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护理在康复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激励护理在康复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黄丹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300

摘要:目的:研究激励护理在康复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我院康复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观察组应用激励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85.72±5.83)分,SAS(36.46±5.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MA(76.21±6.37)分,SAS(45.20±4.72)分]。治疗后观察组QOL(80.67±5.14)分,BI指数(77.25±5.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QOL(67.32±6.27)分,BI指数(63.94±4.27)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科应用激励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科;激励护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前言:康复科主要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展开康复治疗,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1]。康复科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经过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生活[2]。激励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激励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能动性,强化康复训练动机,深度挖掘患者的潜能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为研究激励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0例,性别:男/女=17/13,年龄(48.24±4.14)岁。观察组30例,性别:男/女=16/14,年龄(47.51±4.4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康复科患者,全程参与护理。(2)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精神状态正常。(3)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不配合调查研究,中途退出。(3)存在智力或精神状态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完成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

观察组应用激励护理:(1)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通过聊天的方式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通过聊天的方式和患者快速建立熟悉的关系,拉近和患者的距离。详细调查患者的社会关系、性格特点等,充分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制定激励护理计划。(2)情感激励:在患者康复护理期间,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支持患者。用语言肯定患者的努力,认同患者的进步,对患者的行为作出积极回应。同时应加强和家属的联系,通过电话或微信方式和家属保持沟通,引导家属使用鼓励性语言肯定患者的进步,从家人角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让患者建立信心。同时耐心向患者科普相关知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患者的信任。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知,了解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充分满足患者的情感需要。(3)榜样激励:选择同期患者组建康复训练小组,统一进行康复训练,将表现突出的患者作为患者们的榜样。重点表扬恢复效果好的患者,形成对其他患者的激励,促进患者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形成良性竞争。(4)利益激励:耐心向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向患者强调认真进行康复训练的优势,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利益,认同康复训练重要价值。同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患者康复训练的优势,让患者从内心认同康复训练的经济价值,从而更好的督促患者接受训练。

1.4 观察指标

使用肢体功能评分(FMA)调查,分数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好。使用焦虑自评表(SAS)调查,分数高代表焦虑情绪严重。使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调查,分数高代表生活质量好。使用Barthel指数调查,分数高代表生活能力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使用t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62b5239d6f692_html_27e449979675b6d4.gif )进行检验,使用62b5239d6f692_html_226914e388b4c6bf.gif 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和焦虑情绪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FMA、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两组肢体功能和焦虑情绪对比

组别

FMA(分)

SAS(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30)

68.24±5.32

76.21±6.37

48.90±5.12

45.20±4.72

观察组(n=30)

69.15±5.20

85.72±5.83

48.75±4.82

36.46±5.80

t

0.642

6.845

0.158

6.757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QOL评分、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 两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对比

组别

QOL(分)

BI指数(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55.46±5.19

67.32±6.27

54.63±3.26

63.94±4.27

观察组(n=30)

55.38±5.21

80.67±5.14

54.72±3.38

77.25±5.20

t

0.145

10.335

0.114

10.35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康复科患者主要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速度缓慢,短期内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极容易打击患者信心,造成患者放弃康复训练[3]。激励护理是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积极性,通过情感激励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建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4]。同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加强动机,提高其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5]。榜样激励则通过在患者中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踊跃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利益激励通过引导患者正确看待康复训练的利益,认同康复训练的价值,从而提高其自主能动性,自觉参与康复训练。经本文研究,治疗后观察组FMA(85.72±5.83)分,SAS(36.46±5.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QOL(80.67±5.14)分,BI指数(77.25±5.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激励护理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其在院期间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康复科应用激励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方芳,丁亚琴,谢佳芯,等. 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配合激励式管理的康复效果[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02):317-321.

[2]董艳平,孙庆霞,吴丽红,等. 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03):412-415.

[3]谢艳艳,陈锦凤.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7):128-130.

[4]吴雯韬. 时效激励理论联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近期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18):2867-2870.

[5]程相会.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6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