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张言芬

贵州省德江县第八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形式,而灌输式教学则是我国学生传统美术教学的主体模式。通过反思和总结美术教学,可以看到当前许多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加以变革,也可以使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增强。因此,需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确定美术课程的内涵,明确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鉴于此,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背景,本文研究怎样增强学校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小学美术是在学校课堂当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主要是用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造诣。所以提升学校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对上课的具体内容有足够的认识,紧扣上课内容做好课堂设计,进而优化课堂程序,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用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成果。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美术课程基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现如今的教学比较的简单,主要强调的是对小学生的课堂练习,所以这样教学的侧重点也是非常恰当的。不过,由于在现实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所以当前的学校大多数教学的美术教师都对其关注程度不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是先让学生进行临摹,即教师在介绍了基础知识以后,会找来一个简单的画作来让他们模仿,但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却很难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学习浓厚兴趣,更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能够切实的实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目标。在对于中小学生们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教师也大多都是把他们所教好的美术作品拿过来加以评价,并指导学生们对之欣赏,尽管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讲会增加中小学生们对画画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感,可是长此以往下去,小学生们会形成厌倦额心态,对美术教育而言也是相当不成熟的。

二、增强学校美术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抓美术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具备良好的美术专业教学素质技能,是开展美术教育有效教学的最有利保证。教师首先要做好对美术教育的导向作用,对自身各方面都加以严格的标准,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界面和道德层次,在学生中充分起到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由于教师采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开辟了教学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多的提供培养机会,把学生的兴趣加以更深层次的发掘,从而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意识,并根据学生的整体进展提升学生的前进速度。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美术教育的真正有效性并不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再加上好几节课。美术教育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进行充电,增加自身的美术知识库,从而改变教育观点和方式,在原来的美术课程的教育业务基础上将自身的综合教育技术更上一层。教师对自身的进一步的学习提升也是学生开拓眼界的最后的方式之一,因为通过对新的美术教育理念的学习,可以突破学校在传统教学下,所保留的一些比较不适合于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们除要具备“三笔字”“简笔画”等一般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功之外,还特别需要提高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

(二)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

了解学生可以让课堂质量提高,也是可以增加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皆不相同,每个年级的小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美的看法都不同,在新课改的内容里,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美术教学任务也做了不同的标准和目标。所以,学校美术教师要在授课之前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现状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比如三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比低年级学生要更高,能够接受小学美术教师对一幅画的讲解。中年级小学生,对简单抽象逐渐有了认知感受,能够进行平面美术,对简单的透视原理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除此以外,中年级小学生也逐渐学会了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学校美术教师可以以传授学生作画技法为主,同时培养学生鉴赏优美的作品,并借鉴优美作品的亮点,融合在学生自身的美术风格中,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美。在中年级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学校美术教师可以布置几个"我"的主题,即让小学生完成一些以表达自我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师在主题的设定时,不加入其他的干扰因素,让中年级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关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三)善于引导,巧妙提问

古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一名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喜爱自己的课堂教学与知识内容,使学生参与知识的课堂当中,就必须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效。于是,教师们对于课堂内容加以刻意的创设,以发挥课堂的重要作用。当教师给小学生教授《三个好伙伴》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专门的美术教育用语(“块面”“构图及色彩”)都比较难懂,因此教师也只能使用较为简单的白话字加以讲解,从而由浅入深。利用“这幅画好看吗?哪个区域你记得最正确?”等简洁的方法问问题,诱导学生开始思索,进而引导学生觉得红黄蓝三款颜料都可以调出任何色块,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好。其次,根据红黄蓝这三组颜料的实际,对“块面”“构图及色彩”等专业术语加以说明,让学生们更加易于掌握相关用语,同时也更积极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三、结语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校美术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研究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状况入手,根据改革形势,对学校美术教育活动加以完善,增强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美术知识和增强美术意识,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 . 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探索创新思维——浅析小学 美术的有效教学法 [J].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5).

[2] 尉爱姣 . 小学美术教学中当代美术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D]. 山东师范大 学,2017.

[3] 黄杰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 [D]. 重庆师范 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