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及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及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再思考

李奕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乃至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医疗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剖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患关系的转变以及暴露的问题,并根据社会燃烧理论,分析医患冲突发生机制,从多层次、多维度探析挖掘医患紧张的根源性冲突与非常态下和谐的原因。提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仍需多方推动,需改变就医文化,提高健康文化能力,增强医患信任与沟通,完善医疗机制和医患协调机制,发挥媒体积极作用,为正确打开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再思考

引言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提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入融合,在国家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发展迅猛。远程医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发挥巨大优势。本文概括远程医疗的内涵,梳理美国和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总结我国远程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美国的发展经验,试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远程医疗内涵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远程医疗的内涵不断丰富。早期的远程医疗多指远程会诊。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对远程医疗进行了定义,即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含影像、超声、核医学、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根据远端连接对象,可以将我国远程医疗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即医—医模式,简称D2D(doctor⁃to⁃doctor)模式,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向核心医疗机构专家寻求医疗帮助服务,包括远程诊断类、远程会诊类、远程病例讨论及远程医学教育类等,此种模式是远程医疗的初始模式。第二类是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直接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即医—患模式,简称D2P(doctor⁃to⁃patient)模式,如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医院直接向患者提供的慢性病复诊、远程监测、远程随访等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已逐渐由D2D模式向D2P模式方向发展。

2新冠肺炎疫情下及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再思考

2.1患者的角色定位和理性修养

每一个人生命的两头都处在弱势,青壮年阶段也难免背负病痛疾苦。当我们身患疾病,就要想想抗疫期间广大医务人员表现出来的伟大抗疫精神及其救助效果,对医生护士的医术和医德要有正确的判断。同时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形成就医自觉。①正确评价自己。在医患关系中自己是求医者,进医院看医生找护士是希望他们帮助自己解除病痛疾苦。②选医院更选医生。大中城市可选的医院较多,医院较开放,患者可以选医生就诊,因而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何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风格是有差异的,医生更不例外。自己看病多了,既要总结就医用药经验,想办法找到医缘。医缘,既是找到“对症下药”的医生,也是找到值得信赖的慰藉。③弄清就医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依然不足,加之病源、病因日益复杂,看病必定费时、费心,对就医涉及的方方面面要有基本认识,就不会心烦意乱。小病好消除,大病难对付。患者面对大病应理性对待就医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理性指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判断、评估客观实际,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①要自己思考所染疾病的危害,耐心听取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治疗和康复的意见,尽可能与医生一起敲定治疗和康复方案。②要站在医生的立场上思考治疗对策,顾及医务人员的感受和尊严,时刻保持谦逊的沟通姿态,这样才能避免固执己见和冲动。

2.2提高患者健康文化能力,转变就医文化

患者的健康能力和现存的就医文化是引起医患矛盾的前提条件。疾病具有复杂和多变性,部分患者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文化较低,并对医疗和医生技术水平存在过高的期望,当心理预期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时,便会产生质疑心理,形成医患矛盾。同时,健康文化能力不仅包括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认知,也包括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解释方式。从归因角度分析,医患关系与个体的认知、期望、态度、行为等密切相关,患者会根据医生行为评价医生医疗水平与服务态度。健康文化能力就是培养医患沟通能力,解除医疗障碍。健康文化能力的提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平等状态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根本。《柳叶刀》发文“保护中国医生”,就医文化需要转变,医护人员需要信任与尊重,增强信任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有效、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卫生体系。医学既是技术也是科学,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不是每种疾病医生都有能力“打败”,医学有局限性也有风险性。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激发人类不断地前进,探索疾病的奥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医学不是万能,生命亦不是永恒,正确地认知生命与医学,平静看待并接受生命的有限,这就是就医文化的改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医患冲突,大部分都是由于患者存在过高的期望且对疾病认知较低,当知道目前没有针对性药物时,便会产生不良心理,同时疫情期间的医患和谐也是因为医生的耐心解释和部分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融洽关系。

2.3增强医患之间信任,加强沟通、理解与包容

医患信任缺失和沟通不畅等问题是发生冲突的“燃烧物质”。信任的缺少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医患关系是相互因果关系,存在正相关关系,高度信任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将增进医患之间的互信,缺乏信任可能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紧张。患者若信任医生,那么将在一段时间内,患者在事实与法律上把自己利益攸关的事物“健康”托付于医生,同时患者期待医生有能力将自己的利益管好,且不会损害自己。在疫情期间,患者无条件地选择信任医生,将生命真正交付医生手中。重大疫情面前患者有“主动信任”,也有“被动信任”,患者除了相信医生别无选择,患者的恐惧心理也将成为信任医生的催化剂,从“别无选择”到“必须信任”这是医患关系的重建与新互动。正常时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比较市场化,医生为患者有偿服务,当患者的期望没有被满足时,易发生医患冲突。面对疫情时,医生与患者为了共同的利益并肩作战,所以面对灾难时的关系,医患之间的信任变得十分简单和纯粹。战胜疫情,治病救人固然重要,但是在此期间的“医患信任的延续”也十分重要。

结语

医患双方,因患者求医而结缘,患者要争取、珍重建立起来有可能达到心心相印的医缘,积极配合、高度信任、依靠医者战胜疾病;医者把患者求医的高度信任,作为提高自己医术和成就自己职业生涯的动力,因而同样要珍惜这样的机缘,这也是职业需要,从而共同战胜人间的疾病疾苦。

参考文献

[1]潘大为.儒家医学伦理的建立:“医者仁心”与道德病人[J].中国哲学史,2017(02):115-122.

[2]曹茹,王锦帆.中国医患关系社会心态演变的文献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37(1:A):49-52.

作者简介:李奕霖,(2000--),男,籍贯:辽宁大连,民族: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