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航空器维修业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机场航空器维修业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李健 1 奚晨 2

1 西部机场集团延安机场有限公司 716000 2西部机场集团安全航务部 710000


机场航空器维修(以下简称机务维修)与航空运营人机务维修业务服务对象和保障范围的不同,在保障方式和维修深度上存在差异。但是机场机务维修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也是机场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机场航线开发、地面保障、服务品质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机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机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民航维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机场管理机构自身的转型发展需要,机场机务维修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机场机务维修发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就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机场机务维修现状

机场作为独立的民航运输服务和保障单位长期存在,因为各航空运营人航线网络局限,催生了机场地面代理机构,机场机务作为机场地面代理维修部门,主要以承接各航空运营人航空器航线维修(航前、航后、短停)和一般勤务(含除防冰)为主要业务,部分机场机务部门同时承担着桥载设备和特种车辆(主要是电、气源车)的保障任务。

根据《航空器航线维修》(AC-145-FS-006 R3)要求目前已经取消了所有非航空运营人的航线维修单位资质,即所有机场将不再是航线维修单位,只能通过使用航空运营人的维修许可证以雇佣形式开展航线维修保障工作,这将影响着机场机务维修管理能力、维修保障水平和人员维修技能的提升,进而会直接影响着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因此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顺应改革变化,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寻求一条既有利用机场运营发展又符合局方政策导向的道路,为机场机务维修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 机场机务维修存在的困难

近年,民航局对航空器维修行业的管理和监管方式上有了重大变革,对目前机场机务维修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之机场机务维修自身维修业务单一、维修深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务维修资质方面

2019年民航局颁发了《航空器航线维修》(AC-145-FS-006 R3),通告明确规定非航空运营人的维修单位将不再为航线维修单位,如无A检及以上的定检能力,将会取消维修单位资质,绝大多数机场因无驻场航司,并且工具、设备、人员等基础存在短板,无法取得航空器定检资质,进而退出维修单位队伍,只能通过使用航空运营人的维修许可将航线维修能力延伸至本场,只能以雇佣机场机务维修人员的形式开展航线维修工作。机场机务维修机构资质的取消,机场将不再持有局方批准的《维修管理手册》(《工作程序手册》)和《培训大纲手册》,无法依据手册开展维修体系建设、维修质量管控、维修人员资质认定等工作。虽然作为航线维修雇佣方的航空运营人对机场开展的航线维修有监督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同一家航空运营人维修单位所涉及外站较多,不能确保监督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同时机场机务维修人员资格认定和维修经历证明等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影响着机场机务维修人员基础执照考取、机型初签、机型续签等,资质的取消将会直接制约着机场机务维修业务的发展和保障能力的提升,而且会越来越明显。

(二)维修业务发展方面

在当前国内民航发展改革的大背景下,航空运营人维修机构逐步整合运营,国内主要航司“多证合一”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多证合一”政策的实施可以解决民航维修行业80%的重复监管问题,也有利于航空运营人维修机构可以通过“一证多地”的形式跨区域开展维修业务,也可以更加便捷的设立维修分部(维修站点)。这使得机场机务维修在场的业务量将会面临逐渐减少,枢纽机场受此影响面临业务量锐减的形势更加严峻。同时随着局方“无短停维修”模式的逐步推广,各航司将逐步施行短停航班无故障不需要维修放行,受此影响过站放行比例趋于降低,随着航班量的增长,放行架次无明显增长或者出现不增反降的局面。机场机务维修业务量的逐步萎缩、消减必将影响着机场机务维修未来的发展。

(三)维修能力方面

机场机务维修业务主要限于航线维修(航前、航后、短停)和一般勤务(含除防冰)保障,而且基本以例行维修工作为主,非理性工作开展较少,其中多数的的支线机场因无过夜运力,只承担短停维修放行,同时随着“无短停维修”的逐步推进,放行航班量占比将逐渐减少,虽然航班总量在增加,但机场管理机构需考虑人力成本,不可能增加足够多的勤务人员,因此有部分放行人员只能从事或者绝大部分时间从事一般勤务保障工作。如不打破长期以来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单一,维修深度不够的局面,不能顺应局方改革变化,那么机场自身以后将再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维修放行人员,现有机务维修人员的维修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进而整个机场机务维修保障队伍的维修能力将无法满足航空运营人的需要。

