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黄春萍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心血管内科 610200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效果。方法:将入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5例(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观察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应用价值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护理风险管理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Huang Chunpi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West China Airport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610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c shock. 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5 cases) and study group (35 cases) (routine nursing +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has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高发急诊病症,具有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以及预后差的特点,且此类患者多存在心源性休克,致使极大的增加治疗及护理难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时,除了实施科学护理的治疗措施外,还应辅以有效的护理模式,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治疗风险因素,最终达到预期护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医院护理服务中常见的一项管理模式,该模式利于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尽可能规避及减少,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其护理工作中存在有众多风险,因此,相较于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更适用于此类患者。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要于2020年5月-2021年11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可积极配合。排除标准:体征不稳定;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而导致无法正常交流;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严重性心肺功能不全。两组资料统计学差异较小:对照组中男20例(57.14%)、女15例(42.86%),年龄:(67.58±5.54)岁;研究组中男18例(51.43%)、女17例(48.57%),年龄:(67.95±5.59)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常规做好体征监测及饮食、药物指导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由急诊科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风险护理小组,上岗前系统化进行小组专业素养培训,使其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要领。(2)对患者、家属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安全护理教育。(3)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宜进行排便指导,避免大力排便而加重病情,科学护理给药,加强用药监督,叮嘱用药期间副作用等风险事件,要求其密切关注药物外渗等静脉给药不良事件。(3)完善查房制度,确保查房及时性,交接班时保障患者情况汇报真实全面,以提高风险探知及时性,定期对抢救医疗设备性能良好情况进行观察,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技能,及时维护及检修设备。(4)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肿胀以及渗血等情况,加强体征监测,准确记录1d尿出入量,警惕出血倾向,规范输液速度以及输注量等,严格监测心电图情况,警惕心律失常等风险事件。(5)注重护患沟通,以加强宣教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来改善心理舒适度、安全认知度及治疗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心功能。即除了统计护理期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外,还应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该表总分为100分,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分别为90-100分、70-89分、不足70分。心功能指标包括有LVEDD、LVESD、LVEF,其分别指左室舒张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6软件,计数资料用χ2计算,计量资料用t值计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34.2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n)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压疮

诊治延迟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5

5(14.29)

3(8.57)

1(2.86)

3(8.57)

12(34.29)

研究组

35

2(5.71)

1(2.86)

0(0.00)

0(0.00)

3(8.57)

χ2

--

--

--

--

--

6.872

P

--

--

--

--

--

0.008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71.4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5

10(28.57)

15(42.86)

10(28.57)

25(71.43)

研究组

35

19(54.29)

14(40.00)

2(5.71)

33(94.29)

χ2

--

--

--

--

6.436

P

--

--

--

--

0.011

2.3心功能

护理前入选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心功能比较(62b423d947a27_html_eb2d1b7f8d54652b.gif )

组别

LVEDD(mm)

LVESD(mm)

LVEF(%)

对照组(n=35)

护理前

53.48±5.49

39.48±4.48

46.47±8.48

护理后

52.25±4.57*

57.58±4.39*

48.48±8.63*

研究组(n=35)

护理前

52.69±4.58#

38.88±3.63#

47.87±7.71#

护理后

47.26±4.43*@

31.47±3.46*@

56.40±9.70*@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极为凶险,治疗期间护理问题多,为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选择哪种护理模式十分关键。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34.2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71.4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有良好的风险事件防范效果,十分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且该护理模式临床满意度高。护理风险事件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康复造成一定影响,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则可尽可能规避护理过程中任一环节的护理失误,其既可以预测及防范不良风险,且会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风险后果严重性,使患者安全接受治疗,最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次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下将成立专项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专业培训,将有效提高其护理风险鉴别及处理能力,将加强药物指导与监管、排便护理、合理补液、设备检查与维护、完善查房制度等多方面来有效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机率,为患者病情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安心接受治疗,满足护理需求,提高预后水平。同时,还会全程贯穿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安全认知水平以及自护水平,重塑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进而加快病情康复进展,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彰显良好护理价值

[2]。此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将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以强化整体护理团队素质,使其严格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将以制度为保障完成相关护理方法,只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才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行之有效的必要条件,更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值得关注的是,护理风险管理属于一项持续而长久的工作,因此应积极以循证医学理念及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该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相关环节进行补充、纠正或完善,进而使得此项护理模式持续达到预期临床效果。

综上来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曹娜娜,苗婧,王爱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3):471-472.

[2]王蓉,程丹,胡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11(5):868-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