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二氧化碳压裂增透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3

“液态”二氧化碳压裂增透技术

张盛

51072519820616 **** 安徽省 232096

背景技术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矿井进入深部开采以后,煤层突出危险程度日趋增加,瓦斯灾害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大,瓦斯抽采困难。我矿进行了多种增透试验,包括煤层注水、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水力冲孔技术等,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相关研究表明:水分具有抑制煤层瓦斯解吸的作用,煤层注水减缓了瓦斯放散初速度,对瓦斯解吸起到了一定的封堵效应。

二、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水力压裂相比,CO2压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煤对CO2的吸附能力高于CH4,在含瓦斯煤体中注入CO2可通过驱替置换等作用促进瓦斯解吸;②低温液态CO2从岩层中吸热产生气体膨胀比约1:600,对钻孔周围岩体有巨大的气体压力促进钻孔裂隙发育;低温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煤岩的抗拉强度后,煤岩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产生热应力裂缝;③CO2遇到岩层中的水分会形成酸性混合物,可以酸化并移出堵塞于煤岩裂隙中的一些杂物;④液态CO2粘性较低,可以很容易地连接煤层中微裂隙,提高裂隙导流能力;⑤静态压力下煤(岩)层中某些区域的液态CO2能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作为一种溶解能力较强的溶剂,具有萃取煤中可溶有机质(如醚、酯、内酯类、环氧化合物等)的能力,可溶有机质经超临界CO2萃取后,煤体的孔隙率和渗透性增大;⑥液态CO2(-37℃)与煤(岩)层相比温度更低,能在钻孔周围形成温度梯度并引起温度应力。

三、具体实施方式

2019年5月15日至2019年6月23日,在2121(1)西段瓦斯治理巷29#、30#钻场进行了向上穿层钻孔液态CO2压裂增透试验。此次试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在29#钻场预先打好压注孔与考察孔,以边压边抽方式考察抽采效果;考虑到打钻对原始煤岩的影响,第二阶段在30#钻场先布置压注孔,采取先压后抽的方式考察抽采效果。截止2019年6月23日,课题组完成30#钻场的压注试验,共压注液态CO2约5m3,压注结束,实施考察孔。

1、试验目的

(1)研究先压后抽方式煤岩致裂增渗及瓦斯抽采效果;

(2)穿层钻孔边压边抽和先压后抽的效果对比分析;

(3)验证液态CO2致裂增渗煤岩的效果及影响范围。

2、钻孔布置及参数

62a03c202bc01_html_aa540e0eea75aa6d.gif

(a) 平面图

62a03c202bc01_html_b96d2906c6ae87a4.png

(b) 剖面图

图1 液态CO2致裂增渗钻孔设计图

表1 液态CO2致裂增渗现场试验钻孔设计参数

孔号

夹角

(°)

倾角

(°)

见12煤深

(m)

止12煤深

(m)

见13-1煤深(m)

终孔深

(mm)

孔径(mm)

Y2

右0

80

54.2

54.5

58.6

60.6

94

K5

右180

84

51.2

51.5

55.5

57.5

94

K6

右0

75

55.1

55.4

55.4

61.7

94

K7

右0

67

59.2

59.5

59.5

66.0

94

3、钻孔封孔方法

液态CO2压裂钻孔的封孔质量是压注孔内压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其直接影响到液态CO2致裂增渗效果。借鉴淮南矿业集团高压水力压裂封孔工艺,此次试验封孔工艺与第一阶段一致,采用“两注两返”的封孔方式,解决压裂钻孔漏夜、堵孔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

62a03c202bc01_html_4c299cb4cf638ac2.gif

图2 封孔流程

4、数据采集及监测

数据采集及检测装备及系统与第一阶段一致,主要包括增压泵出口温度—压力监测(,孔口温度—压力监测,以及抽采过程气体浓度、流量监测系统以及气相色谱仪。

5、试验结果考察

(1)压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变化

分析图6中Y2钻孔中压力和温度变化情况,并将其放大如图6(d)。分析可得:上述两阶段持续注液态CO2钻孔压力在20MPa上下波动,累计压注液态CO2约1.0m3,共持续约23min。钻孔压力上下波动,间接反应煤层自压注孔由近及远逐渐被起裂。


62a03c202bc01_html_d81e80250ee38515.png

(a)

62a03c202bc01_html_f27f053c6b5befba.png

(b)

62a03c202bc01_html_a6c10fd54bcd2c7f.png

(c)

62a03c202bc01_html_87903d356af5ca71.png

(d)

图3 温度-压力变化曲线

(2)抽采过程中参数变化

此阶段试验于6月23日压注结束,考察孔施工一个半月,在矿领导配合下,课题组于2019年8月9日将抽采系统安装完毕,开始进行负压抽采,截止2019年10月7日,合茬抽采持续约60天。现对数据结果进行汇总整理。

