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苏 彦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延昌小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情况下开展课外或社区体育活动。

关键词: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随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刚要的颁布》,提出了构建“乐学、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重视结构化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把握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可以使得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可以避免对学生进行复杂、重复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概念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包括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三类。其中正迁移是指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原有学习的技能可能会对新技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自身掌握的技能会对刚接触的新技能奠定学习基础。负迁移是指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原有学习的技能会对新技能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自身掌握的技能会对刚接触的新技能产生干扰。零迁移是指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原有学习的技能不会对新技能产生任何的积极或消极影响,零迁移多出现在两个无相关的动作技术之间或小学低段教学中。

2. 运动技能正迁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运动技能正迁移,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动作技能结构以及做出完整正确的动作技术。例如:在水平二篮球单元中“原地双手头上传球”的动作技术是面对传球方向→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双手举球于头上→准备时双脚重心在后脚或两脚之间→传球时双膝微屈→出手时支撑脚用力蹬地、手腕向内翻转手指拨球、挥臂传球→传球后有缓冲,这与水平三投掷单元中“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大致相同;在水平二足球单元中“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技术是踢定点球、直线助跑→脚尖正对踢球方向、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踢球时脚背绷直、小腿微屈向右摆起→小腿爆发式向前摆动、脚面踢球的后中部→踢球后小腿随惯性继续前摆,这与水平二足球单元中“脚背外侧踢球”基本一致,只是脚背外侧踢球时,踢球腿的膝盖摆到接近球的正上方的瞬间,膝盖和脚尖需要内转,用脚背外侧部位踢球的后中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将动作技能相识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从而降低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3 运动技能负迁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避免运动技能负迁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有效区分和原有技能的差异,从而更加精准的完成新动作。例如:在水平三田径单元中既有“蹲踞式跳远”又有“跨越式跳高”内容,两者的动作技术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组成,而在蹲踞式跳远中要求起跳后的力是向前的,在跨越式跳高中则要求起跳后的力是向上的,因此类似动作技术同时进行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动作技能的学习大多处在泛化阶段,学习新技能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协调,由于在这个阶段中儿童把握动作技术不到位,对动作概念较模糊,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避免运动技能负迁移的产生。

3.2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始终,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理解并应用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3.2.1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顺序

根据访谈了解到,大部分的一线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前会依据课标与教材进行全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以及课时计划的备课,但很少考虑运动理论的因素,比如说儿童动作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特征以及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等,这就导致儿童缺乏运动积极性并且在适当年龄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达不到既定要求,身体素质下降严重、肥胖率增加等问题。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产生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

在小学阶段,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必须符合儿童年龄发展特征、教学内容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从儿童年龄发展特征来看,小学阶段儿童在6-12岁之间,年龄跨度较大,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差异明显,身体发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低段学生体育教学时要注重趣味性,在进行中段学生体育教学时要注重游戏化,在进行高段体育教学时要注重技能发展,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跳跃动作时,低段学生可以采用跳单双圈的形式,中段儿童可以采用不同高度的小垫子加上小组合作或比赛的形式,高段儿童可以采用不同距离、方向、障碍以及单双脚交替的形式;从教学内容差异程度来看,一般小学教材将其划分为三个水平段,每个水平段中有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有若干个内容,但并未提及如何安排教学内容顺序有利于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如何让教学内容衔接有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有效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产生,比如:教师在教授体育舞蹈时,可以在前几次课中安排一些柔韧相关的体操动作,从而降低学习体育舞蹈的难度,使得学生能够快速上手;从天气环境的变化来看,由于体育课程一般都是室外课,不可避免会遭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而改为上室内理论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以及绘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动作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就会使得在下一节实践课教学中尽可能的消除运动技能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学生更加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双手胸前传球时,可以利用视频的慢动作告诉学生手腕是如何反转以及如何拨指发力的。

3.2.2 把握动作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

掌握整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知晓其内在联系,其本质是建立起运动性条件反射的过程。而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体育教师只需把握好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即可。运动技能迁移规律有动作模式迁移、动作语言迁移、两侧迁移等几种表现形式。动作模式迁移和上文提及到的动作技能正、负迁移的影响相同,是利用动作上的相同或不同点来结合或区别教学,由此提高学生对新动作的接受能力,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把握好练习的方式、频率与时间;动作语言迁移是指在学习新技能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口诀来刺激学生,让学生产生联想或条件反射,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三步上篮时,可以告知学生“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往上跳”的口诀,使其学生在练习时有所画面感,增加其正迁移效果;两侧迁移是指运动技能由身体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比如:在学生掌握了原地右手运球时,接下来让学生学习原地左手运球,对学习者来说就相对较为容易,因为某些肌肉记忆会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对小学体育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

4.2 建议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参考课标和教材还应考虑运动技能迁移规律,从多方面把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动作语言、多媒体等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秋霞,娄会娟.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

[2]张凯.运动技能迁移理论下中学田径教学的实施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9(09)[3]汪选合.浅析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训练学,2019(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