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探讨

赵标

中铁十局一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能够站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大局上看待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助力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各项工作成效,促进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创新结构体制,强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能推进国有企业各项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确保国有企业的目标能够最终分解实施。鉴于此,文章针对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途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途径

1导言

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管控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国内的具体运作情况中,中层领导管控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需要持续增进企业人力资源干部的管控革新,以期为推动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现阶段,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工作更为偏重基层员工,而忽视了对国有企业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深入管控,这也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目标。因此,切实增进对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管控,特别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控举措的不断创新,无疑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工作的系统化开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所以值得展开深入探究。

2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2.1企业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对干部管理工作缺乏重视,这导致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而出现大量的不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大大增加了企业发展目标实现难度。为此,国有企业在开展干部管理工作中,要给予该工作足够的重视,防止干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还有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实力强,自认为管理制度相当完善,但是并没有全面考虑自身企业环境,这导致其实际制定的干部管理工作与现实情况不符。大部分企业在制定干部管理制度中,只注重形式,没有开展真正、有效的内部管理工作,这不利于各个部门提升自身的标准,当面对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能及时给出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会盲目跟从大型企业的步伐,套用他们制定的干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与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不符,无法有效制约国有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

2.2干部管理能力、领导力特别是塑造他人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够,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有差距。精神有所懈怠,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个别干部以工作繁忙为由,投入学习的时间较少,对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度、广度不够,造成能力不足;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有一些年轻人员,被提拔后,原来经办的业务容易出现无人顶替的情况,所以被大量当作业务骨干来使用,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沉入业务工作,容易出现太靠近树木而看不到整个森林的情况,在管理方面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一些中层干部推诿、不做事,实在推不掉的,敷衍行事,为工作落实埋下隐患。同时,在部门的管理考核过程中,大都是以《绩效管理责任制》来进行,多是部门负责人负责制,使得一些干部职工认为“绩效都是部门负责人的事,即使干好了也是部门负责人获益”的错误观念,造成很多人员甚至中层干部不担当,对待工作不尽心不出力。

2.3干部选拔制度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最大程度发挥干部的主导作用,并且在选拔干部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选拔和培养干部中,制定的制度和条款缺乏完善性。在实际选拔中经常出现上级任命熟悉的人进入工作岗位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干部在员工心中的权威和信服力。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的选拔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选拔出的干部实际能力较低,开展的管理工作无法让人信服,很难提升组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途径

3.1严格选拔任用程序,提高干部政治能力

第一,立足干部选拔政治标准。国有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选拔第一位,对照政治考察“五看”标准,探索干部政治考察新方式,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挖掘政治标准在国有企业的内涵,“实化”政治素质考察内容,解决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概念性、抽象化、难定性等问题,把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将政治考察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注重平时考察和任职考察,充分用好干部管理“大数据”,收集掌握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年度工作考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斗争中的表现。

第二,立足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国有企业要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和前提。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管理监督的重要方面,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干部政治本领。各级干部要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进行强化,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带头锤炼忠诚品格,站稳党性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能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

3.2完善干部培训制度

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以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为重点,不断优化干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宏观决策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加上下流动,让干部通过多岗位历练,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扩大干部学习和培训范围,多开展一些心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拓宽干部思维和视野,让领导干部增强抗压能力、处理复杂事物能力,同时,让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管理工具,并能具体应用于工作中。进一步将正确的用人导向传导到干部职工,让全体员工了解到干部提拔任用就是应该选拔“对党忠诚,律己严、干事实、做人实,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能够适应新形势,把握新常态的干部”;让大家清晰明白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后,拓展群众监督渠道,督促领导干部进行对标。

3.3构建优秀干部队伍

在开展选拔以及培养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当不断构建优秀干部队伍,建立高素质团队。在构建高质量团队的过程中,要求国有企业应当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人才的相关标准,合理选择相应的后备干部。在实际的选拔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对干部年龄加以重视,需选择年轻干部,有助于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有效带动国有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并使国有企业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同时,在选拔时,企业还应当注重后备干部的实际经验以及自身技能,对其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快速开展企业相关工作。企业还需结合工作时间等相关因素,对后备干部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其符合选拔的各项要求。此外,企业还需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外部人员的监督,确保选拔工作的合理性,从而招收大量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是其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科学培养、严格管理的态度。相关领导和部门,需要推进人才发掘、培养、考核机制的完善,为每一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建立动态人才档案,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参考文献:

[1].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党建研究,2019(05):44-46.

[2]张哲.新时代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求知,2019(06):42-45.

[3]周新民.新时代如何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J].党建,2018(03):25-26.

[4]王夕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实践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9(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