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韩经纬

身份证号: 371325199102241251

摘要:山区公路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一部分,山区公路的建设能促进沿线经济、文化、人文的发展。但从实际来看,我国山区公路的建设仍存在过于重视运输,忽视景观设计的问题。景观设计能美化山区公路环境,让司乘人员产生舒适的感受。山区公路的景观设计是公路建设整体水平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有一定的重视。本文将对山区公路景观设计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分析


  1. 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1. 基本原则

  1. 功能性原则

景观设计一定要体现特定的功能性,不能只考虑其美观性。具体来讲,山区公路的景观应该具有警示通告、诱导视线的功能,让司乘人员能在单调又复杂的路线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还有反映当地文化、保护环境等功能。总之,要结合本地与公路的特点,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

  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山区公路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定的重视,在合理开发资源的基础上,让沿线景观的建设能保持稳定前进的态势,做到方便当代人的同时,还能够造福后代人。

  1. 美学指导原则

景观自然是能够带给人们一定的视觉享受的,让人有产生审美体验,但这一切都要在满足特定功能的前提下,以相关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与设计,让公路不仅能被人使用、还能被人所欣赏。

  1. 经济性原则

在公路景观的设计当中,要将重点放在对原有景观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塑造观赏景观。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三者的有机结合,以此实现保护公路沿线生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1. 设计理念

  1. 安全理念

大多数山路公路都有坡度大、地形复杂的特点,所以景观的设计要遵循安全理念,通过设置指示牌、警示牌,让司乘人员能大概了解前方地况。同时,在长期的驾驶中,驾驶人员很容易产生疲劳之感,这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应该通过设计让人在视觉和心理上感到舒适的景观,缓解疲劳感,这就需要考虑到处于高速行驶中驾乘人员的视觉特性。

  1. 生态理念

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近几年来始终在强调的发展理念,而可持续性发展又离不开生态理念的落实。山区公路建设工程量大且复杂,必须要服从环境生态要求进行建设,公路景观也是如此,否则很容易改变甚至是破坏自然景观。通过生态设计不仅能保护原有景观,还能减少听觉和视觉上的污染。

  1. 文化理念本地的

山区公路应该反应出相应的地域文化,将人文信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让公路呈现出地方特色,使司乘人员感受当地的民族、民风。

  1. 山区公路景观设计技术分析

(一)山区公路线形协调设计

由于山区地形的特殊,在公路建设时很有可能遇到翻山越岭的螺旋形道路、跨过水域的河道等,所以在山区公路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实地勘察,根据掌握的信息科学的处理特殊地段路高填低挖、桥梁、隧道的比选问题。在线性选择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是采取开凿隧道的方法,还是采取架设桥梁的方法,这是一道难题。

(二)采用多层次设计方式

山地城市道路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其自身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城市空间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在山区道路景观的设计中,由于线路系统不在一个平面内,所以要沿着江面、山岭进行合理化布局。在布局的过程中,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空间层面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层次设计方式,或增加道路两侧的宽度,或增加绿化面积等,从而实现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的目标。

  1. 山区公路构造物及附属物的景观设计

(一)路基景观设计

公路路基景观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路堑防护、路堤边坡、支挡工程。在设计公路路基景观的过程中,要确保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尽量选择一些能够适合该地域环境的植物,或者是选择一些成活率高,便于后期养护的植物。同时,对于边坡式的设计有两种选择,一是柔性边坡,二是硬质边坡,如果该公路有较好的条件,边坡比较稳固的话,那么最好是选择柔性边坡。在土质边坡的绿化防护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湿法喷播,二是客土喷播,同时要尽可能的在护坡道和碎落台这两个地方种植常绿地矮乔木。在对较高边坡的防护工作中,可使用的方法为网格式和门架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两种方法时,都要在中间植草。

(二)桥梁景观设计

桥梁景观设计包括线型、桥型、景观元素、色彩和机理五个方面。首先,在线型设计上要侧重于桥和路连接曲线的流畅性,能够达到混为一体的效果,就好像是一个整体。其次,对于桥梁力线的要确保线条的流畅舒展,并且还呈现出起伏有致的曲线。在大桥、中桥、小桥的处理上,大桥应做主体,中桥要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小桥则要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总得来说,就是要让桥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再次,桥梁的景观元素涉及到许多方面,大的有栏杆、桥头、端柱等,小的有构建配置、比例选择等,要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并突出当地文化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山区公路的桥梁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交通与运输,所以不用消耗人力与财力进行细致的雕凿。最后,桥梁的色彩和机理在整体美的呈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颜色和机理时,不要过于追求颜色的鲜艳抢眼,也不要过于突出肌理的特别,而是要结合环境进行设计,做到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肌理与自然土、石、木相似,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三)立交区景观设计

植物造景法是立交区景观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景观能够更好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在此过程中应主要考虑生态性原则,通过用不同植物镶嵌组合,或者以不同的形状将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绿岛花园。在匝道两侧绿地的入口处,可以种一些低矮的树球或树丛,增加绿化面积,形成美好自然景观的同时,让司乘人员能够获得方向的指引。具体来讲,立交区景观设计的形式共有三种,分别是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自然式主要就是利用大面积的植物进行造景,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该是多样的,植物的组合上应是自然和谐的,这样才能确保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规则式主要是让景观从整体上体现出对称、均衡等特性,并且呈现出相应文字或图案。在规则式设计中,主要选择较矮的植物,利用植物丰富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呈现出一定的美感,表现出特有的意义。混合式设计就是自然和规则的结合,在采用这一设计方式时,主要考虑整体的协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异常的气候条件等,为山区公路景观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考虑到功能与审美的需求、司乘人员的安全、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开发等,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基于此,在设计山区景观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应用合理的技术,确保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结合,确保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兼备,确保文化性与可持续性等,最大程度发挥景观的作用,为司乘人员创设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1]危春根,程逸楠,刘杰,华开成. 华南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8):305-310.

[2]赵霄.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 江西建材,2015,(13):202-203.

[3]赵福义. 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