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川剧音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漫谈川剧音乐

肖德应

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川剧高腔,俗称“川調”。它是四川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声腔,也是川剧五种声腔中最主要的声腔。它是用最富有四川地方特色的一种“徒歌”演唱形式,以“清唱歌词,不用音乐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他们用歌唱的形式再现劳动、生活的情景和主观感受,创造了原始艺术。川剧艺术也不例外地起源于四川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景。

关键词:川剧;音乐;表演

以川剧“四功”为首的“唱”来说,就是“用人的声音结合语言作为表现手段”而最终成为歌唱艺术。川江船工号子、金钱板、樵夫打柴的山歌、石匠开山的号子、各种抬工号子、滑竿号子、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秧歌、婚嫁歌、生老病死时随口吟唱的民间小调、信口而出的莲花闹和各行各业以及手工业者随口演唱的吆喝声等等,他们在唱法上很多都有着“一人领唱、众口接唱”的特点,以上各种民歌、山歌和号子都具有淳朴原始的民间乡土气息,但它们毕竟是一种原始的、粗糙的艺术,但是在这些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民歌、山歌和号子,却为后来川剧的唱腔艺术提供了必需的养分。江西的“弋阳腔”传入我省,大约在明朝中叶,盛行于清乾隆年间,由于它长期受到四川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和民间音乐的影响,以及历代川剧艺人在舞台实践中的不断加工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川剧高腔艺术。我国六十年代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中国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 就是非常成功地将“川剧高腔”的唱腔和音乐以及“川剧锣鼓”有机的溶入歌剧音乐的典范,甚至于歌剧中有的唱段直接就演唱的川剧高腔,江姐的主要唱段都是“运用川剧高腔的特色,清唱、伴唱、一人领、众人和或表现人物内在情感的帮腔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英雄的伟大形象,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深受全国人民、特别是四川人民的特别欢迎,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鼓舞了几代人,深受全国人民的热爱,演出五十多年来,经久不衰。川剧高腔,就其源流来说,是来自江西的“弋阳腔”,属于“徒歌”,为“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它与其它声腔,有着明显的区别。

川剧锣鼓,是川剧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戏中除了起到伴奏作用外,还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唱、念、做、打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由于锣鼓贯穿戏中,能将唱、念、做、打等有机的结合串联在一起,因此就形成了川剧的独特风格。所以艺人中有“半台锣鼓半台戏”、“三分唱七分打”的说法。由此可见,锣鼓在川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川剧锣鼓主要的乐器有:1.小鼓(班鼓)、2.板(提手)、3.大锣、4.大钵、5.堂鼓(二鼓)6.小锣、马锣、铰子等。另外,还有苏锣、苏钵、苏铰、二心锣、扬琴鼓、低音锣、包包锣、大鼓、碰铃、当当(又名大马锣)和云锣等,它们在音色、音量上都各具特点。以上乐器,都由五人分别担任演奏,而鼓师则通过小鼓(班鼓)演奏(指挥),鼓师发出各种手势(指令),指揮乐队,以配合舞台上剧情发展的需要,剧中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而进行的表演。川剧锣鼓曲牌,共约有二百多支,有的只能单独运用,但大多数的牌子都需要与其它牌子连接使用,在配合剧情时,常常是由若干锣鼓牌子组成,但并非固定不变,并且川昆、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都各有其专用的锣鼓曲牌和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川剧锣鼓,由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和音量的多种变化,加之文武场的巧妙转接,其表现力是非常强的。例如《刁窗》、《三叉口》、《别洞观景》等戏,就是川剧锣鼓高度表演的典型剧目。总而言之,川剧锣鼓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在整个戏剧结构中的贯穿作用,因而在川剧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内行人说锣鼓壮人威。)

  川剧音乐,除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五种声腔和锣鼓之外,还有比较丰富的唢呐曲牌(又称“公堂”)和笛子曲谱(简称“笛谱”或“谱子”音乐,它们共同构成了川剧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和特有的风格。因为有了唢呐和笛谱音乐的运用,不但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也更增加了川剧音乐的色彩。因此,对于刻划人物、渲染气氛、描绘情景、配合动作等方面,唢呐和笛谱音乐所起的作用,是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川剧唢呐曲牌和笛谱共约七百支左右。(唢呐曲牌约五百支,笛谱近两百支)。它们几乎都来自“昆曲”,而很多曲牌都是原封不动地拿来运用,有的是移植过来使用。但也有少数曲牌,如《将军令》等嗩呐曲就是来自我国流传很久的民间器乐曲。唢呐曲牌多用于表现雄壮、激烈、紧张的场面,而笛谱音乐则多用于焚香、拜月、梳妆和观花等抒情场面,适当配以弹拨等乐器,演奏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综上所述,川剧音乐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锣鼓”和“唢呐、笛谱”等七种不同的音乐形式所组成的。它是历代川剧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戏剧家、文学家们不断吸收、改革、创新、完善的结果,几代人不断努力才形成了现在颇为壮观的“川剧音乐”。

川剧高腔是历代川剧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戏剧家、文学家们不断吸收、改革、创新、完善的结果,几代人不断努力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