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4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 融入“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杨琳琳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上海 201209

摘要: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必须获得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入手,重点突出、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地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上海;红色文化;“纲要”;立体化教学

基金项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上海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历史教育的维度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进行历史学理性知识传播的同时,通过诉诸情感的文化渗透来完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最终能够达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但“纲要”的教学学时极为有限,教材可读性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很容易打上“理论说教”的印记,导致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摆脱这种困境,保证教学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构建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积极探索之一。[1]上海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构成上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2]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3]

  1.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在上海的分布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4]其中既包括有形实体,像重要的机构旧址,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名人故居、旧居等等,还有一些无形资源,像思想、文化等等。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它是当之无愧的见证者,它铭刻着那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奋斗历程,它蕴含着我党及人民不畏艰辛、坚韧不拔、坚定不移、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

(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况

根据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以下三大类:一、重要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等;二、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和实物等;三、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6]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资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中,相当一部分是基于党的“以城市斗争为中心”革命理念而产生的,可以较为全面的展示早期党领导的城市斗争的基本状态,资源类型相对特殊,能够有效弥补其他地区红色资源在展示内容上的不足。尤其是作为党的诞生地和确立初心的地方,记录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这无疑对深刻理解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内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第二,资源分布整体广泛,区域集中。上海共有1000处红色革命文化旧址、遗址[7],按地域分布,黄浦区、静安区、杨浦区等红色文化资源聚集明显。根据邻近指数分析,上海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呈均匀分布,上海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遗址旧址类红色文化资源、故居旧居类红色文化资源和其他类红色文化资源都呈凝聚分布[8]。如位于上海黄浦区的“红色一平方公里”,密集分布了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印刷处又新印刷所等十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构成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虹口的“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有包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在内的红色文化遗址旧址57处,成为党的红色文艺源头。[9]

第三,上海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互相兼容,共生发展。上海红色文化兼具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优秀精神,继承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它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中的独立、自由、务实、自强、好学、创新、法治、爱国等特点紧密相连。[10]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是上海近代化的结果,离不上海特殊的城市特性和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革命活动,也构成了上海历史的华彩乐章。

第四,保存完好,感染力强。随着城市的发展更新改造,上海相当一部分红色遗迹遗址已经踪迹难寻。但上海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兼顾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城市功能的开发,通过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手段,建立历史文化风貌区,对历史文化传统给予充分尊重,使得大批红色遗址遗迹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红色遗址遗迹在外观上基本保持原貌,内部设置除了必要的展览辅助设施外,不改变文物原状。这与其他一些地区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度依靠展览馆、纪念馆或图片文字资料等来展示内容形成来鲜明对比。

[11]


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立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 是提升“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运行成效的现实需要。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基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启航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远东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城、革命书籍报刊的中心出版地、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城市暴动的实验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策源地、左翼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隐蔽战线的主战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地、新四军的后援地、反内战第二条战线的主战场。[12]保存下来了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五卅运动纪念碑、龙华烈士陵园、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毛泽东旧居、周公馆、陈云纪念馆等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遗址、名人故居。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保持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成果,凸显了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上海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把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参观场馆、体验场景、聆听故事、体悟成就让学生去感受历史、触摸历史,深化和巩固理论认知,对于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升华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对“纲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必要补充,有助于丰富“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纲要教材主要从大历史宏观角度演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内容的取舍和编排上主要注重共性东西,较少兼顾各地历史发展的差异。所以,结合富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就成为必要补充。[13]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特有的革命精神和史料的真实再现,其思政价值与纲要课程教学目的一致,内容高度契合,为教学提供了独特的素材。

  3. 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纲要”课程教学展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覆盖了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因此,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既具有开天辟地的源头性和集中性,又具有随中国革命进程而进的完整性和传承性,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学生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受和触摸,不但可以深化巩固理论认知,而且能学习革命传统,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其更好成长成才。

  1.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立体化教学的路径

  1.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上海红色文化

“纲要”课程理论教学按照教材体系展开,对1840年以来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进行梳理和讲解,勾勒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这些最重要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时间跨度大,涵盖内容多,概念理论性强,学生把握有难度。因此,以红色文化的融入深化教学内容的阐释,挖掘、整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主题,精心提炼不同“红色故事”的“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史国情,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叙事性,将大道理寓于小故事中,把略显粗糙的理论知识讲“彻底”,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中,可以穿插上海开埠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指示牌的历史典故;在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引入对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解说和图片,介绍上海近代化发展;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穿插民主革命宣传家邹容纪念馆的图片,讲解邹容和苏报案的有关故事;在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涉及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等遗迹和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中共党人的故居,通过展示这些遗址、故居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受早期中共领导人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引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介绍,通过展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遗址的照片资料,使学生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开辟出来的真理;在讲述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时,涉及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吴淞炮台抗日遗址、四行仓库等,通过穿插这些纪念地、遗址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时,涉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纪念馆、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通过穿插这些旧址、纪念馆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

  1. 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上海红色文化

  1. 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校史馆、荣誉馆、文物馆、民俗馆、自然资源馆等校内固有的文化设施或教育基地;二类是专门建设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如微信网络平台、超星学习通APP、学校官网红色板块;三类是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红色电影节、红色读书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学校通过打造校史馆“云展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三校师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展厅云参观校史馆。因为立信校史中有丰富的个案可以与“纲要”课教学相契合,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的立信会计同学会,伴随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始终。[14]将立信红色校史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使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爱国爱党的精神信仰。

  1. 在校外开展实践教学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物质遗产,结合实物、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容易刺激自身的感官认知,使观者内心受到触动,心灵经过洗礼,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思想道德境界的升华。

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时,带领学生参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和太仓路127号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在讲授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时可带领学生参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和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遗址照片,分别位于南昌路180号和复兴中路近黄陂南路西北角;在讲授抗日战争时,学生可自行参观位于泰兴路和新闸路的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总部和义勇军总部遗址,到北京东路780号黄埔剧场《义勇军进行曲》首次播放处实地感受,也可以到友谊路1号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

(三)在网络教学中融入上海红色文化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使得教学内容可以共享,师生互动更加高效,成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以超星教学平台为例,可以把“纲要”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热点难点问题解析等课程资料都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查阅。在课堂讲授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网络平台设置互动环节,例如,在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新面貌”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在超星平台上以“如何理解‘渔阳里精神’”为主题进行讨论。这种互动模式使学生保持自由和开放的心态,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结语

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必须获得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入手,重点突出、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地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参开文献:

[1] 余守萍.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05):84.

[2] 李扬.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慧琳:上海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文化已经融入城市基因.文汇报.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04/22/401353.html.

[3]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三)[J].前进论坛.2021(09):18.

[4] 黄静.教育要素视角下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6):57.

[5] 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版.

[6] 《<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7月1日实施,全文来了》,上观新闻: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370542.html。

[7] 苏智良,姚霏主编.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

[8] 刘思瑶.上海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23.

[9] 黄静.教育要素视角下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6):57.

[10] 熊月之.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如树木之于土壤[N].文汇报,2018年5月9日.

[11] 赵大朋.上海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及其党性教育价值的实现[J].党政论坛.2020(02):14.

[12] 苏智良,姚霏主编.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

[13] 郑建锋.运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价值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5):45.

[14] 李天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5):8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Shape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