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

蒋梅林 1 周飞 2

1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441300 2 湖北现代教育集团 441300

摘要:高校校园安全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更是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大胆创新探索出有效的校园安全治理途径,为“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校园 安全治理 现代化

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就是在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社会治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一般要求,同时也要响应校园治理和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特殊诉求,在治理目标、治理内容、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等方面实现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并把它作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营造安全的校园育人环境。

  1. “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的现状

一个孩子等于一个家庭,他们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构建高校校园安全、和谐是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诉求。但是当前高校校园安全治理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社会因素

当前整个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信息化时代,开放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同学们带来学习知识文化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些西方的腐朽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冲击着当代的大学生,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渗透,毒害大学生,他们很多人在物流世界开始沉迷而无法自拔,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种思想侵蚀对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会给校园安全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1. 学校因素

  1. 高等院校普遍面积大,人员复杂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校园周边商店、网吧、歌舞厅等大量存在。一些学生经常出入这些地方,跟大量社会人员交织在一起,会引发事端,影响校园秩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由此而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第二,安全保卫工作有待加强。领导的不重视和资金的投入不够导致高校保卫队伍和设施严重滞后,部分保卫人员年龄偏大,缺乏正规的培训,设备落后甚至不全,完全跟不上高校校园安全的需求,校园危机处理不到位,严重影响应对校园危机的处理效率。

  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坚实后盾,更是学生物质和精神的支柱。但是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当他们在大学生生活中遇到情感挫折、学习压力、经济窘迫等现实问题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长期压抑自己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做法甚至是自杀。这是对学生自身和校园环境来说都是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 “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1. 学生政治信仰的挑战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价值观也随之传到中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蛊惑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追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他们的政治信仰出现偏差,不仅是高校的校园安全的巨大隐患,同时也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的挑战。

  1. 电信、网络诈骗的挑战

互联网的时代,手机是基本的交流工具,诈骗分子利用电话和网络对广大师生进行诈骗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学生没有进入社会,人生阅历尚浅,比较单纯,所以他们就成为了诈骗分子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诈骗分子通过电话、信息、校园贷、网上购物等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来进行诈骗,一些大学生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带来巨大的财物损失甚至影响生命安全。被骗后他们不敢报警,也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等,还有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被骗后无法接受现实,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 各类信息泄露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在各个高校也快速地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大数据的形式进行搜集、整理再保存已成为常态。这些大数据中自然包括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助奖学金、科研成果等,不可否认网络的便捷带来的是工作的高效,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通过非正常的渠道获取老师和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转卖,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这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1. “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1. 确立治理目标和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的重要论述。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风险意识,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除了做好常规安全管理之外还要及时研判校园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形成和确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校园安全治理目标。把校园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最突出地位,时刻把师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推进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把校园建成安全、阳光、和谐的地方。当前校园安全除了交通、食品、消防等一些传统的校园安全因素,比如网络暴力、信息安全、网贷诈骗等非传统的校园安全逐渐增加,所以推荐校园治理安全现代化要坚持总体校园安全观,做到传统校园安全和非传统校园安全两手抓,双管齐下。让师生不仅客观处于安全的状态而且主观上也能感受到安全,消除各种关于校园安全的恐惧和紧张。

  1. 培育合格的治理主体

从传统的“管理”到现代的“治理”,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治理”重点强调多元主体的管理,需要全部人员的民主、参与和互动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实践中,高校多是依靠自己建立的专门队伍来进行管理。随着校园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要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教育直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主动参与校园安全治理的全过程,构建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保护体系。

  1. 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优化

完善德法并治的治理方式。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需要将依法治校落实到校园安全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之中。首先通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来促维护园安全。同时,在强调法律的同时还应强化道德规范的建立,发挥德治的作用,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来弥补法治不足的地方。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共同实践于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之中。同时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校园安全治理手段,将校园的人、物等进行有机的整合,建立面向全员、全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智能联动、物物联动、人人参与的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体系。

安全无小事。通过“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不仅可以树立牢固的校园安全防线,维护校园良好秩序,还可以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营造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健,黄爱宝. 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1-10

[2]张聪.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值得关注[N].中国信息报,2011-09-05 (006)

项目基金: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GA10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