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消化内科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观察

王楠楠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 邓州 47415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实施分组护理制度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患者,以双盲法为分组工具,分为A组(常规护理)、B组(分组护理制度),各41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制度可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建议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分组护理制度;临床效果

消化内科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危急,需及时控制避免诱发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与要求也更为严格,目前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的质量与效果已远远落后标准要求。而分组护理制度实现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分组,根据患者病情、护理服务需求配备具备对应能力的护理人员,以此优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与质量[1]。在其他科室临床实践中,分组护理制度效果理想,但临床现有报道中关于消化内科进行分组护理的报道罕见,为此,本次研究纳入82例消化内科患者,探究分组护理制度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患者,以双盲法为分组工具,分为A组、B组,各41例。A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9~72/(45.52±4.37)岁;B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18~73/(45.29±4.26)岁。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饮食、注意特殊事项、监测病情、疏导不良心理。

B组分组护理制度:①病床分管:分析护士情况,由护士长根据护士能力、工作年限、性格特点等展开分组,每组成员2名,1名为组长;分析患者情况,按照病情危险程度及自理能力分组,每组3名患者。患者共计14组,每组3张病床,其中有1组1张;护士共计6组,负责日间与夜晚的护理工作,每组分管4组患者(12张床位)、其中1组分管5组患者(15张床位)。其中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护士应负责病情严重、危险程度高、自理能力差患者;护理期间除完成专科护理与生活护理外,需规范记录护理内容、严格监督组内成员护理行为、形成真实准确的文书记录,并参与科室组织的业务培训;护士长定期进行各组护理工作检查,重点检查护理行为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有无护理差错;且护士需与每组患者管床医生沟通,及时汇报患者情况、落实医嘱要求。②职责划分:根据分组与护理人员层次划分责任,每组2名护士中1名为主要负责人、另1名为协助负责人,需确定统一护理目标,彼此监督工作上有无缺漏,及时补充、及时完善;护士长领导与管理科室所有护士,需定期组织护士汇报工作,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优化护理服务制度体系、完善护理行为规范。③责任机制:对所有护士的工作职责范畴进行确定,并指导护士积极主动落实工作,如监测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床旁陪护、清洁口腔、消毒杀菌等;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疏导患者不良内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④设置流动工作站:由护士组内协助护理工作的护士以护理工作车为物质基础形成流动工作站,工作站需充分准备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所需的听诊器、治疗盘、血压计等设施,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准备好药物,以方便护理工作落实,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后采用我院自制评分工具,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与质量成正比。②护理满意度。选择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评分>90分为十分满意、评分介于70~89分之间为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经SPSS25.0软件分析,以(%)与(62849c0ec624a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体现计数资料与计量资量,χ2与t检验,P<0.05时差异明显。

  1. 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B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62849c0ec624a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病房管理

健康宣教

护理操作

病历书写

A组

41

84.45±4.36

85.59±3.28

87.29±4.11

90.27±4.36

83.39±4.91

B组

41

93.47±2.52

95.57±2.16

95.89±3.09

96.15±2.03

93.22±3.05

t

-

10.5858

16.2714

10.7092

7.8285

10.889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A组

41

21(51.22)

17(41.46)

3(7.32)

38(92.68)

B组

41

16(39.02)

14(34.15)

11(26.83)

30(73.17)

χ2

-

-

-

-

8.5126

P

-

-

-

-

0.0189


  1. 讨论

基于消化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危重等特点,为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要求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应达到高效率、高质量标准,减少护理差错,准确执行护理工作要求,但常规护理服务模式流程固定、内容单一,无法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等工作密切配合,易导致意外事故发生[2]。为此,优化护理模式、制度十分迫切与必要。

本次研究中,采取分组护理制度,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均显著上升。分析原因可知,该制度模式下对护士与患者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的小组,以组组对应形式,使护士明确护理对象、护理目标,并考虑护士的能力、经验、水平等因素,按照患者病情风险等级对应匹配,确保护理质量;同时,明确护理责任、落实责任机制,严格监督每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效果,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此外,配备护理流动工作站,及时提供护理所需工具、药物,提高护理工作效率[3]。因此,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上升,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达到90份以上,护理服务也受到患者高度满意认可。

综上所述,分组护理制度可提高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文汇,2020(12):95-96.

[2]陈彭红.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75-3076.

[3]唐小荣.探讨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