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早期积极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探究早期积极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静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就早期积极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早期积极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Harri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积极康复护理,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积极康复护理;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预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这也使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青壮年不同,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退化,且多数患者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情况,因此,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损伤能量往往并不大,但是患者骨折情况却比价严重[1]。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护理中实施早期积极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8.4±2.3)岁,体质量43.4-74.3kg,平均体质量(57.3±2.1)kg,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78.5±2.1)岁,体质量42.6-73.5kg,平均体质量(57.5±2.3)kg,在年龄、性别、体质量、Evans分型以及患者受伤原因等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一般资料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是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

1.2方法

在实际护理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积极康复护理模式。内容包括:(1)骨松治疗护理。调整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加强负重锻炼,保持均衡饮食,戒烟酒,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2)情绪宣泄干预: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患病后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往往会产生烦躁、恐慌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完成相关的常规护理后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家人多开导患者,使患者释放心理压力,进而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2]。(3)饮食干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帮助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食谱,主要以易消化、营养及清淡饮食为主,嘱咐患者多喝水便于保持大便通畅。(4)功能锻炼:采用关节屈曲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等方式,术后在患肢下方置入一个软枕,垫高患肢,便于减轻肿胀感;术后当天进行被动运动,麻醉恢复后实施主动运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指导下肢骨折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训练,便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程度;术后三天开展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术后第四天进行上肢肌肉锻炼,术后第七天开展坐位训练,再进行站立训练,逐步加强训练强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进行评估,分值设置为1-4分,满分为100分,患者所得分值越高,证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并根据患者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优:85-100分,良:70-85分,差:70分以下。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级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随访,由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标准参考36条目健康量表,该量表包含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各方面满分均为100分,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本次研究相关数据,以(`±S)和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有效数据输入至SPSS22.0软件中处理,行T值和X²检验对比,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arris分级分析

研究组Harri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Harris分级[n(%)]

分组

n

研究组

40

26(65.00)

12(30.00)

2(5.00)

对照组

40

20(50.00)

8(20.00)

12(30.00)

X2

/

/

/

/

P

/

/

/

/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

分组

n

心理

生理

社会关系

总评分

研究组

40

83.01±6.59

82.48±5.32

89.05±4.04

85.20±4.68

对照组

40

72.14±5.36

71.86±6.11

80.29±3.25

74.48±3.72

X2

/

3.274

2.846

3.541

2.695

P

/

0.004

0.006

0.012

0.009


3.讨论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内的钙离子流失增快,骨质退化,骨骼强度下降,进而出现骨质疏松疾病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对患者术后护理极为重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目前骨科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多发于老年群体,受我国年龄结构的影响,该病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老年人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情况,使手术治疗时的难度明显增加[3]。目前临床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案有许多种,但是因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情况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手术并不适合老年患者。当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情况时,传统固定方式并不能满足对患者的治疗,导致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Harris分级、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早期积极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具有促进预后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丽娟.早期积极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5(05):77-79.

[2]彭伟娇,胡杏娟,赖洁珊,陈妙燕.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2):65-67.

[3]严晓云,李玉伟,岳文丽.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Ⅱ内固定的早期积极康复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17(03):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