1)抽采过程中CO2浓度变化

由图4可知,整个抽采期间,K5和K7钻孔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呈指数减小,衰减系数分别为0.0231和0.0205。抽采初期,K5和K7对应最大CO2浓度分别为2.23%和3.94%。根据钻孔位置分布,其中K5距离Y2孔距离为25m,K7距离Y2孔距离最远为15m。因此,可判断此阶段压注试验,CO2致裂增渗复合作用影响半径可达25m。K6钻孔CO2浓度均大于0.03%小于0.75%,且与Y2孔距离为20m,处于致裂增渗复合影响半径之内,由此可判段K6钻孔存在漏气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8月25日至31日期间,CO2浓度出现短时间突然增大(见图8中插图),此阶段K5、K6、K7最大CO2浓度值分别为5.21%、5.85%、2.64%,经查抽采系统负压记录表,此期间抽采负压正常,排除抽采系统造成原因。


62a03c202bc01_html_9d9803de5b4772d7.png

图4 抽采过程CO2浓度变化

2)抽采过程中CH4浓度变化

由图5可知,2019年8月25日以前,K5和K7钻孔CH4浓度分别维持在90%和55%以上;在2019年8月25日至31日期间,CH4浓度会出现短时间突然增大,该情况与CO2浓度变化一致。从8月31日,CH4浓度出现短时间激增,后呈减小趋势,但K5和K7钻孔浓度仍然保持在60%和55%以上,抽采浓度效果显著。对于K6钻孔,其浓度在0~30%间波动,由此也可判断此钻孔存在漏风现象。

62a03c202bc01_html_1d7ecdf1263ed65e.png

图5 抽采过程CH4浓度变化

3)抽采过程中混合流量变化

抽采过程中,K5和K7钻孔混合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且混合流量均大于0.0125m3/min;其中,K5和K7混合流量最大值分别达到0.0485m3/min和0.0295m3/min;此外,从图中还可以发现,K7比K5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了10天左右,这可能与Y2的距离有关。液态CO2压裂过程中,裂隙以Y2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致密裂隙网,比水力压裂裂隙扩展更为复杂。压注过程中,CO2置换驱替Y2孔周边CH4朝远处渗流运移,由此可观察到K5孔流量在合茬抽采前期较大。截取衰减阶段曲线进行拟合,K5和K7钻孔混合流量衰减系数分别为0.0272和0.0164,由此,衰减阶段K5比K7衰减的慢。


4)抽采过程中纯量变化

抽采过程中,K5和K7钻孔纯量变化趋势与混合流量变化一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K5和K7纯量最大值分别达到0.0312m3/min和0.0238m3/min;在2019年8月25日至31日期间出现波动,局部区域明显降低,变化与浓度变化有关;此外,从图中还可以发现,K7比K5达到峰值的时间晚了10天左右,这与混合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截取衰减阶段曲线进行拟合(见插图),K5和K7钻孔混合流量衰减系数分别为0.0266和0.0184,由此,衰减阶段K5比K7衰减的慢。整个抽采阶段,受漏风影响,K6纯量保持在0~0.005 m3/min之间。

(3)原始煤层预抽、边压边抽和先压后抽效果对比分析

通过边压边抽、先压后抽以及原始预抽等抽采方式的对比分析,将抽采效果汇总,见表2。其中,K3、K5、K7平均瓦斯抽采浓度与2121东瓦斯预抽钻孔相比,分别提高了19.00%、31.06%、21%;K3、K5、K7平均瓦斯抽采纯量比原始煤层预抽分别提高32%、80%、19%,抽采效果显著。K6由于漏风原因,其浓度和纯量均低于原始预抽煤层。

表2 两阶段汇总结果

钻孔

与压裂孔距离

瓦斯浓度(%)

纯量(m3/min)

编号

(m)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1

K3

与Y1距20m

60.00

85.16

0.0132

0.0194

2

K5

与Y2距25m

72.06

90.00

0.0180

0.0312

3

K6

与Y2距20m

13.02

25.08

0.0015

0.0015

4

K7

与Y2距15m

62.47

91.43

0.0119

0.0238

5

2121东

原始煤层预抽

41.00

55.44

0.0100

0.0181




有益效果

1、探究适合淮南矿区的向下穿层钻孔液态CO2致裂增渗技术,对比分析向下和向上穿层钻孔CO2致裂增渗技术试验效果。

2、完善试验流程,实现本煤层本区域压裂增渗前后抽采效果对比。

3、完善试验过程参数考察,确定钻孔实施阶段、预抽阶段、压注阶段以及效果考察阶段必要的试验参数。

4、确定液态CO2压裂效果及影响范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