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发展

陈晓玫 梁玮琦

(大连工业大学 116034)

摘要:心理学是社会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人们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同时也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心理学更是和高新技术紧密结合,随着大数据环境日益成熟,心理学逐渐和大数据开始融合,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的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心理学;融合

一、引言

实验方法将心理学转变为心理学系,创立西方科学的心理学体系。大数据热潮的席卷而来,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心理学也面临着未知的变化。社会生活情境对个体的知识、行为、情感、理性和道德,以及对身体和心理体验都有限制和影响。我们倡导的是中国心理学,以达到波罗库所描绘的人类的最终科学领域,并印刷“在具有社会特征的活着的个体的文化情境中行动”。在新的理论框架下,中国心理学以大数据为基础研究模式,超越了传统心理学中样本群体、个人规律、情景实验和数据行为的二维特征。创造心理学研究的新模式。

  1. 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展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维度由于大数据的普及传播而产生了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是数字化的:情感成为数据,思想成为数据,行动方式成为数据,认知成为数据,沟通成为数据,关系成为数据。这关系到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许多传统的社会心理学主题,如社会心理学、个人行为偏好、集体行为、社会态度和公众情绪、动态关系、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大数据都更加准确。其中个体心理领域和社会心理领域是研究的两个重点。

  1. 个体心理领域

大数据网络实验室可以记录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提取用户的网络行为特征,分析用户的心理属性和网络行为模式。大数据心理健康系统就是典型代表,它可以为分析罪犯心理活动、为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异常的孩童创建心理健康记录。通过大数据识别和评估社会数据,及时识别社会状况,识别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形成科学客观的研究报告和社会治理措施。

  1. 社会心理领域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依赖随机样本,而是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有助于预测能力的提高。例如,为了预测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使用e-learning方法,根据网络行为而不是通过问卷收集的答案,创建心理健康预测模型。模型计算可以捕捉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幸福预测可以预测公众的幸福。社会心理学、风险评估、集体情绪、集体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信任和对政府的信任可以预测来评估国家的社会态度。根据特定群体社会态度的时间变化,研究和评估社会意见和直接社会意见。大数据背后是人们的心理表达。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将在预测心理和控制心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心理学研究实践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到的调查数据还是根据一些移动设施抓取到的样本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搜集,都使研究数据变得更加严谨可信。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组织与整理,得到较为可信的数据库和数据分类体系,然后利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数据库的数据及体系分析,探究大数据中人的心理新理论和新逻辑,从而得出结果,以供人们大范围的评估与分享。以新浪微博为例,某博主曾经发起一次投票,题目为“一周之中哪一天情绪最烦躁”并在评论区留言原因。这个投票的结果是72.8%的人都认为周一是一周中最烦躁的一天,而留言显示烦躁的原因是因为周一是工作日的开端,周一是从刚过完的休息日中过渡到工作日的一天,这种情绪的烦躁是由于自由娱乐到强制工作的心理落差导致的。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推进,我们生活中涌现出许多可以记录我们瞬间心理状态的情绪测量工具及应用,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新浪微博、微信、QQ、ins等,他们不仅会通过使用者所发的文字信息来预估使用者的心理,通过你随手一发的表情包也会帮助系统数据分析使用者的心理情绪活动。

  1. 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实践困境与挑战

  1. 隐私问题难以保证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逐渐变得“透明”化了,因为我们的隐私每时每刻都存在被随时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可能性。虽然人们最终使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来开发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最终由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运营商控制。聊天记录或所有活动将存储在云或服务器中,并自动记录以跟踪互联网上的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隐私越来越小。一个人的隐私上传到互联网上,网络信息就会从世界各地接收。2013年的PRISMA门事件和中国的有线电视欺诈都是由于数据丢失造成的。因此,隐私问题是我们应该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大数据好似一枚抛出的硬币,它既有正面落地的可能也会有反面落地的可能,同样地,它不仅会带来利益,同时也会给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带来未知风险。所以,数据隐私的保护是目前大数据心理学探索中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 深入探索大数据技术成为困境

在心理学探索的过程中,大数据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隐私问题外目前还面临着数据挖掘的问题。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从人身上获取的数据是有限的,并且是基于研究目的而决定的。因此,数据挖掘和排序相对简单,可以用来提前定义数据类型,使研究更有用。但对于大数据来说,数据信息的处理、融合以及数据的可靠性都是我们面临且必须战胜的挑战。目前快速的数据扩展增加了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在互联网中,大数据的质量和深度受到了质疑,从而导致了那些相信数据库数据的人对此会深信不疑,认为大数据是万能的,它可以支撑自己极大多数论点的,而对大数据采取怀疑态度的人们会认为其是无用论,对其数据的虚实抱有怀疑。

  1. 发展前景展望

在心理学研究中,大数据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思维新源泉,为研究人类心理行为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消除了实验室研究的界限。与传统的心理研究方法相比,由于传统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无法完全同质化,会改变测试过程中的主要测试场景和单个元素收集的数据,会导致数据质量下降、数据收集到结果的转换需要时间过长,以至于削弱了心理学的预测功能。而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以后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怎样安全高效的收集大数据,如何利用大数据探究个人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如何将个人行为数字化等方面。

结论

本文着眼于目前的大数据发展视域下的心理学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与心理学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大数据的出现为心理学拓宽了新的研究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虽然目前心理学和大数据在深入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隐私安全、技术难以深化以及人才难以培养等问题,但相信不断发展的大数据终会扫除这些障碍,对大数据视域下的心理学发展前景做出了贡献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朱廷劭, 汪静莹, 赵楠,等. 论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变革[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4):8.

[2] 乐国安, 赖凯声.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4(1):11.

[3] 洪婷婷. 论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变革[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