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泥性能对预拌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浅议水泥性能对预拌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焦猛猛 胡青松

山东三箭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济北建材分公司 山东省 251408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材料之一,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品质。而混凝土作为混合类材料,它主要是通过砂石以及水泥等物质配制而成的,水泥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性能会对预拌混凝土的品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使其能够对混凝土施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满足实际的建筑施工需要,促进工程建设的高效开展。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主要围绕水泥性能展开,详细介绍它对预拌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水泥性能;预拌混凝土;品质影响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材料,它的品质会对施工的作用是深远的,为了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障,必须从源头抓起,对制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提升水泥的性能,真正促进混凝土品质的提高。

  1. 水泥细度

水泥细度对水泥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水泥细度的提升会促进水泥水化速率的加快,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水泥的强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水泥中超细微颗粒的增加,水泥对水的需求也会逐步提高,早期水化热的温峰提高,与此同时水泥中特别容易干燥的凝胶的含量也会实现大幅度的增长,进而对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等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得其干燥收缩的速度不断地加快,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持久性。水泥细度会对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产生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当水泥的细度在实际的制造中不断地降低就会导致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在同等情况下变得更差,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初始流动性减少等[1]

  1. 水泥凝结时间

水泥的性能好坏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对水泥实施凝结的过程中,其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发生影响,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对水泥的凝结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水泥的凝结时间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水泥初次凝结时间和水泥最终凝结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通常保持在一小时左右,如果其时间差较短或者是较长都会对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阻碍施工的进度。当两者的时间差较短时,就会使得混凝土的初次凝结时间和最终凝结时间变得比较的模糊,而且在实际中利用混凝土等开展抹平等工作时,往往会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当两者的时间差较长时,也会导致混凝土长时间得不到硬化,其质量难以达到实际施工的要求,从而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制约施工的正常开展[2]

  1. 水泥需水量

  1. 影响水泥需水量的因素

影响水泥需水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水泥的需水量和熟料的矿物组成、冷却效果以及混合材的种类等因素有关,这些影响因素中,熟料的需水量的增加总是存在一定的原因,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当原材料的质量没有实现保障时或者是在进行相关配制的过程中,配料不当就会使得熟料中铝酸盐矿物的含量增多,从而加快了熟料早期水化的速度。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操作工艺上的疏忽导致熟料中的成分发生变化,其中矿物玻璃体的含量减少,而铝酸盐矿物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完整的析出。除此之外,熟料烧结太大等都会对熟料的需水性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造成熟料的需水量不断地加大。对于水泥而言,一般是由于水泥的细度太细,导致水泥的水化速度在同等的情况下不断地加快,从而使得消耗的水含量不断增加,进而引起需水量的增加。而且在实际的生产制作中,受到粉磨工艺的影响,也会对需水量发生作用,使得其不断地提升[3]

  1. 水泥需水量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

水泥需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也会产生作用和影响,一般情况下,水泥的标准稠度每波动一个百分点,要使得混凝土能够达到同等的坍落度,就需要对混凝土拌合水的含量进行增加,通常情况下是每方混凝土增加六千克到八千克不等的拌合水,而拌合水的增加必然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其在同等的要求下强度不断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保证混凝土在拌合水的增加之后,其强度始终保持不变,从而能够维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需要提高水泥的用量,将水泥的用量提高到十千克以上,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成本也会随着不断地增加,不利于节约工程成本。同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增加用水量,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无法达到施工的正常标准,会使得整个坍落度比原本需要的减少二十毫米以上,进而会对整个施工产生负面的影响,制约施工的正常开展。标准稠度需水量较大的水泥在同外加剂进行适应的过程中,两者的适应性表现的较差,不同性能的水泥,和外加剂之间产生的作用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4]

  1. 水泥同外加剂适应性

  1. 外加剂对混凝土施工工作性的影响

水泥必须和外加剂之间实现良好的适应,这样才能推动施工工程的开展,如果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较差,将会对整个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当水泥和外加剂之间没有实现完美的适应时,就会间接的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流动速度较大,不能符合实际的施工需要,同时它的减水率和水泥的检测值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是减水率低于用基准水泥的检测值。其次可能是混凝土的初始流动速度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变化,看起来似乎是符合实际的建筑需要,流动速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在流动中造成的损失却会比同等条件下要发生明显的增加。接着还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在进行配制的过程中,离析现象严重。最后更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不正常的凝结现象,比如在进行凝结的过程中,凝结速度较快,产生急凝现象,也有可能在凝结的时候出现假凝现象。通过研究分析证明,当混凝土中出现异常的凝结情况时,其往往是由于水泥的性能影响导致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水泥在凝结过程中,花费了较长的凝结时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缓凝型外加剂的含量过多所造成的凝结异常。因此,在选择预拌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在水泥的选择上也需要尽可能地符合相关规范。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品味较好的天然二水石膏作为调凝剂,实际的生产建设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主要是受到一定的环境和天气因素的影响,它主要是出现在高温时间段,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可以通过对外加剂的配方进行重新的调节,从而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添加剂中可以添加一些保坍成分。

  1.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同外加剂适应性好

正常情况下,导致新型干法水泥和外加剂的适应较差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是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水泥中主要混合材的品种以及水泥的新鲜度等。水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之后能够有效改善它和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但是实际的生产中,要想对水泥进行长时间的陈化往往会对施工进度等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调整外加剂的含量从而有效解决新鲜水泥和外加剂适应较差的问题,从而保证水泥的性能,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合理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性能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水泥的细度还是水泥的凝结时间等都会对预拌混凝土的制作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效统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外加剂等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实现生产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文柏贞. 浅议水泥性能对预拌混凝土品质的影响[J]. 商品混凝土,2017, (6):28-30.

[2]曲睿祚. 废弃浆料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陈佩圆. 微胶囊对高性能、多功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D].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4]何明强. C60高强预拌混凝土配比设计[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6):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