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治疗

黄喜然 范振 楚光辉 刘亮 杨瑞

蒙城县中医院骨伤二科 安徽省 亳州市 2335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抽取5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自我院,随机双盲法均分,每组各25例,2组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中医综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腕关节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疗效

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是发生于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致病因素与骨质疏松等症状有关。临床上多见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风险较高[1],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就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而言,一些研究者已经肯定了此类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入组50例患者,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进行了临床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由我院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知情同意,选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2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14:11,年龄62岁至78岁,中位年龄68.5岁;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13:12,年龄63岁至77岁,中位年龄68.8岁。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入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 诊断及分类 诊断标准:多数是间接暴力诱发本病,伴随外伤史,患者腕关节明显肿胀,存在异物感及疼痛,骨折位置存在明显环形压痛,前臂存在活动功能障碍。患者可分为伸直型、无移位型、屈曲型、脱位型。

  1.3 方法 2组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利用5%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部血肿麻醉处理,协助患者摆放平卧位及端坐位,牵引及旋转患者骨折远端至患者前臂中立位,术者将手指放置于骨折部位侧间隙,自患者前臂纵轴方向对患者骨间隙进行适度挤压,回旋,沿着患者近端桡骨骨折将患者骨折远端向背侧进行顺向旋转,对侧方向进行纠正,利用折顶办法来纠正前后移位及重叠移位,避免患者发生畸形。复位后,利用X线摄片对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若效果满意,取小夹板进行固定处理。

  实验组患者增加中医综合治疗:(1)中药内服。2周内,给予患者实施理气止痛及活血化瘀治疗,药方包括桃仁10g,赤芍10g,生地10g,炒枳壳10g,炒当归10g,红花5g,川芎5g,土元5g,炙甘草5g,陈皮5g,炙没药5g,1剂/d,水煎服,早晚各1次服用,2~5周,以舒筋活血及强筋骨为主要治疗原则,为患者增加山萸肉10g、续断10g,随症加减。(2)中药熏蒸。将患者固定夹板拆除后,利用红花10g、海风藤10g、羌活10g、伸筋草20g、海桐皮20g进行中药水煎熏洗,1剂/d,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给予患者钙尔奇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500mg/次,1次/d。(3)中药敷贴。治疗期间采用的中药药剂包含有自然铜5g、骨碎补5g和生草乌5g、红花5g和马钱子5g等,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细末,掺入凡士林搅拌均匀,在纱布上涂抹一层,敷贴于骨折部位,敷贴区域需要避开伤口。用药频率为隔日1次,治疗2-3周以后开展复查。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与消肿止痛的作用。马钱子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自然铜中含有的顺磁物质有助于提升人体骨折的部位的氧气含量,可以为成骨细胞的活动与骨胶原的形成提供支持。制乳香和红花等中药也可以发挥出调气活血与定痛化瘀的作用。为避免伤口感染,中药敷贴区域需要避开患者伤口处。(4)功能锻炼。将患者夹板固定后,实施指关节屈伸、掌关节屈伸、握拳训练、肩关节屈伸训练、肘关节屈伸训练,对患者运动力度及运动幅度进行适当增加,2周后,待患者骨折位置稳定,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实施腕关节锻炼,待患者骨折位置愈合后,根据患者前臂及腕部旋转情况进行锻炼。

  1.3 效果分析:治疗后,骨折对位满意,骨痂形成,畸形不存在,肿胀及疼痛消失,各项功能基本恢复,判定治愈;骨折对位基本满意,肿胀及疼痛基本消失,存在轻度畸形,判定好转;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总有效率是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2 结果

  实验得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总有效率、腕关节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1.2±5.4)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9±7.8)d,t=8.9120。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腕关节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改善。

3 讨论

  对老年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体质较差,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应采用保守治疗。由于患病位置是桡骨远端2cm至3cm位置,坚固度不够,患者较为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灵活性不足,强度不足,可促使患者运动量减少,可下降患者关节部位调节能力,患者受伤后,骨折发生率较高。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时,应注意复位、固定,对患者牵引力度进行加强,保证复位手法正确、牵引力正确,避免患者发生移位、结合面畸形,夹板固定较为方便,对骨折位置进行局部加垫及加压、固定可有效避免骨折移位发生[3]。骨折治疗初期及中期,应给予患者中药内服及熏洗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可促使患者骨折肿胀消退,可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另外,治疗期间,患者应积极配合锻炼,对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及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可有效提高患者腕关节优良率,值得临床推荐。临床后续实验中,可增加样本选取数量,可延长样本选取时间,促使本组研究临床探讨意义增加。

参考文献

  [1] 赵勇. 中医综合康复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骨伤, 2017, 30(1):42-46.

  [2] 温晋华. 中医传统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10):66-68.

  [3] 万钟, 万长浩.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3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