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6
/ 2

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

吴婷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研发活动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不够明确,对资本化时点的确定仍有很大的主观性,企业会出于某些动机,在会计处理时做出有利于实现这些动机的选择。本文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时点选择和动机进行分析。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医药企业

一、引言

随着对研发活动的重视,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大幅增长,如何根据经济实质恰当处理研发支出至关重要,企业做出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决定更需要谨慎。一般来说,以企业研发项目是否能形成研发成果作为划分企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在开发阶段如果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五个条件就能予以资本化,在研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转入无形资产,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研发支出处理的灵活性也会给企业管理层提供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的选择

医药企业技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整个研发流程涉及诸多审批流程,一个环节的失败可能就会导致前期所有的投入都无法收回,因此研发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过多,很难在早期判断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甚至在研发后期也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从初期研发投入到商业化销售不可避免存在时滞效应。《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应用指引虽然给出了无形资产确认的五个条件,但并没有定量的约束,资本化时点的判断标准会受到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并且即使是同处于一个行业内的不同企业也会因其自身内部的研发流程而采用不同的资本化时点。鞠亚辉(2010)提出将资本化时点提前使得企业无形资产得到客观反映的意见,彭启发等(2011)从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角度提出见解,认为可以延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时点,将研发支出作为递延支出,但是在确定研发成果能够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时,将研发全过程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全部支出都予以资本化。资本化时点的选择还会受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影响,很难以统一的规定在实务中操作。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在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有很高的要求。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确认需要满足的五个条件,其中对研发意图和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较为容易确定,而技术的可行性、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以及成功的概率大小则更具有不确定性,在实务中也较难判断。比如判断仿制药技术可行性时一般考虑是否获得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号,判断创新药技术可行性时一般考虑是否获得新药上市审批批文,但在实务中,也有企业提前确认资本化的时点,还是需要结合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企业有可能会利用这种灵活性,根据自身对当期利润或者税务方面的诉求,随意决定在研活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对是否满足资本化的确认条件完全基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1. 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机分析

(一)契约动机

(1)报酬契约动机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需要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措施,常见的激励措施有股权激励等。所有者通过将经营者的奖励与公司经营状况挂钩,促使公司的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对公司经营业绩负责。当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等绩效奖励机制等,公司管理层会为实现业绩增长而做出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选择,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操纵利润,达到行权条件。并且管理层的业绩压力越大,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就会越高,会进行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

(2)债务契约动机

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当企业无法通过筹集内部资金的方式提供给研发项目充足的资金支持时,企业就会考虑外部融资的方式,而相较于股权融资的诸多条款约束且会对原股东股权带来稀释,债务融资是企业选择为其提供资金帮助的另一关键渠道。企业选择债务融资,例如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就会有为明确企业作为债务人、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债务契约。债权人为了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难以全面了解债务人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出于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考虑,会在契约有效期间内,加强对债务人资金使用的监督,通过一些限制性条款约束企业的其他借款行为等来确保债权安全,并对企业的财务指标提出要求,防止对自身债权安全形成威胁,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形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难以满足债权人要求的财务指标底线,很可能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所以一般而言,亏损的企业更有动机利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灵活性,美化企业财务报表,包装业绩情况,向债权人表明企业经营不存在问题,仍具备还本付息的资金实力。但企业如果财务杠杆较高,即便是当期盈利的情况,管理层也有动机为掩盖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带来的高风险,避免企业违约带来的代价,利用诸如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政策选择实施盈余管理。而当企业存在内部研究开发活动时,就存在强烈的动机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这一手段对债权人关注的监控指标进行调节。

(二)平滑利润动机

平滑利润动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是出于管理层短视的原因。管理层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美化自身在职期间所创造的经济成果,保持企业短期绩效的稳定,主观上倾向于将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避免因计入费用而带来企业利润的减少。

其次是因为管理层考虑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信号传递功能,外部投资者会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披露出的相关业绩指标等做出决策。在成熟市场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会带来公司股价的直接上升或下降,剧烈的市场反应也不利于企业塑造稳定发展的形象。所以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时,有动机为维持公司盈余的平稳,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将其他经营良好年度的业绩进行转移,将今年的部分费用推迟或提前确认。同时,企业较为平稳的业绩表现和市场反应也不至于引起监管者的关注,也不会招致外界对企业业绩起伏的纷纷猜测。

(三)资本市场动机

(1)上市、股权再融资的动机

当企业存在资金困难时,外部融资方式之一的股权融资能够给企业带来所需的现金流。相较于存在按期付息和到期还本压力的债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的风险通常都小于债权融资的风险,并且股权融资作为公司的永久性资本,可以较长时间内占用,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也能在增强企业信誉的同时,为企业未来可能发行的债务融资提供支持。

股权融资又有首发上市融资和股权再融资,首先是首发上市融资,即IPO,企业要想成功上市,需满足具体的业绩指标,如果企业达不到收益率的标准,或者是在许多拟IPO的公司中业绩表现不佳,就有可能为提高IPO审核通过率,在涉及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时,有较强的动机实施盈余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在拟IPO的企业中,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选择有条件资本化的企业进行业绩包装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是股权再融资,主要途径有增发、配股或可转债等方式。其中配股是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由于配股也受到资本市场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会有诸多约束条件。在公司法中,对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也有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严格规定,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才能具备配股资格。因此,上市公司在收益率等指标上不满足规定时,就会有动机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操纵企业利润,为达到配股资格而灵活调节企业的财务指标。

(2)避免ST、退市处理的动机

我国证券法规定,对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即采取ST制度。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则会被退市预警(*ST)。但若该公司能扭亏为盈且不存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可以恢复上市资格。市场对于公司ST的公告会迅速地体现在股价上。因此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存在极大的动机去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增加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规避退市风险,使公司保留上市资格。

参考文献

[1]鞠亚辉.现行准则研发支出资本化可操作性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6):81-82.

[2]彭启发,杨伟明,俞潇敏.研发支出资本化国际比较[J].财会通讯,2011(3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