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气象观测服务技巧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民航气象观测服务技巧浅析

都可渭

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气象台观测室

摘要:在气象观测服务过程中,通报天气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观测员有不同的通报习惯。有些信息的传递,可能会被用户质疑或多次反复确认,而有些服务方式方法会让用户一次就清晰明了。这中间的差异实际上大多是服务技巧的问题,同一种情况,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反馈结果。本文分享工作当中的服务技巧,期望气象观测新人员参考,从中获得帮助。

关键字:信息要点;换位思考;技巧提升


西宁机场地处高原,天气条件复杂,遭遇天气过程时,每个保障岗位都很繁忙,气象信息的提供就必须做到简洁明了,一步到位,避免错忘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实习观测员和新人的表述确实存在一定不足,最主要暴露出的就是沟通不畅,通报要素不齐全等问题,造成重复工作、气象服务没有信心以及降低工作效率的直接问题。快速准确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提升服务技巧是观测员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提升协同运行效率的直接途径。

1 气象服务信息要点与技巧

1.1地面风向风速

第一点在这里要提及的是两分钟和十分钟的平均风向风速,METAR和SPECI报文中使用基准观测点十分钟的平均风向风速进行编发报,服务于用户的风向风速是两分钟的数值,新人观测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混淆,在自观终端没有进行显示界面切换,直接用十分钟的风向风速值进行通报服务,在短时间内风向风速变化越快,两分钟和十分钟的数据差异越明显,最终因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导致协同运行效率直接降低。第二点要提及侧风,以VISALA自观系统为例,其实在自观系统终端标有Head Wind和Cross Wind,直接译为顶风和侧风,Head Wind为正值表明逆风,负值表明顺风;Cross Wind带有L标识表明左侧风,R标识表明右侧风。像是在西宁机场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作用下,夏季对流天气到达本场时,会出现东西风对吹或受对流云下沉气流影响的南北风对峙,在这时,一定要明确正在使用跑道一侧的风力情况,在达到协议标准需要通报时,做到细致全面,提醒到位,如果配合干跑道和湿跑道的标准不同,那此时的服务技巧就一定是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说明性强。

1.2强对流云(CB)

对流云在夏季频发,观测保障也是一个难点。首先从云的观测为着眼点,对流云一定是从积云发展到浓积云再形成积雨云,其过程一定是完整的。那么从云的发展和移动方向,观测员应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通报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把强对流云的大致方位、移动方向进行提供给用户,形成预警效应。

现如今探测设备日益完善,对流云信息中,可提前结合雷达图,列出云团水平范围和气象雷达基本反射率同时通报给用户,让气象服务信息更完整,要素更齐全,预警参考价值更高。其次是对流云所带来的天气现象,特别指出阵性降水,小阵雨和中阵雨之间的转换要发布SPECI报告,还要做用户通报,还要填写观测簿。实际上大多观测员都会在短时间的天气变化中手忙脚乱,甚至在电话通报的瞬时,降水强度发生变化,导致信息频繁更改,对用户带来疑难点。此时的应对策略和服务技巧就是预判,结合多种探测手段和探测资料,分析雷达回波强度的变化,甚至与气象预报人员会商讨论天气演变趋势,最终反馈给用户一个时间段,例如在这段时间内维持中雨,或中雨已经结束,按照当前小雨天气保障,十分钟后发布中等强度降水的解除报告。这种通报方式显然要比频繁电话通报、信息不断变更要好非常多,不至于用户提出质疑或花时间反复询问。

1.3能见度

民航气象主导能见度为人工观测数据,自动观测值只作为参考,但随着设备功能的完善和探测资料的多样化,观测员现存状况就是过分依赖自观,尤其在跟班和实习过程中。当受到天气影响,能见度在波动变化,自观终端的能见度变化迅速时,观测员应当作何处置,再甚者,复杂天气条件下,大气透射仪故障了呢。只有人工观测能见度始终可用,例如实际运行中的案例,西宁机场21年3月31日,小雨夹雪,能见度维持在1.5KM左右,就在这种低能见度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透射仪供电故障,数据丢失,根本没有器测参考数据,用户也是多次电话询问主导能见度,观测员加密人工观测频次,按规范要求操作,成功保障此次天气过程。

