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蚁兽饲养与繁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大食蚁兽饲养与繁殖管理

王磊

广东长鹿 环保度假农庄 ,佛山

摘要:2018年5月23日,我园由苏里南引进2只亚成体的大食蚁兽(雄:雌比为1:1),经过2年的精心饲养及管理,目前已经成功繁育成活两只大食蚁兽。

关键词:大食蚁兽 饲养 繁殖管理

大食蚁兽(学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属于哺乳纲、贫齿目、食蚁兽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疏林中,尤其喜欢在水边低洼处、森林、沼泽地区。为了使大食蚁兽在我园能够成功饲养,我们模拟其自然栖息地的条件为其提供了舒适的饲养环境,投喂适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经过3年的精心饲养,我园大食蚁兽的种群较为稳定,并成功繁育了两只幼崽,现将我园大食蚁兽饲养及繁殖管理的工作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指正。

1.动物的基本情况

我园的大食蚁兽是于2018年5月23日引进年龄大约为2.5岁,性别比例为雄:雌1:1,雌性个体较雄性略大,除饲喂和晚间分笼饲养,其它时间段均饲养于一起时,它们和平相处,很少打斗。

表1大食蚁兽基本情况


序号 耳标号 性别 年龄 备注


1 1号 ♀ 6岁 2018.5.23引进

2 2号 ♂ 6岁 2018.5.23引进

3 3号 ♀ 1.6岁 2020.7.9顺产一胎成活

4 4号 ♂ 0.5岁 2021.12.5顺产一胎成活


2.饲养环境

考虑到大食蚁兽展出、繁殖、疾病治疗的需要,我们将大食蚁兽的展区设计为一个饲料加工间、4间內笼舍(用于夜间休息、繁殖和疾病治疗时隔离)、室内展区(天气寒冷、炎热时)和外运动场(天气合适时外放),笼舍、运动场均有多角度摄像头,全天监控动物情况。

2.1内笼舍情况

设置窗户的内笼舍4间,均能够满足串笼、合笼、隔离的需要,每间笼舍均能够单独通往外展区,方便动物的收放及应急隔离,每间内舍约12平方米,地面铺设木床供其休息。

2.2室内展区

室内展区均与4间内笼舍相连,为封闭式玻璃展示区,主要用于冬季温度较低时的展示,面积约60平方米;地面为泥沙、假石及部分硬化地面,设有遮阴避暑的绿篱,以及水槽石槽等,投喂的位置模拟野外蚂蚁窝的环境进行食物丰容,让展区更有自然感,运动场设计为三面玻璃观赏区,方便游客多角度观赏动物。

2.3外运动场

我园的大食蚁兽展区命名为大食蚁兽之家,为了模拟其自然栖息地的环境,我们在其外展区内设计瀑布、小溪(宽度120厘米,深度40厘米)、树林和低矮的植被,附以草坪及泥沙地面,不定期的将外界的蚂蚁窝收集转移至该展区进行丰容,营造出南美洲大食蚁兽生活的氛围,充分展示出大食蚁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2.4饲料加工间

该区域面积约20平方米,加工间内备有破壁机、不锈钢台面、冰箱、储物柜、消毒柜、烧水器、菜板、刀具、漏斗、不锈钢、食具等,用于食蚁兽日常饲料加工。

2.5噪音控制

大食蚁兽对噪音较为敏感,常见的表现是食欲下降,情绪烦躁并骚动不安的来回走动,降低和消除噪音十分重要,尽量避免游客对展区的干扰,保证内舍的绝对安静,有利于大食蚁兽良好的进食、休息及繁殖哺乳幼仔。

2.6消毒防疫

国内外饲养展出大食蚁兽的机构有限,大食蚁兽的很多疾病未被发现和充分认识,介绍记载其疾病的参考文献也不多,另外,这个物种也是比较神经质,对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很不配合,因此做好大食蚁兽的疾病预防事关重要,我们在展区和內笼舍入口设置消毒槽,对食具和地面每天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液,为保证空气清洁流通,安装通风设施,也利于冲洗消毒后地面的干燥。

  1. 气候条件

我园地处广东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2.4℃,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0.2℃,雨量充足,每年4~9月为雨季,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2120.5小时,十分适合大食蚁兽的饲养和繁育,为了避免大食蚁兽出现健康问题,我园把大食蚁兽的饲养环境温度一直控制在25-30℃之间,

4.饲养管理

4.1饲料组成

根据大食蚁兽在野外主要以蚂蚁为生,偶尔也进食其它昆虫和成熟的水果的情况,参照国外成熟的饲养经验,考虑到当地能够长期供应的食物原料,我们为大食蚁兽配制了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物,其中猫粮均为商品化全价粮,牛肉是去筋和脂肪的全瘦牛肉,酸牛奶为添加其它成分的普通酸奶,水果、蔬菜的种类因季节变化会略有调整,具体组成如下:

表2 大食蚁兽饲料配方 单位:g

时期 牛心 牛肉 猫粮 酸奶 苹果 哈密瓜 木瓜 菠菜 蚂蚁粉 鸡蛋 香蕉 蜂蜜 面包 柠檬

日 常 50 100 100 50 150 150 50 15 10 1个 1个 2 40 0.5个

哺乳期 50 110 110 50 180 180 100 15 10 1.5个 1个 2 50 0.5个


4.2饲料加工、营养添加及贫血预防

首先所有食材一定要新鲜,并且将牛肉、牛心高温煮熟,猫粮使用温水泡软至可以捏碎,水果均被去表皮及内核因为大食蚁兽完全没有牙齿,仅靠舌头的吸圈进行采食,因此我们对所有食材完全粉碎可以过筛后混合成略稠的粥状,手感略温(25-30℃)才进行投喂。由于这些食物并非是大食蚁兽的自然食谱,为了避免出现营养缺乏等疾病,在食物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剂(善存片、金施尔康等),据国外报道,大食蚁兽因为进食蚂蚁容易患出血性疾病,因此在食物中添加酸奶的同时,我们对起每日补充维生素K10毫克进行预防,经过对比未添加的个体,效果比较显著。