  1. 成本收益方面

机场机务维修所需的各类工具设备、厂房设施、特种车辆等具有体量大、使用率小、运行和维保成本高的特点,同时机务维修人员培训所需费用高、培养周期长,加之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单一和业务量缩减,这些因素导致了机场机务维修的高投入和低收益。机场管理机构作为企业是需要考量成本收益,这也影响着机场机务维修的发展。

  1. 重视程度方面

机场机务维修作为机场运行保障的重要环节和机场综合保障能力的有力支撑,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缓慢。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分机场机务部门一般属于机场的三级部门,所在的二级单位一般为与机务业务关联性不大的地服部门,这直接导致了机场机务部门话语权低,制约业务发展;其次,机场机务维修系统不完整,即便机场机务为一个独立维修单位,但是实存的只有生产部门,其他系统,特别是做为监督管理的质量系统过于简陋,质量管理的职责被严重弱化,质量系统、生产系统交织在一起,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使其对内的监督检查效果不佳,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再次,机场机务维修人员待遇在整个民航机务维修体系中工资待遇偏低,近年民航局开展了机务维修人员满意度提升工作,在部分运营人维修机构中试点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截至目前尚未在机场机务维修机构中开展,致使机场机务待遇与航司机务进一步拉大,机场机务人员满意度持续走低,长期下去会导致机场机务维修人员流失。

三、机场机务维修的建议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机场管理机构需要正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动适应局方政策调整和机务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转型升级,积极拓展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新局面。意见建议如下:

提高机场管理机构思想认识。在大力开展机场建设、发展航空运输的现阶段,机务维修工作是保证航空安全的重要关口,是机场快速发展的基础。各级机场管理机构必须充分认识机场机务维修的重要性,强化机务维修管理,提高机务机构地位,重视维修队伍和能力建设,关注机场机务机务维修人员待遇,为机场机务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保障。

提升机场机务维修保障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努力提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机场机务部门维修管理能力,才可能在机场管理机构中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争取支持,才能融入机场发展战略,进而才可以谋求机场机务自身发展。一方面,机场机务维修部门应该建立中长期的维修人员能力提升计划方案,从人员培养储备、成熟人员引进、人才梯队建设、人员资质管理、人员激励考核入手着力提升人员技能水平,激发机务人员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促进机务维修人员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自我审核、自我暴露、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机务维修工作中要针对目前机务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维修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努力提高机务维修管理水平。

(三)增加机场机务维修业务量。第一,针对部分中小机场业务只停留在一般勤务和过站短停,一方面要保持和增加本场勤务业务保障量,同时需要增加短停放行量,特别是增加主流机型短停放行和逐渐承接国产飞机短停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努力争取航司增加过夜航班,通过承接航前航后维修工作,来增加业务量,这也有利于维修人员能力的提升;第二,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利好的对外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国际/地区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国内航司在中型机场开展国际/地区航线运输,此类航线收费标准往往高出国内标准数倍,机场机务维修部门可以通过努力提升维修能力,承接国际/地区航司(航线)保障任务,增加业务收入;第三,争取取得定检资质,这不仅可以承接定检业务,提高业务量,使机场机务维修从单一航线维修到“航线+定检”,从“一般保障”到“深度维修”维修的能力升级,有利于人员维修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保留独立维修单位资质,为机场机务后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第四,机场机务可以通过承接桥载设备的使用,增加机务业务保障附加值,同时可以优化机场保障流程,降低人员成本,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四)创新机场机务维修运行模式。为提高航线维修能力,共享维修资源,机场管理机构要在机务维修管理模式上进行转型和调整。

同一地域或同一集团下所有机场机务维修可以走合并运行的道路,按照“一证多地”的管理模式,通过干线带动,干支协调发展对各机场机务维修人员、工具设备、工作程序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机场机务维修公司,有效地整合各机场的维修资源,使机场机务维修走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很多机场集团已经实施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通过实践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这种模式将是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随着民航运输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国产民机逐步投运,相信机务维修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也相信机场管理机构不会在民航机务维修改革中甘愿做看客和配角,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机场管理机构一定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定能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业务过关的机场机务人才队伍,为民航的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更加有力的保障,为实现“民航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