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高海秋

身份证号码: 2306221987060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建筑工程建设已经屡见不鲜,相对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等细节的要求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需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手段对方案内容进行调整,使之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及正确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实施,促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从而保证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

1软土地基阐述

软土地基由环境中的沉积物组成,其中的水流缓慢、含水量高,并且松散的土壤具有抗压性强、透水性差、承载力低,固结时间长的特点。当将这种土壤结构用作建筑物的基础时,稳定性会变得很差。房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薄弱,并且上层建筑会受到质量问题的困扰。因此,有关人员应采取适当措施,以应对潜在情况,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耐久性,并改善房屋建筑安全。软土基本上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土壤结构。土壤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分含量,但其承载能力却相对较低。因此住宅建筑物有可能需要解决相关问题。软土的基础通常是有机物,其强度低,但抗压强度高,含水量高。因此应该非常重视改善和处理松散的土壤基础。如果不能更好地处理软土地基,则会发生许多故障和安全隐患。通常在住房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必须将软土地基控制在开发区域范围内,但是在住房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必须进行完整的分析。并运用正确的处理技术,科学合理地增加地基的承载力,以满足项目的实际施工需要。另外必须做好土壤的保护,避免不稳定性,并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影响因素

2.1外部因素

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作为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土质条件和软土地基构成,土质条件与软土地基实际质量息息相关,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土质质量可靠性,方可进一步强化软土地基实际强度,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软土地基实际构成主要是处于不同区域内其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性,具体施工之前应积极明晰其基本构成单元,以此为基础提出强有力措施。另一方面,道路自身基本性质也是影响软土地基的核心干扰因素,其中主要包含道路施工要求、形状等。

2.2内部因素

影响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内在因素,其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层面,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施工管理体系缺乏完善。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作为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保证,特别是软土地基施工,结合项目实际状况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可实现各项资源实现合理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施工效率及质量。线下施工单位自身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作业实际落实及贯彻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导向作支撑,最终软土地基处理成效不佳。其次,缺少精确性勘察数据信息。部分建筑工程实际建设之前,对施工准备工作有所忽视,勘察人员并未掌握自身工作职责,具体勘察过程中未严格依照相关规程实施,促使勘察数据完整性及高效性难以保证。最后,处理措施贯彻度较低。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发现软土地基,对其并未加以重视,选取处理措施并未落于实处,增加各类质量缺陷产生风险。此外,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并未遵循施工规程及要求实施,操作实际规范化不足,进一步影响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3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

3.1垫层换填施工技术

将软土地基的土壤挖除,之后采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换填,这就是垫层换填加固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为了压缩、夯实软土地基,从而形成一个承载力更高的土质层面。地基表面很容易遭到破坏,提高地基表面承载力能有效降低这一风险,不仅如此,该技术还能实现软土地基强度的提升,有效控制建筑物沉降。在采用垫层换填施工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换填材料。材料的选择对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采用该技术时,尽量选择质地坚硬、级配优良的填料,如砾砂、中粗砂或者碎石等。如果施工现场及周边细沙较多,也可以选择细砂作为填料,但是需要将一定量的卵石、碎石掺入其中,掺入量控制在50%以内。不仅如此,换填材料中不能含有有机物、垃圾、草根等杂物。如果材料用作排水固结,其含泥量需控制在30%以内,并且填料粒径最大在50mm以内。(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应当认真检验基槽,同时清理干净基槽中的浮土。如果施工现场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排水方案。(3)加强施工技术控制。对垫层采取分层铺筑、分层夯实的施工方法,平振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利用平板式振捣器来回振捣垫层,各层铺筑厚度最好控制在200-250mm,最佳含水量要在15%-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以细砂作为填料的工程不可使用平振法。在换填施工过程中,如果垫层为砂石垫层,还可采用夯实法开展施工作业,夯实法主要包括两种,机械夯实、木夯,各层铺筑厚度最好控制在150-200mm,同时最佳含水量要在8%-12%左右。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的主要加工对象是软土地基,埋入管桩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具体的施工程序如下:施工前,进行现场测量,准确定位桩身,然后结合现有数据,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打桩作业。其次,将预应力管桩合理埋设,合理设置管桩间距,使软土地基更稳定。此外,还应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全面了解和调查,以确保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更顺利地发展。最后,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清晰的标志,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

3.3夯实技术

软土地基支护中最为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就是强夯施工技术,该技术大多应用于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等桩基结构中。强夯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在浅层基坑内部放置好钢板桩,然后将钢板桩夯击到土体的内层,将支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强夯施工技术有着十分简单的操作过程,有着较为低廉的施工价格,所以备受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这种施工方式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容易扰动周围的土地,在整个施工中噪音污染较大。

3.4排水固结技术

软土地基一般具有粘性的特点,在进行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会受到地基中水的影响,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土方开挖之前,可以通过排水固结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轻型井点降水处理。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施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并通过地表加载预压和竖向排版地基等方法,将桩基下方和两边空隙的水分快速排除,以此来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和强度,保证稳定性和平整性,确保土层地基均匀分布。由于不同工程现场的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不同,为了确保排水固结技术的针对性和排水过程的效率水平,还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技术应用原则,相关的工程建设单位还要进一步研究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软土地基施工的积水问题,满足桩基础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确保突出技术优势。

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也相应提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这类特殊的地质情况,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需要充分依照相关实际状况,选取合理、科学方式实施,增强软土地基结构承载力,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闫伟.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6):94-95.

[2]周绮雯.软土路基处理工程中泡沫轻质土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2):48-49.

[3]郝笛笛.邻近营运线高速铁路泡沫轻质土帮宽路基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