此外,依旧是实际案例,西宁机场20年2月13日,大风吹沙天气,自观29号能见度150米,11号能见度9000米,地面风向风速30011MPS,这种仪器探测的波动差异,在此次天气过程中完全暴露出来,发布沙暴天气一定是不合理,观测员在观测平台人工观测能见度5000米左右,发布高吹沙特殊天气报告,通过理性判断和实际情况,保障此次大风吹沙天气过程。综上,在判定主导能见度时,一定是人观结果为主,对自观的依赖要有适度的把握。

1.4 云的观测

在这里想提出一点是关于对流复杂天气下的云组观测,当对流天气到达机场时,往往伴随有各类天气,除此之外,各类云也汇聚在一起,较于新人难以分辨和判断。这种情况下,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卷云、高积云、碎雨云等等均会有共同出现的情况,此时的应对技巧在于选择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云组编报,表述越简单越好,其余云组可做舍弃。

另外一点是有关低云的观测和记录,低云高度低,对航班起降影响大,且低云普遍移速快,过程时间短。当我们观测到低云且达到特殊标准条件,及时发布SPECI报文,或许当观测员发报、记录完成后,低云已经从跑道一头移动到另一头,或移出机场,此时的报文内容已经失效,不能够反映真实的气象状况。这种时候,一定是以电话服务为主要任务,及时向用户通报低云位置、移向、高度和云量,切忌不可发完报就放松了监视力度。像是高层云降水下的碎雨云,间断出现且移速快,一份报文根本代表不了一次过程,要做到多观测、多通报,向用户反馈第一手气象资料。

2 换位思考提升服务技巧

换位思考主要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反向确定用户需求,拿雷暴举例,管制用户最想要从气象出口的信息一定是雷暴何时影响本场;雷暴何时移出本场;积雨云会不会覆盖跑道上空;伴随的天气有哪些等等。那么我们就要从这些角度去着手考虑,我可以准确观测到雷暴开始和结束,那就就以时间节点为抓手,结合实况及时发布特殊天气报告解除重要天气,先给时间裕度,做到提前通报。此外,对流云到达本场时,云下的雨幡是直接反映下沉气流的指标,雨幡越明显,下沉气流就越强,我就可以判定对流强度一定很强,那么随之带来的天气影响就必须考虑周全,针对降水强度的频繁变化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服务技巧来妥善沟通,才能在保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以降水举例,由于航空器机型和各个航空公司规定,中雨天气条件有时会列为起降标准,那么此时用户需要的信息就只是机场中雨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停。当然,降水强度由各类气象条件共同作用,这个度比较难把握。应对这种情况,除了给出时间段和提前通报,另一种技巧就是通过自观统计的实时累计降水量做分段差值统计,通过一段较短时间内的降水量累计,与观测规范的降水强度判定标准进行合理比对,估算出降水量的累计变化趋势,从而研判出降水强度的变化。最后将自己的结论通报给用户,明确说明降水强度,这类服务技巧需要自己从理论角度分析计算,总结出大致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套用于实际工作。多次的经验总结,查漏补缺,终将会把观测工作做好,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才能在交流沟通工作中游刃有余。

3 总结

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过程中,不但要会看,更要会说,当能够把握实况,胸有成竹,自信应答的时候,就是一名高水平的优秀观测员,他们的服务记录就是一次完整的天气过程复盘。气象观测服务过程中的技巧也是经过多年岗位经验累积得来,总结和掌握这种技巧,也是希望能够对刚入职的气象观测人有所帮助。当我们把各类气象信息传递出去,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与肯定,才是观测工作的价值体现。观测工作细致且多磨,积累点滴,提升职业水平,尽职尽责,执行“三个敬畏”,抓好“三基”才是观测工作今后提升与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