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土石坝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水利工程建设中土石坝技术应用

秦旭华

招远市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 265400,山东招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坝工程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施工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土石坝是我国坝址建设中历史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可以说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时代。与其它大坝比较。土石坝具有经济、施工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使其迅速发展和进步。文章就水利建设中的土石坝施工技术作了针对性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技术探讨

引言:水利水电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发展和建设项目。目前,土石坝工程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工程技术。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土石坝工程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改善土石坝的施工工艺,既可以使整个水利工程的结构得到加强,又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提升,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因此,对土石坝在水工工程中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一、土石坝的优点和缺点

(一)土石坝的优点

土石坝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材料很容易获取,而且可以在当地找到。采用本地的泥土和石头作为原材料,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项目的造价。节省了钢筋,水泥,木材等原料.并且节省了建造过程中的运输费用。这是一种独特的土石坝。这也是为什么土石坝是大坝建设的主要选择。土石坝自身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修和扩建。由于土石坝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要求较低。在大部分情况下,土石坝的建造是可行的。因此,它的用途是最广的。土石坝的施工工艺简单,可塑性强,技术含量低。因此,建筑公司可以使用大型的机器来完成工程。因此,土石坝建设的速度很快,并且不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任何的影响。在目前的坝型项目中,能否保持稳定的土石坝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土石坝缺点

当然,土石坝有许多优点,也有缺点。例如,大坝顶部不具备泄洪能力,必须单独设置一个泄洪渠道。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进行大量的排水工程。建筑所用的材质会受到本地的材质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房屋的范围性坍塌、房屋不稳定等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使得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与监理方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土石坝的实际利弊。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来解决土石坝自身的不足。

 土石坝施工介绍

在工程建设中,土石坝的施工条件和施工条件都很好,可以在全国各地使用,而且可以就地取材,而混凝土,钢铁,木材等基础材料的使用相对较少,这样可以节省工程建设时的材料运输费用。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因为是现场收集的材料,可以方便的进行后期的维护和加高,在扩建的时候,并没有花费更多的资金,土石坝的适应性更好,可以适应各种区域的环境,对基础的要求也很低,施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数量也很少,可以通过机械来提升工程的效率。土石坝的不利之处在于,在工程中通常无法进行逆向施工,而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粘性水的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规格级别,并在投入时注意观察。

 坝坡变化规律

上游坝坡因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在运行期间,因其紧急救援需求,在短期内会发生较大的涨落,期间会发生多次的冲刷,因此,上游和下游采用同一类型的土料进行填筑,上游坝坡往往比下游坝坡缓。土墙坝坝体的上游坡度大于心墙坝体,而下游的坡度则与之相反。以砂土为基础的均匀坝坡,其坡度要慢于以沙为主。以粘土为主的坝坡与坝高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通常坝高愈大,坡度愈慢,而以砂石作填料的坝坡愈趋平缓。从坝顶至坝体及上游,坝体的坡度通常为1:2.651:3.25,而在下游为1:2.2或1:2.5。不同流域的坝坡比有较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不同的水位和使用情况,采用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降低大坝因水流冲刷而产生的磨损,从而使大坝的整体规模和运行效果得以长久地发挥。碾压是由堆石坝底部的土料制成的,它具有较大的倾角,而对斜墙堆石坝,其下游坝坡的天然坡坡比通常为1:1.3或1:1.4,而上游则根据斜墙的稳定性来确定,因为坡体越缓,稳定性越好,因此,在上游的斜墙坡度通常为1:2~1:3。对于新的坝体,在上游和下游两个坝体的坡度都是1:1.5~1:2,为了保证坝体的稳定性,为了保证坝体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碾压是堤坝下游的斜坡,每隔15米就会有一条1-5-2米宽的马道,这样既可以挡住堤坡上的雨水,也可以避免洪水对堤坝的侵蚀,也可以起到监测和观察的作用,公路一般设在坝坡变化的地方,由于这个地区的水流方向变化比较明显,所以在这里进行拦截是最好的。碾压坝位于坝体上游,坝面通常具有良好的护坡作用,它的作用是减小降雨对坝体的侵蚀,从而延长坝体的使用寿命,通常设置1~2至马道碾压坝的上下游,并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和具体的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马道来提高坝体的整体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措施分析

一)筑坝料场规划过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对坝体堆场进行规划,对坝基两侧的边坡进行合理的治理,对坝基开挖进行优化,对坝基表层的杂质、障碍进行清除,确定开挖工艺,确定开挖作业的先后次序。在坝基开挖时,要从上往下开挖坝基,以合理地控制两侧的边坡坡度。在填筑料场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确定周围环境、土石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储量进行分析。在地质调查报告中,要确定具体的采矿方案,并对采矿方案进行优化。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根据筑基料场的规划,根据筑基材料的运输距离、料场的中等水平、筑坝料场的分布、安全间距等进行规划,并进行筑基施工现场的设计和规划方案。以低水平分布的坝基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保证坝基工程周围的空间分布均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建筑施工,同时考虑到季节变化对水库水位的不利影响,在开挖土石时,优先采用易淹没或水平分布较小的土石料。在数量级的选择上,要保证土石方的储量清楚,不断提高土石坝的施工质量,以适应各种施工强度的水利项目。加强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垃圾处置方法的优化、采矿方案的优化、土石场的开采设计等,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 运输与挖掘

在土石料管道的开挖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土石料的分布特点,采用施工机械进行开挖。运输形式主要是由自卸车自行搬运,也可以用胶带机械和土石来将土石运到水利设施所在地。在进行土石开挖时,可以采取平面开挖和立体开挖两种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也可以将两者相结合,根据土石料的需求量和土石的分布情况,对机械设备的选型进行优选。

三) 压实阶段

土石料的压实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保证其粉碎、压实,并对其粒径大小、空隙比、致密程度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物理特性对土石坝的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土石料在碾压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内部的承载力和抗渗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物理性质,如果土石的含水率高,那么土石的施工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优先选用合适的挖掘机械,使用含水率较低的土石。

(四) 筑坝阶段

在筑坝期间,施工人员应合理地选择出料方式,进行介入,对土石进行碾压处理,将运来的土和石进行合理的卸货和堆放,然后由施工机械和推土机进行碾压,然后在推土机的作用下,进行土的铺砌。为了保证坝体在筑坝时的厚度、平整和致密程度,保证坝体的稳定,保证坝体的抗渗性和抗渗性。在土石坝的施工中,土石坝的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所以要科学、全面地设计和施工,可以通过流水线的方式来完成,为了降低大坝的渗漏,可以采取流水线的方法来进行土石坝的施工,同时还要合理地选用机械设备,在进行堆砌和卸料后,要控制好土和石料的卸载,以保证坝基施工的正常开展。

结语

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土石坝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技术,它不但可以节约工程造价,而且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土石坝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从施工现场、地基施工、方案设计等多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郭友波.水利工程中土石坝的施工技术与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8,9(12):148-149.

[2]牟雷.水利施工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