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前后要注意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麻醉手术前后要注意的问题

蒋 娟

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 广安 638300


在麻醉手术中,麻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采取麻醉处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一些不适感,让患者在手术处理操作的过程中更加舒适。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治疗的效果能够达到手术的要求。根据麻醉的范围,将麻醉划分为局部麻醉以及全身麻醉两种,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手术的情况,去选择科学的麻醉方法,本文针对麻醉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一、麻醉手术前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会安排专业的医生以及护士人员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核对,并且建立好监护患者手术情况的相关专业设备,开放静脉输液,对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心率情况还有基础的信息获得监测,而针对一些大型手术,还会对患者的创动脉压进行监测,也就是说在手腕处挠动脉穿刺,并且完成置管处理。

第二,对患者提供面罩来进行吸氧,开展手术之前,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一个面罩,以便于增加患者的气储备,这个环节十分关键,在面罩吸氧时患者应当先做深呼吸,之后让麻醉诱导的处理更加安全。

第三,在麻醉诱导缓环节。麻醉诱导实际上是整个手术麻醉过程中风险最高的一个环节,在麻醉诱导时,医生会先提供三种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以及肌松药。其中镇静药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让患者保持安静的睡觉,镇痛药主要是让患者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在后续手术操作时感觉不到疼痛感也不会产生应激反应。而肌松药则主要是要让患者的全身骨骼肌保持松弛的状态,为后续的麻醉操作以及手术操作提供方便。这三种药物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须的药物,能够使整个手术的过程更加顺利地开展,但是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具体的影响。尤其是需要注意镇静药以及镇痛药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贫血效率降低,而患者的重要器官缺血缺气,这也就是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呼吸系统疾病手术之前,要按照相应的规律去进行服用药物,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肌松药会让患者的全身肌肉保持松弛,其中也会包括主要用于呼吸的膈肌,因此为患者提供肌松药之后,患者的呼吸就停止了,这个时间段患者处于没有任何意识,疼痛减轻并且没有呼吸,医生会通过面罩来对患者提供人工呼吸,保持患者的生命稳定。

第四,在气管插管的环节。这是在麻醉操作过程中风险极高的一个环节,在气管插管中的风险高,并不仅仅是只针对操作的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而是说在气管插管的环节,患者本身没有任何的意识,也没有任何的呼吸,因此需要麻醉医生能够在操作时更加快速准确,也可以使用一个不锈钢的L型喉镜,将患者的声门加以暴露,并且使用一个大约食指粗细的气管插进患者的气道中,通过这个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并且对患者提供机械的通气,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障在整个操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气体供应足够。这个插管的过程留给麻醉医生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如果患者牙齿有松动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牙齿脱落的风险,甚至还会有气管插管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性,主要是包括以下七种情况:睡觉打呼或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下;患者嘴比较小,或者是张口度比较小的情况;还有患者口张到最大,但是看不见小舌头的患者;还有头大,颈短,仰头度相对比较小的患者;以及其他的一些做过头颈面部手术还有头颈面部放疗的患者;还有牙齿缺失或者是松动的患者。在手术之前,患者要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如果有存在其中某一种现象,要让麻醉医生对其产生认识。

第五是麻醉维持环节。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阶段麻醉维持的整个过程,医生都会关注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方面的循环参数信息,并且根据手术刺激的情况,对麻醉的深度进行了解,保持麻醉用药,从而使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保持平稳,但是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或冠心病或者其他的脑血管病时,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极其危险的一个过程,主要是由于这些患者的血管弹性会降低,同时对于手术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会更加敏感,因此导致他们的血压和心率变得并不完全稳定,导致重要器官会存在缺血缺氧的风险,因此在这些患者的手术之前,就需要实现规律的服药,做好良好的准备工作。

二、麻醉手术后要注意的问题

手术的治疗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保障手术方案的准确性,以及在手术之后对患者提供段家集时的护理以及治疗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科学的处理,这就要求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防止出现不良反应现象。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在手术的过程中,一般将进行小手术的患者直接送回原本的病房,如果是操作了大型手术的患者,或者是危重手术的患者,则将其送往监护室或观察室,而如果患者是全身麻醉的情况,在手术完成之后尚未清醒则需要保持平卧的姿势,不要垫枕头,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进呼吸道之后,引发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对患者进行胸腹颈部手术之后,要采取半坐位或半卧位的姿势。如果是种脊柱手术的患者,则要睡硬床板。四肢手术的患者要抬高手术的肢体或对其进行适当的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果患者在后续出现了任何自我感觉的不适现象,要将问题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一般来说,在手术之后3~5天内,患者的体温会在38℃左右,这种情况叫术后反应热,让患者不要对此太过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在一般手术操作之后,患者能够立即进食,而如果是采取了腹部手术的患者,则需要等到其肠蠕动功能恢复,并且放屁之后再进行进食,可以先进一些液状的流体食物。而如果是胃肠部手术的患者,要先对其进行胃肠减压,要求患者禁食并且停止胃肠减压之后才能进流食,之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饮食状态。如果患者是全身麻醉手术或大手术,通常会存在短期消化功能减退的现象,患者可能会不想吃饭或者会存在恶心、呕吐的现象,那么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输液,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医生会对患者提供胃管,通过胃管来注入一些流体食物。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患者不要乱动,更不能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或者是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而是要保持患者的干燥性和清洁剂,如果患者自己不小心污染了纱布,要将其通知给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防止伤口受到感染。此外,如果发现患者伤口周边出现了红肿或者是血水流出的现象,也要及时告知给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结合患者手术的情况以及病情的差异性,经过医生的准许,为患者提供下床活动的机会,这就能够增加患者的呼吸深度,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肠胃功能,增进患者的食欲,而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比如说对患者采取腹部手术时,一般在术后2~3天,或者就可以下床活动,或者是进行床上活动,防止腹胀以及肠粘连的现象。如果患者痰比较多,也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翻身,并且适当用手压住患者的伤口,协助患者排痰和咳嗽,防止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在手术之后,患者的切口拆线时间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手术可以在六天左右拆线。下腹部手术的拆线时间要适当的延长。上腹和胸部、背部的手术可以在八天左右拆线,四肢手术则在术后的11天左右拆线。针对体弱、年老的患者,或者是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还可以适当进一步延长拆线时间。

综上所述,在麻醉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患者在手术之前能够做好万全的准备,让不同脏器的功能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合适的状态,从而能够应对在手术处理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刺激,让患者的各部分身体技能都能保持稳定良好的状态,从而应对机体受到的手术打击。麻醉的方法能够让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使患者的手术操作更加顺利,促进患者的恢复,等到麻醉完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处理,并且为患者提供术后的营养支持,尽量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