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探究

卢小娟

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品质,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进而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构建智慧城市这一理念出发,重点对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智慧城市理念及先进技术,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管控更加精准、科学,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大数据

引言

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已经逐渐朝着智慧城市的方向转变,并充分强调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协同发展及高效节能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也应结合智慧城市的理念,并依托先进的技术对城市中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的改造,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模型平台和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多元空间信息数据的整合,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制定规制统一、部门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智能协同治理空间,从而根本上解决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

  1. 新时期智慧城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指的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中的各个系统和服务资源集成、连通,目的在于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感知、高效互联、智能应用的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必要依托大数据建设对城市中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积极开发应用5G网络,从而建立起一体化的城市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城市运转过程中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优化城市的管理与服务,以及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概括来说,智慧城市的构建,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实现信息全方位覆盖,也为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保障;二是建立数据整合管理与互通的共享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智慧管理,也为国土空间规划分析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基础;三是实现智慧生活的转变,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智慧城市构建的最终目的。

    1. 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在智慧城市理念下,也赋予了国土空间规划新的内涵及目标。当前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更侧重于“多规合一”,但并非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吸收、改革及提升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重构。目前我国土地规划与城市总规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尤其是城市用地紧张问题突出,因此有必要进行综合调整,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平台的搭建,如此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具体来看,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也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主要是“空间资源一本账”、“空间规划一张图”、“编管协同一张表”、“空间管控一平台”、“空间治理一张网”这五个具体的目标。其中,“空间资源一本账”要求要对用地分类、坐标体系、数据标准等进行统一,在此上实现信息全方位覆盖,形成全域空间资源“一本账”;“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要以多规合一、全域管控、战略引领及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各类空间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形成空间范围、土地用途、管控要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编管协同一张表”强调要建立起与管理事权对应的规划编制内容及指标体系,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业务审批流程进行调整和再造,形成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编管协同“一张表”;“空间管控一平台”即围绕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数字化管控的目标上,建立起协同编制、在线审批、精准监管及全程留痕的信息平台,实现对空间规划业务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空间治理一张网”则是借助信息平台进行多元空间信息的整合,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同时建立多个部门联动且规则一致的协同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对国土空间治理的智能协同。

  1.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策略

2.1 加快智慧城市系统的构建

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编制时,应深入分析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构建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系统的构建,应强化信息化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借助大数据及智能化系统,及时调整智慧城市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漏洞,从而有效提升规划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应从城市发展格局出发,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应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显现出综合统筹和互动模拟这两个方面的效果,从而促进国土空间规划更加高效、精准及顺利地完成。

2.2 搭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

基于构建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应明确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从而建立起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实行国土空间数字化的改造。在实际工作中,在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化模型等新技术,将公共服务数据、智能感知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可供不同职能部门使用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各职能部门可进行在线审批、协同办公、智能编制、历史信息查询对比及全面预警通知等操作,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业务流程再造,将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另外,应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深入挖掘分析规划大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及实施等实现智能化发展夯实基础。

2.3 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典型技术手段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也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典型技术手段。首先,应重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应用。现如今移动定位设备、无线传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快速发展,可实现对土地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存储,从而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的感知体系。在这一感知体系中,可对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公共设施状态、经济运行指标等进行收集,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让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移动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展示,进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和方向的创新。其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借助智慧城市理念,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可为整个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不仅能够将监测所获得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规划的进度和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预警,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及时纠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而且还能对国土空间进行类别区分和精准识别,有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水平。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而建立起含括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审批、评估及监测的全流程信息平台,在实现多源数据的整合基础上,让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更加智能化,让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更加科学精准,进而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可感知、能学习的智能化转变。

参考文献:

[1]沈悦,刘天科,周璞,张红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主体功能区优化与传导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21(11):9-16.

[2]曹祺文,蒋仁开.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思考[J].中国土地,2021(11):21-23.

[3]高广员.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市保护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21(10):63-64.

[4]李越轩,李晓,王宇,王秋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路[J].中国名城,2021,35(1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