道整体的观赏效果,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能够在提升大众生产生活质量水平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4.3配合使用先进河道治理技术手段

加强河道治理环节中生态护岸建设,配合使用网络生态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河道现有污染情况,在河道护岸及护底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具备良好渗透性能的施工材料。结合网络生态技术控制河道周围水土流失情况,从根本上提升河流水体与河堤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在网格内可选择种植一些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植被,增强网格稳定性,保障水土流失管控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河道中的水流大、水流湍急,不得使用生态护坡砖,避免对河道堤岸及护坡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总而言之,现阶段河道治理难度较高,为从根本上保障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水平,还是要结合河道具体环境情况,制定出专项可行的辅导预防及解决对策。构建一支高素质治理团队,确保BIM技术能够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马迁,朱锦.某河道流域内水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分析[J].节能与环保,2021(12):77-78.

[2]龚宁.清末黄浦江治理之争与浚浦局的设立[J].清史研究,2021(06):18-28.

[3]孙春亮.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30):97-99.

[4]余锦辉,范财权.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21(10):108-111.

[5]冉聪聪.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2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