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ECMO成功救治腹泻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1 例 ECMO成功救治腹泻引 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患者 的护理

梁恩政

广东祈福医院 511495

摘要: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当饮食或是气温变化,都可能导致腹泻症状的出现,具体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1]。由于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原因不明,处理不当等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毒素经肠道入血,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020年5月我院通过应用VA-ECMO成功救治了1例腹泻致严重低钾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反复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对其抢救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如下。

关键词:ECMO成功救治;脏器功能衰竭;护理

1 病例介绍

袁X,男,39岁,因“腹泻、发热2天,意识障碍1天”入院。查体:T:40℃,P:150次/分左右,R:40次/分,Bp:80/40mmHg(去甲肾上腺素1.0ug/kg/min),GCS2T分(E1VTM1),呼吸急促,躯干、四肢皮肤呈散在花斑样,四肢末端冰凉,血钾2.0mmol/L,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25000(pg/ml),血降钙素原(PCT)>200(ng/ml),同时存在DIC(ISTH:6分)、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严重心律失常。转入ICU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泵入NE(1.0ug/kg.min)维持血压、静脉泵入补钾,PICCO监测、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抗感染等治疗。追溯病史患者腹泻数日,高热,并口服复方甘草片成瘾(300-400片/日)多年。PICCO监测发现患者存在分布性休克、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低心排。患者入院后多次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血压下降,可经电复律转复,期间患者突发室颤,经电除颤复律成功。晚21时患者再次心跳骤停,6分钟后复苏成功,但血压趋于难以维持,床边心脏超声显示心脏收缩功能极差,心脏只有细微的蠕动,因患者病情危重(脓毒症、休克、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多次电复律后、心肺复苏术后),不除外重症心肌炎或严重感染后心肌抑制、心肌损伤,并随时可再次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可能,经知情同意后,于5月16日凌晨成功行ECMO支持治疗(治疗前期参数:流量4L/min,空氧混合流量各2L/min,转速3380RPM,)。其后患者生命体征较前逐渐平稳,病情渐稳定、好转,期间曾有数次短阵癫痫发作,经相应处理后控制并逐渐缓解,神志逐渐恢复。5月22日(ECMO治疗第7天)血降钙素原降至可测量区间,5月25日(ECMO治疗第10天)撤离ECMO(撤机前参数:流量2.05L/min,氧浓度23%,转速2210RPM),6月1日撤离CRRT治疗。

2 护 理

2.1病情监测
2.1.1血流动力学监测

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主要特征是血流的分布异常,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不足,器官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造成组织缺氧以及代谢功能障碍并且进行性加重。本患者运用PICCO监测,指导患者液体复苏,以利于维持患者循环稳定、改善器官组织灌注及组织的氧供。

2.1.2体温监测

患者入科时T:40℃,体温过高易引发机体氧耗增加,体温过低则易发生凝血障碍和血流动力学障碍。ECMO运行期间,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运用CRRT、ECMO调节血温,辅以其他物理及药物控制患者体温在35℃~37℃。降温期间防止冻伤等意外的发生。
2.1.3腹泻的监测

患者本次发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入院当日间断解大量黄水样便,量约300-600ml/h,同时患者已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感染性休克表现。为便于患者皮肤护理,出入量记录,减少因清洁大便而频繁翻动患者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各穿刺口出血风险及导管移位、意外脱管风险,予留置大便收集器引流大便,取得满意效果。

2.1.4血气监测

本例病人予以VA-ECMO辅助治疗,ECMO与心脏血流存在混合面,混合面以上为心脏供血,以下为ECMO供血,因此予分别监测左、右侧桡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及时调整ECMO参数。正常情况下左、右侧桡动脉氧分压接近,如左侧桡动脉氧分压远大于右桡动脉氧分压则提示ECMO流量过高。在病人ECMO及机械通气辅助期间,ECMO参数未发生变化,不需要频繁监测左桡动脉血气分析,每4h监测1次右桡动脉血气分析以判断ECMO及机械通气效果及病人水和电解质情况。

2.1.5 抗凝监测

ECMO联合CRRT辅助期间为防止体外循环管道出现凝血需应用抗凝药物。主要使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ECMO插管时给予首剂肝素(通常为100U/kg后,开始持续微量泵输注肝素,以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180s~200s,肝素输注速度为25~100U/(kg·h)。同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现溶栓及抗凝并发症,例如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手术切口出血、血肿等。本例病人在ECMO辅助治疗 后出现ECMO置管处持续渗血,给予其减少肝素用量并加压包扎置管穿刺点,同 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现其他抗凝并发症。病人于ECMO辅助治疗第10d顺利停用ECMO后,血凝结果恢复正常,未见重要脏器出血。

2.2管道护理

2.2.1管道标识分类

该患者使用PICCO、ECMO、CRRT、中心静脉导管等多种管路,管路繁多复杂。为便于操作和区分,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贴标记不同的管路,再将各管路连接的机器合理布局,保证清晰的护理界面。

2.2.2管路的密闭和通畅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保证管路通畅,以防打折、滑脱、扭曲等,换药时认真检查导管的位置,准确测量导管外露的长度。定时检查管路有无渗血、气泡和凝固,观察管路有无异常抖动等。

2.2.3意外脱管的预防

穿刺口予缝合固定,外予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口近端及导管各连接处予3M加压绷带高举平台法固定。每次患者更换体位时应该先检查各管路的固定情况,再协助患者翻身,保护管路,适当使用保护性约束,确保管路的安全,防止脱管发生。

2.3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2.3.1出血

ECMO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例患者仅出现导管穿刺口渗血情况,主要原因为灌注管下方出血,在密切监测患者全身出凝血情况同时,根据情况遵医嘱予输血及血制品,予无菌敷料压迫,调节管道方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等对症处理,效果满意。
2.3.2血栓

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长,管路数量多,血管内膜损伤,并且导管可直接阻塞血流,使患者血栓风险增加。护理中,及时观察并每班记录患者双侧肢体的动脉搏动、体温、皮肤颜色、腿围等情况,及时观察患者神志状况、瞳孔变化,根据患者肢体活动等情况综合评估,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2.3.3感染

ECMO等导管的置入,穿刺口的渗血渗液,穿刺部位的特殊性都增加了感染的发生机率。治疗期间护士每班密切观注导管敷料的完整性,穿刺口是否存在发红、肿胀、出血或潜在感染,每7天至少换药一次,出现渗血渗液,敷料松脱等及时换药,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消毒面积大于10*10cm,尽量缩短换药时间以减少暴露时间,采用透明敷料以便于观察穿刺口


3 小 结

腹泻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成人腹泻常因早期不重视及疾病病因等的判断错误,少数患者发展为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快速实施抢救、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妥善处置对于挽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VA-ECMO是各种急性双心室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性辅助治疗手段。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提供了有效的循环支持,为病人的抢救治疗争取了时间。联合CRRT可以有效地改善肾功能,降低容量负荷,纠正电解质紊乱。ECMO、CRRT、PICCO联合应用的技术比较复杂,需要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并制定出个性化同时又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蔡道翠 .腹泻一定要对症下药[J]. 《健康必读》, 2020年3期:214.

[2]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0年11月第35卷第11期(总第269期):1052

[3] Chirine Mossadegh Alain Combes 体外膜肺氧合监测和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梁恩政(1981.12)女,民族:汉族;籍贯:重庆;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