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护理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心内科患者护理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胡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患者护理心理问题,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的有效解决策略。方法:将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出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挖掘出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挖掘出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情绪问题、饮食问题三个方面。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护理心理问题,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心内科患者治疗中以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挖掘影响治疗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而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落实于护理工作中达到保证治疗效果的目的[1]。通过研究可知,患者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存在着特殊的要求,会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引发心内科疾病,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护理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研究出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工作需求的患者均来自于本院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收治的150例患者,统计其资料为:平均年龄计算为(62.5±20.5)岁,男女患者人数统计分别为82例与68例。

1.2 方法

搜集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并对资料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护理心理问题及问题类型。

1.3观察指标

观察150例患者是否存在护理心理问题及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类型。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的指标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与百分数的表现形式。

结果

通过对150例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有30例患者存在护理心理问题,其占比为20%,具体护理心理问题包括三个类型:心理问题、情绪问题、饮食问题,见表1。

表1 心内科患者护理心理问题统计表(n,%)

护理心理问题

例数

占比

心理问题

15

50.00

情绪问题

9

30.00

饮食问题

6

20.00

讨论

在心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着护理心理问题,常见的护理心理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情绪问题、饮食问题,需要护理工作中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而保证护理安全性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具体护理心理问题及实施的解决对策如下所示:

3.1护理心理问题

3.1.1心理问题

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出焦虑、抑郁两个方面,主要是心内科的患者具有年龄较大且疾病变化复杂的特点,在治疗中会因为疾病不断地变化而影响情绪,并且治疗需要投入较多的治疗费用,患者会存在着失去治疗信心而不能积极配备治疗,进一步影响了治疗效果[2]

3.1.2情绪问题

心内科患者情绪问题过多的表现在恐惧、悲哀、多疑三个方面,主要是患者未全面了解疾病,对任何疾病都会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并对治疗过程会存在多疑的情绪,若发现家属的表情与往常不同、治疗中采用了过多的治疗手段,患者内心的恐惧情绪会逐渐加大,甚至认为自己患有不治之症而要与世长辞,进一步产生悲哀的情绪。同时,不良情绪会作用于机体而不利于治疗,并且还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态度而未能积极配合治疗,不利于治疗效果。

3.1.3饮食问题

心内科患者的机体受到疾病的影响会产生身体素质、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并且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身体能量也会产生消耗的过程,需要患者在治疗中不断补充能量维持身体组织,并促进机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治疗。由于疾病对患者的食欲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很难食入更多的营养物质补充能量,并且疾病也会对患者的饮食产生限制作用,进而引发了患者出现了饮食问题。3.2解决对策

3.2.1加大培训力度

要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需要注重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人员是护理人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增加护理心理问题的培训内容,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引发的原因,进而能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心理问题、引发的因素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方案,并落实于实际护理工作中达到有效解决护理心理问题的目的。在完成培训后,要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验证培训的效果,并且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促进护理人员将自己的护理见解、方法表达出来,再通过有效的分析确定其护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应用于护理实践中达到有效解决护理心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性的目的。

3.2.2制定出合理化的排班制度

要实现护理工作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需要先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精力,如果护理人员缺乏精力,很难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会因护理人员缺乏精力而未能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方案,无法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有效解决患者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排班制度的构建,要保证构建结果达到科学合理化要求,对于护理高峰期要保证护理工作具备充足的护理人员,避免过多的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进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在护理低谷期应采取轮班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实现实际工作中具备充足的精力,进而在护理工作中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

3.2.3护理工作中加大患者关注度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了解患者的情绪、治疗态度决定着治疗效果,应在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并分析出其心理变化、生理变化,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与态度时,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并采取鼓励的方式、运用真实案例的方式,达到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并且还要将疾病的引发原因、治疗方案具有的有效性传授给患者,进而在了解疾病与治疗方法后,能够配合治疗,进而达到有效解决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的目的。同时,将饮食对疾病好转的重要性传递给患者,促进患者即使食欲不佳也要坚持食入充足的食物,为自己的机体增加能量并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存在的护理心理问题,进而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并实现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静, 高慧. 心内科患者护理心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 饮食保健 2020年40期, 191页, 2021.

[2]董丹萍, 谢芳. 心内科患者护理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