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赵挺

身份证号: 33092119880115 ****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建设规模与体量呈现出逐年扩张的态势,且高层建筑占据的比例不断攀升,从而增加了项目总体的施工体量与难度,深化了深基坑对各种支护技术的需求。深基坑支护作为基础施工的重要分部工程,其分部施工的质量效果也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质量与安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少不了各种施工技术的支持,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更是功不可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来说至关重要,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操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的困境。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各类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加固强化作用,保障建筑物和施工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以探索更为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管理方式,从而全方位地推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有效开展,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概述

深基坑支护技术与开挖深度有关,基本所有的建筑工程都会有基础开挖施工内容,但只有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施工环境复杂或深度高达5m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才需要考虑基坑维稳措施。面对上述情形,施工人员应在基坑四周设置垂直挡土围护结构,再以桩、墙、支撑等形式有效抵挡基坑内外部的土体压力,从而达到合理传递和分散压力的目的,以保证基坑及周边设施、建构筑物等安全。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围护结构,但其建造方式和工艺分类却十分丰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有重力式挡墙、锚杆支护以及各种桩支护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不同工程项目所处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地面现状和地下管线布设等条件,并结合基坑深度、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设定、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最佳支护施工方案。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

2.1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

顾名思义,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的主要材料为钢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选择外观和性能合适的Z形、U形等钢材,采用振动捶打、静压等方式使其深入基坑四周土体,然后采用合适的加固和连接方式将一块块钢板进行拼接,形成独立的钢板墙,利用钢板的支撑力达到挡土支护的效果。由此可见,该支护技术的工艺原理简单易懂,施工方式较为简单,比较适用于软土地基的施工,但需要考虑钢板桩的柔韧性。此外,该施工方式对周边环境有着一定要求,只适用于深度小于8m的基坑[1]

2.2连续墙支护技术控制要点

此项技术对于提升深基坑结构深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运用阶段,施工人员应切实关注以下方面:(1)严格控制导墙施工质量,重点检查导墙中心轴线、宽度和内侧模板的垂直度,拆模后检查支撑是否及时、正确。(2)严格控制成槽施工质量,重点检查泥浆质量,检测成槽垂直度、宽度、厚度及沉渣厚度的施工质量。(3)严控钢筋笼制作及安装的施工质量,重点检查钢筋笼加工尺寸(长、宽、厚度)、位置、标高及钢筋笼入槽的正反方向等。

2.3深基坑搅拌桩支护技术

应用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时,形成稳固性更强的水泥挡土墙是深基坑支护建设的最终目的,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搅拌机搅拌的形式,对已添加固化剂的基坑中的土壤进行搅拌与混合,促使坑下软土与固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反应,经过深层搅拌处理后,达到固化效果,稳定土壤,提升深基坑建设质量。水泥挡土墙主要适用于软黏土地质之中,适配基坑深度在3~6m之间,大部分施工中维护挡墙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4m。深层搅拌桩支护施工时,此项技术噪声较低,对于作业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广泛受到施工团队及周边住户的欢迎[2]

2.4排桩支护施工技术

排桩支护施工技术通常由防渗帷幕、支撑和支护桩等组成,其中,支护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板桩等。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需求,支护桩通常以列式或连续式等方式进行布局排列。由于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大部分地质区域,排桩支护施工成本较低、施工设备简单,而且支护稳定性好,它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将混凝土灌注桩按照间隔式构成排桩支护结构,按照钻孔、清孔、成孔、制作和下放钢筋笼、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起拔导管和护筒的施工流程在基坑周边设置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设置混凝土连系梁或锚杆、拉杆,根据工程需要设计支撑和截水帷幕,从而形成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支护结构整体,以较低的成本来提高基坑的安全性。

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3.1认真做好工程勘察工作

地质勘察报告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其中,地下水位、土层分布等各种数据关乎支护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支护结构选型。只有全面掌握最真实的现场地质及水文等方面的资料,才能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编制施工图纸及建设方案,尽可能提高建筑地基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地质勘察工作一定要委托专业的勘察单位来执行,并且要对勘察方案的设计和勘察工作的开展、勘察报告的编制做好审核和认定,从而确保勘测点设置合理,可以获取所需数据,并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使最终的报告能够有效反馈施工区的地质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3.2加强对施工专业设备的规范管理

在基坑开挖时,一般采用大型机械开挖作业施工。相关专业机械设施通常有着固定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其基础使用寿命将会进一步缩减。立足于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后续施工开展的有效性,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创建较为细致且标准的机械设施选购及租赁计划,并妥善做好机械设施参数的记录工作。在具体使用前期,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也要对具体设备进行科学调试,从真正意义上保证机械设施处于最理想的运行状态。而在机械设施完成相关施工操作后,建筑工程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开展对设施的专项维护,迅速更替磨损相对严重的零部件,以进一步增进机械设施的使用寿命[3]

3.3完善降水防水措施

(1)科学处理地下水。地下水位上涨和地下水渗透会使坑底积水,从而影响基坑施工的开展。地下水侵蚀也会对支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使土体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基坑变形失稳,影响施工的安全性。为了减轻地下水对深基坑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科学选择降水排水措施,例如:当遇到基坑底层结构渗透系数较高或存在承压水头的情况时,应根据危险性和影响程度来增设止水帷幕,布置疏干井,或是采取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措施。(2)地表水流处理。为了防止基坑开挖时水的侵入,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地表水流动的特性对施工现场进行地面找平和保护,合理设置基坑周边的坡度,并设置其他挡水和引流装置对地表水做好引向处理。当水量较大时,施工人员可利用潜水泵快速抽出坑底积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在运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过程中,需要全面探究该工程深基坑的整体结构,还要系统化地探究施工区域周边的具体环境,探究支护的实际需求与特征。尤其是针对有地下水的复杂地形区域,建筑工程企业更要挑选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可靠度,以更好地保证后续施工运作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程金刚.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89-90.

[2]高震春.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6):47-48.

[3]郑银忠.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