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4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杨华蓉 游玉琳

彭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1931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急救有效率、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生命体征、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的急救时间,对稳定生命体征、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Pre 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Yang Huarong, you Yul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193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 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first ai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first ai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first aid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vital signs such a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respi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e hospital first aid and emergency first ai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first aid tim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abilizing vital signs, reducing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inical first aid.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 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care; Clinical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发病风险高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因冠脉血供不足,导致心肌不能及时获得血液支持,从而影响心功能运转,甚至引起心肌细胞坏死而诱发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心率异常、休克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实施有效抢救可最大限度提高生存几率,避免遗留严重后遗症。临床实践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4h之内致死风险最高。因此,及时把握有效的救治时机,可在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对挽救其生命至关重要

[1]。急诊医疗服务过程中,院前急救环节是关键,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重要前提。重视院前急救,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尽快稳定其生命体征,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后续治疗夯实基础,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初次发病,完整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中途转院、伴有肿瘤性疾病、认知异常或精神病史、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运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比较,即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包括3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46-78岁,均龄(64.6±6.9)岁;发病到急救时间0.3-3h,平均(1.6±0.5)h。对照组包括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47-78岁,均龄(64.9±6.7)岁;发病到急救时间0.4-3h,平均(1.7±0.4)h。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

1.2方法

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配合,患者发病后,由家属或者120送往医院急救并展开常规护理操作。

研究组50例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包括(1)院前急救护理。急救室收到患者求助电话后,沉着冷静的询问患者所在地址、症状表现,禁止挪动、移动或搬动患者;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查看患者身上是否携带急救药物,如果患者随身携带药品,立刻协助患者用药;若条件允许,可以辅助患者吸氧;医院马上安排急救车前往,同时在车上准备好急救工作。急救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初步评估病情,快速检查看患者体征,测量血压,开通静脉补液通道,及时为患者补液支持,合理控制补液量、速度,提供氧疗,减轻心脏负荷,维持血氧饱和度≥90%[2];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医护人员转送患者入院途中,将转运风险详细告知家属,完善检查项目,赢得家属配合;转运途中注意查看患者呼吸道,避免被异物堵塞;保证静脉补液导管顺畅,持续动态心电监护;与院内急救室保持紧密联系,将患者病情及时反馈,以便于院内做好急救准备。(2)急诊急救护理。安全送患者进入急救室后,持续心电图监测,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便于全面、综合评估病情,早期准确诊断;绝对卧床静养,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律失常;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持续氧疗,纠正缺氧状态,改善血氧饱和度[3];若患者呼吸困难,每分钟4-6L氧流量,待到体征稳定之后改为每分钟2-3L。针对心率缓慢、室颤以及早搏者,立即心肺复苏;若患者多汗、四肢畏寒、面色泛白,需警惕心源性休克,立即使用抗休克药物,比如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升压药等[4];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将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告知医生。

1.3观察指标

(1)急救效果。心功能NYHA升高≥2级,判定为显效;心功能NYHA分级升高1级,判定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一律判定为无效。(2)记录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3)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4)并发症。主要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衰。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获得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其中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属于定量资料,组间t检验;以%(率)形式表述的急救有效率、并发症属于定性资料,组间X2检验。最终以P值描述数据差异,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体疗效

研究组

50

24

22

4

46(92.00%)

对照组

50

20

20

10

40(80.00%)

X2

-




8.078

p

-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对比(x±s)

小组

病例数

急救时间(min)

住院治疗时间(d)

研究组

50

75.7±14.3

22.4±2.8

对照组

50

133.2±14.4

46.6±3.3

t

-

7.615

5.804

p

-

<0.05

<0.05

2.3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生命体征 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生命体征对比

小组

病例数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呼吸(次/min)

研究组

50

90.7±6.5

106.8±3.5

146.8±5.4

88.7±2.4

25.2±3.8

对照组

50

85.4±6.6

119.7±6.5

155.7±6.3

90.3±5.7

28.6±3.3

X2

-

9.033

12.228

11.375

8.745

6.32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4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 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心衰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0

1

1

2

4(8.00%)

对照组

50

4

3

4

11(22.00%)

X2

-




6.713

p

-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重,死亡率高,加之病情多变、起病急骤,如果干预不及时,极易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辅以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存活率有显著积极意义[5]

临床上急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院前急救环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夯实院内急救工作、提高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研究组急救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因为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模式能够规范护理程序,避免时间浪费,及时稳定患者病情,赢得家属配合,让患者尽快获得救治,从而提升了急救效果[6];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急诊急救过程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监测患者体征,与急诊医师默契配合抢救,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急救时间,加快急救速度,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时间越早,患者预后就越好。常规护理模式下,操作繁琐,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下,各项操作条理清晰,效率提升,有助于医护紧密配合,让患者第一时间获得治疗,及时纠正心肌缺氧状态,提升血氧饱和度,从而稳定血压,改善呼吸、心率等指标

[7]。最后,研究组并发症8.00%,明显少于对照组22.00%(p<0.05)。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下,要求医护人员首先给予急救,然后再转送患者回院,如此将各项操作环节提前,能够有效缩短心肌血氧缺失时间,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恢复冠脉血流,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稳定了生命体征,有效避免了相关并发症[8]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有利于及时纠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心脏功能,对预后治疗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飞, 喻金彦, 印媛君.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0):3.

[2]汪陵.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 34(3):3.

[3]林秀双.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6):2.

[4]董林萍, 张华, 张士芳.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4):2.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03):231-242.

[6]刘丽娜.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优化探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7):3.

[7]张阿喜, 李小花, 王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21, 45(10):2.

[8]谢燕梅, 陈柳红. 优化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