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
/ 2

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分析

荆香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目的:对周口市医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整合分析。方法:研究中共选取950份口服血糖药物处方进行研究,对药物的用药总量、限定每日剂量、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同时做好相应排序工作。结果:此次研究中处方内常用药物为11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格列美脲片,随之依次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呲嗪缓释片,治疗方案多为单一用药及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比50.74%、34.32%。结论:我院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相对较为合理,符合相关标准及临床要求。

【关键词】门诊;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

引言: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分为1、2型,2型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多会采取长期服用抗糖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各并发症的发生,在单一用药无法起到一定效果时,就需要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以此来起到加强疗效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是对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合理性与实际使用频率,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院内处方发药系统中调取门诊降血糖处方,时间在2020年6月-2021年5月区间,其中处方中包含了药物种类名称、剂量、金额等信息。

    1. 方法

相关人员对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整合计算,做好相应的排序工作,在此可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其中包含药物种类、金额(DDC(元/d))、用药频度(DDDS)、每日剂量(DDD(mg))及总量,参照新表药物学及各药品的说明书采取WHO法对限定日剂量进行分析。DDD值为成人每日平均维持量;DDDS越大说明该药品使用频率越高。DDC数据与每日药物花费有着密切关联[1]

2 结果

2.1在将门诊各降糖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整合后可见格列美脲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呲嗪缓释片应用率相对较高,其他药物实际应用情况已做排序,具体数值可见表1。

1门诊各类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n/%),x±s

组别

药物名称

用药总量(g)

DDD(mg)

DDDS

DDC(元/d)

排序

双胍类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67100

500-1800

47825

2.01

5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118300

500-2000

103500

1.33

2

磺酰脲类

格列奇特缓释片

710

30-120

7900

3.06

11


格列呲嗪缓释片

840

5

88500

1.55

3


格列喹酮片

1510

30-180

42870

2.86

6


格列美脲片

1095

1-6

532510

3.96

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495

50-200

32550

7.05

9

胰岛素增敏剂

呲格列酮片

235

15

39580

4.31

7


罗格列酮片

286

16

31960

3.21

8

餐时血糖调节剂

伏格列波片

243

0.6

29755

4.16

10


瑞格列那片

207

1-16

69335

5.83

4

2.2口服降糖药单用和联合用药情况

在950份处方中,单一用药为482份,在其中占据50.74%比例,一般药物为二甲双胍、格列呲嗪缓释片、格列美脲以及瑞格列奈片,具体药量视患者实际病情而定;两种药物联合一般是格列美脲+双胍类、阿卡波糖+磺酰脲类、呲格列酮片+格列呲嗪缓释片、瑞格列那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处方为326份,占比34.32%;三联药物治疗一般选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呲格列酮片、格列美脲片+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伏格列波片+罗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处方为142份,占比14.95%。在将所有患者所反馈的信息来看,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效降低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保障其生命健康。

3 讨论

当下,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转变也导致各种疾病高发,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大幅度降低,该疾病暂无治愈方法,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在对其研究分析后可见,该疾病受到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多会有糖尿病;许多病毒也会引起胰岛炎导致该疾病发生,如脑炎、心肌炎病毒等,其会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促使潜伏的糖尿病逐渐转为显性;肥胖体质患者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明显下降,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之降低,糖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引发血糖大幅度升高。多饮、多食、消瘦、多尿等都是其主要症状表现,若未能及时展开治疗,可能会引发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影响[2]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多为2型,也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多在35岁左右后发病,临床治疗基本为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目的,通常会为患者开具二甲双胍类药物,其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药物,对于1型糖尿病可起到较大作用机制,其主要是起到减少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作用。但在此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同时肾功能衰竭患者需禁用,因其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因该药物在孕妇使用中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对此还应当禁用,以免对胎儿及孕妇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使用率高于二甲双胍片,其作为首选,若无任何禁忌症,可将其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在患者因个人身体原因,不适宜该药物时,即可使用呲格列酮片与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在院内门诊口服降糖药物中使用量排序第二,表明该药物在治疗该疾病中可发挥出一定效用价值,但该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格列美脲对胰岛素的释放可起到相应促进作用,其只需每日服用一次,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副作用与其他药物相比相对较轻,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在服药期间的安全性,因此其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率中排名第一。格列呲嗪缓释片用药频率也相对较高,其适应于饮食是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一般推荐剂量为2.5mg~5 mg,若患者同时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时,还应当在停药三天后再服用此药物,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药量调节,最多日剂量不超过30mg,在用药期间需做好血糖监测工作。阿卡波糖适用于年龄较大、肥胖型缓和,可与双胍、磺酰脲类联合使用,但由于其价格相比其他药物较高,因此排序靠后,具体用药情况还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3]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来看,现阶段我院门诊在口服降糖药的实际应用相对较为合理,在使用各药物时具有一定针对性,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这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鹏,吴溪.201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7):2209-2212.

[2]杨春霞,王涓,陈旭光,等.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用药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8,32(04):225-226+230.

[3]张莉,汪龙,邢亚群,等.口服降糖药处方中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调查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0,23(0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