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4

论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意蕴

程顺 罗伟

(信阳师范学院 淮河校区,信阳 464000)

[摘 要]: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回望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有许多重要的经验值得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以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战略引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生产力的提升与发展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D09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程顺(1990-),男,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罗伟,(1986-),男,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的治理日益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改革开放后的“富裕社会”向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幸福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贫困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全体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关注和追求,也使得对贫困问题的治理解决刻不容缓。

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概述

(一)明确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贫困问题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是相伴而生的,它的产生及其治理是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人类社会的共有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社会再造工程。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由此可见,脱贫攻坚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品质,而且也成为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显著的政治哲学和治理智慧。

(二)聚焦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多措并举力求应对解决贫困问题。相较于之前采取的救济扶贫和扶贫开发等贫困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3]此后,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2014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精准扶贫概念的内涵,他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4]

为了做好精准扶贫,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因村派人精准、项目审批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以及脱贫成效精准。同时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总的就是因地因人制宜。[5]“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求,“五个一批”是完成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和主要途径,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方向。

(三)攻克深度贫困,决胜脱贫攻坚

2017年6月,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制定的“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进行了客观总结,“实现不愁吃、不愁穿 ‘两不愁’ 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6]此后,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了保证脱贫之后不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统一思想,顽强作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立意深远、涵义深刻,着眼全局,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地论述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理论性。这一论述保证了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意蕴

毋庸置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从提出到实践,其中都蕴含着丰富而广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同时也创新了我国扶贫开发治理实践模式。它体现出高度的精准性、人民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哲学意蕴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结晶,也必然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的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的更透一些。”[8]

第一,贫困识别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强调,要坚持和加强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调研,摸清贫困家庭及贫困人口的劳动能力、经济来源、收入结构、住房及教育状况、健康程度、医疗保障等全面信息,然后依据现行贫困标准进行等级划定,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第二,分析致贫原因实事求是。扶贫要找贫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原因的贫困,要采取不同的扶贫举措,对症下药。从目前状况看,致贫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原因如户籍制度和由此造成的城乡二元制,社保制度不健全;自然原因如农业收入低,自然资源匮乏且产业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主观因素包括个人自我发展能力差,思想保守陈旧,文化水平落后等。第三,开展帮扶实事求是。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规律,同时要深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挥科技人才的致富作用,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造血能力,实施“五个一批”等举措创新扶贫方式,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二)矛盾观点的辩证法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及事物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矛盾,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贫困问题根本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就是直面贫困问题,抓住扶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主要问题,最终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第一,抓住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在扶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精准”二字。为此他提出脱贫攻坚的“六个精准”。“六个精准”抓住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要害,是精准扶贫的实践遵循和基本要求,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方法论。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不同举措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最典型的就是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就是因地因人制宜,“五个一批”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和遵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它从制度层面实现了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全覆盖,从而筑牢了精准扶贫的制度保障机制。第三,坚持协调各方,统筹兼顾。精准扶贫涉及多方面复杂问题,对贫困的治理并不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解决贫困、消除贫困就需要把握好贫困问题的各个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协调各方,统筹兼顾。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因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注重精神扶贫,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广泛动员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对接贫困家庭参与帮扶等。

(三)实践观点的认识论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不仅是客观事物对主观认识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主观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同时也在于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没有新面貌、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9]

第一,通过实践形成并丰富了精准扶贫思想内容。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循环往复的,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形成和丰富,都是在其个人成长和扶贫工作经历中经过大量的反复实践建立起来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第二,通过实践把决胜脱贫攻坚变为现实。决胜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脚踏实地投身到实践中去,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贫困地区群众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通过不断实践,寻求最有效、最合适的本地区以及家庭、个人的摆脱贫困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脱贫攻坚战。

(四)群众观点的唯物史观哲学意蕴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它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装在心中,贯穿于其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把群众观点作为核心要义,依靠人民群众,发展人民利益。

第一,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要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主体意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精神。”[10]要解决好数千万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将困难群众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帮助困难群众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脱贫方法和脱贫道路,如外出务工、发展产业、开展养殖等,将扶贫工作由外源性转为内生性,由输血变为造血,这样才能保障脱贫攻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群众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达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正是在治理贫困问题的过程中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各方顽强作战,啃下硬骨头,坚决解决最困难群众的贫困问题,让每位贫困群众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这不仅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情怀,也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三、结语

纵观脱贫攻坚全过程,我们能够取得全面胜利,党的领导是首要关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重要法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途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2/25/c_1127140240.htm

  1.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2/15/c_1127102919. htm

[3] 张元如.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30.

[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

[5]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8/c_128478584.htm

[6]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31/c_1121580205.htm

[7] 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员,2019-9-3.

[8]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5.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0.

[10] 习近平.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N].人民日报,2017-2-23(1).


An Analysi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Exposition on Targeted Poverty


CHENG Shun LUO Wei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ihe Campus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achieved comprehensive victory 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Looking back at the magnificent course of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we have many important experiences to summarize. With its rich Marxist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reatise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vides strategic guidanc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action guid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ractice,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arxist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overall victory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aign.

Keyword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mportant ideas;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