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老年人骨质疏松 要如何护理

李桃

四川省泸州市 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 6463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典型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疾病的发展和发展,会增加骨脆性继而增加骨折发生几率。骨质疏松症没有发病年龄限制,但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继而造成老年人致残和致死。

1、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1.1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是我国常见病,50岁以上人群,女性该病的患病率高达20.7% ,男性为 14.4%。

1.2症状

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表现,随病情的进展和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被明显破坏,会导致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症状。

典型症状:(1)乏力:简单劳动后乏力加重。(2)疼痛:腰背疼痛、全身骨痛疼痛较为常见,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会出现,夜间时疼痛会加重。(3)脊柱变形:多见于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椎体压缩会导致骨折出现,身高变矮、脊柱畸形。(4)骨折:轻微外力、简单运动便可造成送骨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极易发生二次骨折。

其他症状:多数患者合并存在恐惧、焦虑心理,老年患者生活自主能力大幅下降。

1.3疾病分类

临床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以及老年骨质疏松症(70岁以后)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且病因尚未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体是指明确病因以及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所引起的骨质疏松。

1.4病因

部分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以及雌激素因素和物理因素有关,以上因素联合作用,会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

主要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会对骨髓大小、骨量、结构产生直接影响,父母骨质疏松会大幅增加子女的骨质疏松发病率。(2)雌激素因素:雌激素会抑制骨吸收,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尤其是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缺乏,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继而增加骨细胞数量、增强骨吸收功能。(3)营养状况:钙磷比值合理时,会促进肠内钙吸收,但我国成人平均膳食钙磷比值为1:3.2,而高磷、低钙膳食方式会直接减少钙吸收。(4)物理因素:骨组织的损坏、吸收、重建是一种循环过程,但若缺乏体力活动的刺激,会导致身体形成的新骨量比破坏的骨量少,负平衡状态会直接导致骨矿盐严重丢失。

1.5诱发因素

影响骨代谢疾病: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神经肌肉疾病。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过量饮酒、长期卧床以及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病毒药物。

1.6临床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典型的全身性骨骼病,低骨密度是该病症的主要表现,发病无年龄段之分,但在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作用下,该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生对象。发病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潜伏期较长,随疾病进一步加重,会导致患者骨组织结构受损,进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可见,今早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可促使患者更早接受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机检查时,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并保持,为了确保X线的有效照射范围,一般取平卧位,双下肢抬高后借助仪器对第1-4节腰椎进行扫描,而后分别检测每一节腰椎,完毕后将数据传入电脑端进行计算。临床诊断骨质疏松,多借助CT、双能 X 线骨密度仪以及超声类骨密度仪进行,其中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光子峰完成,穿透性较好,所以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椎体扫描,并将数据传输至电脑端完成处理。而骨密度的诊断临床有标准的参考,其中又有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之分,主要借助骨密度标准差“t”进行评估。例如年龄>50岁的男性和<46岁的女性(绝经),骨密度“t”值超过-1.0SD 才是正常情况,若骨密度“t”值在-1.0SD和-2.5SD间,则被视为低骨量;若“t”值<-2.5 时,则可判定为严重骨质疏松,此类患者骨折发生风险较高。

2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

2.1健康宣教

一旦确诊为以骨质疏松患者,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首要工作,我们会以患者文化程度、学习能力为基础,详细骨质疏松疾病知识,可借助多样化宣教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围绕疾病病理知识、预防措施展开,促使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疾病,消除其内心恐惧的同时促使其配合治疗。定期对患者展开集中讲座,将骨质疏松疾病机制、常规治疗方式展开普及,发放提起录制好的视频宣传资料的链接,进一步宣传疾病发病原因及危害,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2心理疏导

作为辅助性的一种措施,实施过程中会充分结合患者的情绪特点进行疏导;措施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兼顾患者的心理状态,将骨质疏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预后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严格以患者病史相结合,综合分析并评估患者病情、并发症情况。若为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可树立其应对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该病积极治疗后预后较理想,提升患者后续护理依从性。

2.3药物指导

将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告知患者,介绍药物剂型和具体剂量,将服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确保其做好心理准备。将长期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再一次进行强调,避免患者随意增减或停药;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忌烟酒,避免饮浓茶。

2.4疼痛护理

我们会以患者面部表情为依据,准确评估其疼痛程度,后采取对症处理。对无痛、低痛患者,在各项处理措施开展时,会合理控制力度,稳定各项操作,避免增强患者痛感。若患者疼痛严重,可给予阿片受体+非固醇消炎药。若患者中度疼痛,可减少阿片药物使用剂量。

2.5饮食调理

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食物为主。日常进食需满足机体所需营养、维生素和热量,同时还要避免患者摄入过多的能量而诱发血糖增高症状。告知患者进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各餐之间有严格的时间。低糖饮食:机体呈高糖状态时,对钙的吸收较差而加重骨质疏松,继而直接影响体内血糖平衡。同时身体长期处于血糖失衡状态,会出现免疫力下降、身体虚弱等症状,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低糖饮食。少盐饮食:食物过咸会增加机体钙元素的流失,继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状。高蛋白饮食: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且为老年患者,每天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优质蛋白可以从鱼肉、牛奶以及鸡蛋中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