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同辉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人民政府 山东泰安 271508

摘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的想法已为大多数育种者所接受。实践证明,增加人口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将对玉米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降低抗倒伏性、增加空茎比、增加秃顶生长、增加株高和穗位置、降低谷粒重量和粒重以及其他质量特征。以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关键农业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选择玉米品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和品质;提升策略



引言:在我国的农业耕作体系中,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分析各种种植密度和品种,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对问题株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茎长和空心率高的因素,探索科学的玉米种植策略,增加玉米的产量,并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

1.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决定了玉米的产量。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而言,玉米对于种植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科学种植密度阈值下所种植的玉米种子,其产量可以达到相应标准,甚至超出预计数值。在种植前期,种植者需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玉米苗数应控制在科学密度阈值内,确保不会出现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大,个体生长情况会与整体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如果种植间距较小,每个玉米所能吸收的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有所下降,最后的成穗率会降低。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无法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如果遭遇极端天气,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对于玉米种植者而言,种植密度不仅影响玉米产量,也会影响玉米质量。一般来说,优质的玉米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劣质的玉米颗粒较瘪、蛋白质与各类营养物质的含量极低,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玉米种植密度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米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当玉米种植密度较小时,整体蛋白质含量会随之下降,甚至蛋白质含量低于3%。当种植密度过大时,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其淀粉含量会随之降低。在玉米栽培初期,种植过于密集或稀疏会使整体玉米长势较为缓慢,且在成熟期时玉米果实的营养成分会急剧下降。当种植密度较为合理时,玉米种植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当其成熟时,无论是蛋白质含量还是其他类型的营养物质含量都会极为丰富,成为高质量玉米。

1.2.1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无论是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单株或整体的叶面积造成影响。众所周知,玉米单株叶面积应与整体叶面积保持一致,其相差面积不应超过5%。种植密度过大时,单株叶面积会按照一定比例下降,在成熟期如果玉米单株叶面积过小会严重影响玉米质量,甚至会出现茎叶成熟但果实不成熟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及时使用氮肥来提升其果实成熟率。当种植密度过小时,单株叶面积和整体叶面积也会随之增大,但是因为叶面积过大会吸收玉米果实和茎体的营养成分,也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只有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才能确保玉米单株叶面积符合科学生长需求。

1.2.2种植密度对玉米干、鲜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玉米干、鲜物质积累量对于玉米的生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确保干、鲜物质的含量保持稳定,不合理的种植密度会严重影响整体营养物质含量,导致玉米质量和产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过于密集会使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较少,而鲜物质积累量较多,严重影响玉米的成熟时间,甚至晚于常规成熟期30d以上;种植密度过于稀疏会导致玉米鲜物质积累量较少,其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当种植密度较大时,玉米的鲜物质积累量较少,营养含量相对较低,但是每个玉米的长度和大小会随之降低。无论是干、鲜物质对于玉米生长质量和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在玉米种植前应注意把控种植密度,将其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1.2.3种植密度对玉米含水量的影响

玉米含水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米的质量和食用口感,而种植密度的大小会直接决定玉米含水量的高低。玉米的生长周期主要分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玉米每个阶段的生长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而种植密度对于各个生长周期玉米含水量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较小时,每株玉米所吸收的水分和营养成分相对较多,其含水量也相对较高,但是含水量较高会推迟玉米种子成熟期;种植密度较高时,玉米的含水量会随之降低,因为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吸收土壤养分较多,这会导致单株玉米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甚至未到成熟期就已经枯死。只有合理地施用肥料,将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科学阈值范围内,才能确保其含水量达到种植标准。

1.2.4种植密度对玉米秸秆经济产量的影响

玉米秸秆经济产量对于种植者的种植效益非常关键,种植密度在科学阈值区间内,会给种植人员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反之会降低种植效益,使种植者收入减少。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施肥效果也会随之降低,每株玉米所能吸收的肥料和营养都极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玉米减产;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小时,每株玉米都能充分吸收营养和肥料,但是这样会造成玉米营养过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无论种植密度过大还是过小,都需要进行相应施肥工作给玉米补充营养,针对每种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应实施科学施肥计划,以人工干预的手段提高其产量,提升种植者经济效益。

2控制玉米种植密度的有效措施

2.1根据玉米品种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密度控制

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最先要考虑的是玉米的品种问题。晚熟类的玉米品种,茎叶相对繁茂,植株高大,生产力较高,个体所需要的营养面积也会较大,因此就需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这样才能够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反之,早熟类的玉米品种,植株比较矮小,因此个体营养面积的需要也较少,在进行种植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实现增产增质的效果。

2.2根据气候条件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植区域内的气候和降雨量等要素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这些差异性来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就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玉米增产增质的目标。对于降雨量较大并且年有效积温相对较低的种植区域,玉米种植密度应该相应减小;而对于降雨量较小并且有着较大的年有效积温的种植区域来说,就需要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确定单位面积内的玉米种植密度时,首先要根据玉米植株品种,然后对玉米所需要的种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和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晖,李尚中,樊廷录,等.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旱地地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1,39(5):169-177.

[2]李峰,闫秋艳,鲁晋秀,等.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8-15.

[3]贾梦杨,姚泽英,李长青,等.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20,43(10):105-108.

[4]罗华.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17):41-42.

[5]张丽.探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策略[J].种子科技,2021,39(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