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检测中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路桥检测中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张志斌

亿通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检测技术是路面养护中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只有做好检测才能及时发现路面出现的一些裂缝、不平整和病害。同时,其对路面的后期维修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减轻路面维修的成本,提高路面养护的精准程度。雷达检测就是一种具有多项作用的路桥检测技术。

关键词:路桥检测;雷达探测;路面检测

引言: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分析道路桥梁检测中的雷达技术,对于其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从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出发并深入分析,以实现雷达检测技术的正确应用,为雷达监测技术在路桥检测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1路桥检测中雷达检测技术应用的价值

雷达检测方法属于一种高精准程度的电子技术,在路桥检测当中,具有比较高的精度。首先,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路桥沥青路面的病害进行有效的识别,不需要接触沥青材质就可以快速地形成检测结果,不会对沥青路面造成损伤。其次,雷达检测方法精准程度比较高,可以对沥青表面下面的路桥空洞、路面下面的破损情况进行全方面探测,相比其他的有损检测方式,成本降低了30%~40%,速度提高了50%~60%。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对不同路面的厚度进行全面的检测,包含墙体、混凝土、钢筋状态检测,大大提高了路桥检测的综合性,能避免出现严重的裂缝、混凝土剥脱问题进而导致检测失败。最后,雷达检测技术分辨率非常高,通过100~1000M赫兹的高频电磁波,完成反射回路,与现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动计算技术结合,可以对路桥的松石、松软情况、含水量、弹性模量情况以及具体的材料老化情况进行全方面探知。

2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引起了相关建设单位的重视,但我国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解决这些短板非常重要,因此作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分析了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现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现行的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还不完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不统一。不同的路桥建设项目在应用测试检测技术时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路桥工程检测误差较大,无法准确衡量路桥工程质量。

2.2检测设备不先进

我国的试验检测技术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时间较短,目前我国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还存在问题。我们调查了相关工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现阶段大部分路桥工程采用试验检测技术,使用的试验设备,相对落后,设备精度较低。另外,检测技术非常专业,为了节省时间和施工成本,一些施工单位可能没有正确操作检测设备,导致设备损坏率高,检测精度差。

2.3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路桥工程项目对检测环节的要求非常高,进一步增加了检测人员的难度。笔者经过多方调查分析,表示我国路桥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性也很差,不能做到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整体工作经验不够深。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路桥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到路桥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雷达检测技术

在路桥施工安全质量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对雷达检测技术而言,其能够在进行安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管理阶段的具体特点进行安排与调整,使其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施工部分的优化调控,结合雷达探测技术对路桥中的实际施工安全质量检测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雷达检测技术在施工安全质量检测管理的过程中,可分为设计、施工、竣工三个阶段。

3.1设计阶段

在桥梁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应用雷达检测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不稳定的地质条件,例如地下的一些流动暗河情况、松石含量问题、安全施工等级问题。施工设计人员可根据这种可视化的数据结果判定不良地质,再进行全面施工准备,避免施工设计不科学,造成桥梁的后续沉降。例如北京市2018年某桥梁施工前,就通过雷达检测技术发现房山与密云交界地带的高速路桥施工时存在下降的风险。对部分墙面进行下降问题分析,通过12台雷达检测仪器的快速探知,对地下部位存在的多条裂缝、溶洞划定了精准的位置,有效预防了施工后期的土体蠕动问题造成的相关损失。技术人员根据探测的结果调整了施工的位置,并通过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减少土地蠕动性对后期桥梁施工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减少了财力、物力的损失,提高了桥梁施工的稳定程度。

3.2施工阶段

首先,雷达施工技术可以对地面的一些地质常数进行检测,避免因精度不足影响施工调度的准确性。例如上海某施工团队应用850型号的地质探测雷达,对土体中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分别设置了12个取样点。2018年12月—2019年4月,分别对不同地质进行了高精度的探测,为实际的施工提供了有效地指导,共获得两个探测点的电解常数与设置的模量不同。根据这一检测结果,技术人员在雨天和晴天安排了不同的施工组,对同路段内的检测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选择合适标号的水泥并调节水灰比,适应了施工的环境需求,并做好了钢筋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以提高施工的适应性水平。经过这种施工控制措施,整体的混凝土裂缝发生概率降低70%~80%,内部应力释放程度达到95%~99%。另外,雷达施工探测技术还可以检测现场施工的地质稳定情况,尤其是在降雨降雪的季节或溶洞稳定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实际控制水平。

3.3竣工阶段

雷达探测技术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系统地分析整个桥梁路面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桩基部分施工的钢结构水平情况以及垂直情况,探测内部结构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再通过钢结构分布情况的调整,完成整体的设计与把握。例如广州某建设工程团队就应用这种雷达探测技术,分析路面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共设置了12个雷达,探测垂直分布情况。对施工第三阶段的施工问题进行一致性检测,发现两处路面厚度不合理的问题,一处是路面质量不合格,一处是施工存在缺陷。派驻了专业的维修团队,迅速处理上述问题,避免施工返工情况的出现,将原有的维修成本降低到20%,整个竣工验收的速度提高了70%,大大提高了工程团队的收益,降低了其损失,并且为道路交通的通畅程度建设了良好的基础。

4雷达探测技术在路桥检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地质雷达检测是一种新型的路桥工程检测技术。重要的是,它可以对路桥工程进行无损检测,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采样检测对路桥工程造成的破坏。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在路桥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励磁设备将电磁脉冲注入路桥,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不同部位的电磁脉冲返回信息的差异,确定路桥工程分析中路基和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数据内部工程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雷达检测技术应用广泛,在新型路桥施工中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路桥检测中雷达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利于相关人员应用超声波和声波发射等方法,对路桥中存在的施工准备缺陷和施工控制不良等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从而改善后期维修,做好全面准备与控制。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雷达技术应用的预判,创设良好的数字化分析环境,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钊,王瑞华,赵薇,姜清淮,王明强,李志士.雷达探测原理及吸波涂料研究近况[J].中国涂料,2020,35(12):10-14.DOI:10.13531/j.cnki.china.coatings.2020.12.002.

  2. 周琳.雷达组网协同探测系统技术架构设计[J].现代雷达,2020,42(12):19-23+39.DOI:10.16592/j.cnki.1004-7859.2020.12.004.

  3. 陈勇.机载预警雷达空海同时探测研究[J].现代雷达,2020,42(12):46-49.DOI:10.16592/j.cnki.1004-7859.2020.12.009.

  4. 徐树斌,武殷曦,张亚男,张文科.蒙特卡洛方法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道中的应用[J].地质学刊,2019,43(04):679-683.

  5. 陈沛针.基于复杂条件下地下管线探测模拟方法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6):243-244.

  6. 张杲旻,姜志敏,李永伟.预警机雷达探测性能评估与仿真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19,42(06):69-75+111.DOI:10.16426/j.cnki.jcdzdk.2019.06.017.

[7]陈卓,张世勇,李晓宁.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智能间隙探测系统适应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12):161-164+167.DOI:10.16037/j.1007-869x.2019.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