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俞越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现今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电动自行车逐渐发展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中不可忽视的交通工具。但由于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发生带来的伤害不断加重等现象,其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1. 研究背景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是指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并同时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能同时依靠人力驱动、电力驱动或电助力驱动的交通工具[1]。而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低碳环保、价格相对低廉等特性,迅速获得民众的青睐,成为大多数中低收入者首选的出行方式。但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3-2017年的5年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伤6.35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1亿元[2]

根据以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值得研究,而对于骑行者如何保护自身安全也值得探讨,所以笔者对J市市民骑行电动车出行进行了调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笔者的本次调查为网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3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从问卷中笔者尝试分析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并且将在下文中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来降低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交通风险,扬其长避其短,希望能给人民带来更安稳的便利。

  1. 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全出行问题

  1. 政府管理有待加强、政策有待完善

对于超标电动自行车,可以规定其可领取临时许可证行驶,并要求在规定年限内报废,这样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比较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实施。即便有如此多种多样又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标准难以界定,管理措施缺乏配套的健全的其他设施辅助的现象,使得措施具体落实难度大,进而导致管理的效果不佳甚至并无起色。与此同时在道路管理上,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控相较于机动车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体现在检查频率较低、检查路段较少、检查方式较单一,在惩罚力度上也较轻。

  1. 生产商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实有关电动自行车生产的法规出台已久,其明确规定的国家标准,各项指标也白纸黑字的标出,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为了一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将速度提高至40km/h,甚至更高,车身重量也在不断加大,甚至有些厂商直接取消形同虚设的人力骑行的功能,促使电动自行车向超标化和拟摩化发展[3]。这样的举措,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但是也让骑行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本可以避免的威胁。

  1. 非机动车道的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城市在作早期道路规划时,都是以提高机动车出行效率为主要参考的。在道路资源的利用上首先以满足机动车为主,这样就导致非机动车能够利用的道路交通资源严重受限,非机动的交通出行环境较差。而且早期的非机动车道是依据自行车的行驶特点和流量来确定的,电动自行车不论从尺寸还是速度上都超过自行车,已有的非机动车车道已经不能完全适用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如此一来,会迫使电动自行车出行者借用机动车道通行,就会出现机非混行,从而带来安全隐患。有限的非机动车道上设有隔离设施时,通常也是形同虚设,机非混行严重,刮擦事件不断。

  1. 骑行者安全意识较谈薄

一般来说,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开放式的骑行,但骑行者长期将身体暴露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时,心理生理都容易根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行为的变化。而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就可能诱发不安全的骑行行为,从而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大部分城市对非机动车驾驶者不需要经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学习和专业的驾驶培训就能上路行驶,所以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和交通安全知识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戴头盔这一行为的不够重视,在出行距离较近、自我感觉路况较好的情况下,不戴安全头盔,存在侥幸心理。

  1. 安全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对策建议

  1. 立法完善、标准清晰

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确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的修改草案,详细规定其安全出行的各项技术参数。技术确定部门应尽早确定电动自行车的适用技术标准,并对未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尽早做出预测,以便之后相应法规和交通措施的实施。技术标准的修订应对电动自行车的车辆技术和整体结构严格要求,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技术。同时要建立规范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准入制度,禁止与技术标准不符的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扰乱市场,从源头上切断隐患。对于生产及销售方面,出台明确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销售商的产品缺陷责任制度等。

  1. 管理有效、处罚合理

交通管理部门应开展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标准驾驶管理培训。类似机动车驾驶培训一样,通过专业人员教授一定的交通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电动自行车必要的操作技能,并对教授内容进行考核,合格后发证允许上路。这一举措让骑行者能拥有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和交通安全知识,并且具备相对稳定的驾驶技能,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交管部门应建立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多措并举促进电动自行车行车秩序的扭转。一是集中优势警力展开有针对性的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路面执法力度,不断提高违法纠处率;二是采用先进的科技管控手段,借助各种路面视频监控设备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进行摄像取证,后续通过非现场查处的方式完成处罚,扩大路面管控的范围,提高违法查处的效率。

  1. 优化道路、专道专行

首先,要在空间上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相隔离,就要増加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硬性的隔离措施,有效的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其次,增加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对于电动自行车出行较多的路段区域,应该可考虑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实在不能单独另设的,也应该合理设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在路面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非机动车道分为两车道,靠近机动车一侧为超车道,靠近人行道的为行车道,并在颜色上与机动车作区分,做到真正的专道专行。

  1. 全民监督、严格遵守

首先就是要进行全面的安全宣传,争取覆盖到所有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骑行者出行佩戴有效安全头盔、不搭载12周岁以上的人出行,遵守交通规则要时时刻刻牢记在心,并且严格遵守。其次,安全骑行监督不仅仅只是地方交警部门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安全骑行的监督者,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只要是有不规范骑行行为的,我们都有责任去提醒。也许我们的一句提醒,可能就能为他们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

  1. 总结

每一个事物从出现到发展都有其原因和合理性,电动自行车亦属如此,我们必须清晰知晓:涉及电动自行车所产生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学、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法学等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更加不是禁止或限制电动自行车即能化解有关问题),其关系到全面厘定电动自行车法律性质、全面系统地立法、执法、守法、完善交通道路建设、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道路资源等问题,最重要的是涉及到国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进行全方位考量,才能处理好该问题。





参考文献

[1] 未来电动自行车市场占有率2020年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中研网. https://www.chinairn.com/hyzx/20200430/150324880.shtml,2020

[2]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 付倩.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性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作者简介

俞越(1999-),女,浙江嘉兴人,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指导老师:胡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