4.3投喂方法

每天早上9点准时投喂,9:30外放展出,18点收回内笼舍,进行投喂,进食时间控制在大约半个小时内,防止食物变质,我们在其不进食后收回食盆,对每餐食量进行称重(餐前和餐后)汇总记录每日食量,如果食量减少,我们会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4环境温度控制

我园对大食蚁兽的饲养温度控制较为灵活,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气温高于31℃,我们会将室内展区空调设置在25-28℃,供其自由选择活动空间,同样在冬季时,我们也会将使室内温度调整到25-28℃左右,除在阴雨、较冷天气外,大食蚁兽均放入外运动场展出。

4.5体重监测

因为大食蚁兽生性胆小,保定采血极其困难,除了观察精神活动、食欲、粪便、皮毛等指标外,我们把监测大食蚁兽体重作为主要的健康监控指标,我们每15天对它们的进行称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饲料组成和食量,大食蚁兽体重的增减也可以初步判断成年雌性个体是否怀孕、胎儿发育及分娩等情况。

我园成年大食蚁兽体重范围:

雄性个体体重维持在27.5-30.2公斤;

雌性个体兽体重在非孕期45.1-46.5公斤,交配怀孕至产前逐渐增加到52.1-53.5公斤。

5、繁殖管理

5.1发情交配行为

2019年12月下旬,我园雌性大食蚁兽出现发情迹象,主要是食欲略有下降,喜与雄兽互动,舌头舔吸行为频繁,之后雄兽追逐雌兽,不断嗅其阴部,发出交配信号,交配过程母兽烦躁不安,交配行为大多在外运动场进行,雌兽一旦交配受孕,发情表现停止,母兽回复平静并逃避雄兽,不再不接受爬跨。

5.2孕期管理

两只大食蚁兽在发情交配后,除了夜间休息外,其它时间依旧同笼舍展出,饮食结构未做特殊调整,但保证每日食物充足,交配2月后开始补充钙剂。雌性大食蚁兽在妊娠期十分喜睡,即使白天也不愿活动,食欲旺盛,体重逐渐增加(交配前的45.1公斤逐渐升至分娩前3天的53.5公斤),但腹围变化不明显,直至怀孕5-6个月后,腹部才略有圆润,如果不是因为体重增加,很难判断其已经怀孕,至产前一周左右起外阴偶有粘液流出,此时我们将雌兽需单笼饲养于最边端的产房,熟悉生产环境,防止其它大食蚁兽干扰及打斗拥挤而导致流产。

5.3分娩期管理

我们根据交配日期计算预产期,在产前1周,加强对大食蚁兽的观察,包括调取夜间监控视频,直至到2020年7月9日中午起分娩前,均未发现改变大食蚁兽有明显的产前表现,仅分娩当天,它的食欲略有下降,在产房内来回走动,其分娩过程十分顺利,胎盘也很快脱落,产后也未见其有舔舐幼仔行为,可能因为分娩消耗体力,母兽活动明显减少,卧地而眠,但幼仔活力较强,本性的在母兽胸腹部寻找乳头,偶有尖锐悦耳的叫声,因为母兽尾巴覆盖在身上及头部,我们很难观察到幼仔哺乳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此期间,将室温控制在28-30℃,在产后1周内,除了清理胎盘及投放食物外,减少人员进出产房次数,甚至卫生也未打扫,基本保证了环境安静。

5.4哺乳期管理

母兽产后初期,食量明显减少,休息卧下时速度放缓,小心谨慎,并用尾部将身体完全盖住,起立时,发现幼仔有力抓住母兽被毛顺利的爬到母兽背部跟随母兽行动,待到母兽卧下时再钻洞起胸腹部哺乳,具体哺乳时间和次数很难观察到,产后一周,我们试尝清理产房卫生,母兽没有明显的抵触和攻击表现,待人接近时站起躲开,大部分时候幼仔已在其背部,偶有幼仔未能爬到背部的时候,幼仔即出现尖叫,母兽有护仔行为,人员立即撤离,待其爬到背部再窜笼操作。

在监控中观察,母兽趴卧休息时,幼仔偶有爬到母兽身上钻出母兽尾毛外,表现较为活跃,待8月初,幼仔外观体况较好,能够比较灵活的攀援被毛到达母兽背部,由于产房内阳光很难进入,我们在天气较好时,单独将母子放至外运动场,此时幼仔趴在母兽背上比较安静,很少离开母兽下地活动,但在内舍时,幼仔有时单独行走,如果有异常声响,便会立即爬回母兽背部。

幼仔2月龄时,偶有舔舐母兽的食盆,每次持续时间不长,是否能够进食不能确定,大约90日龄时,可以看到其有类似母兽进食的动作,舌头及嘴角沾有食糜,之后7周左右,根据其粪便颜色有淡黄色逐渐变深灰,判断其除了哺乳外,已经有进食物的能力,120日龄时,幼仔的食量明显增加,基本可以自主进食,但仍有哺乳行为。

2021年4月,该幼仔已经能够完全自己进食,不再有哺乳现象及攀爬母兽背部的行为,我们将其与母兽分离饲养,使母兽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6、小结与讨论

6.1 我园引进的这两只大食蚁兽能够很快适应环境未出现健康问题,并在我园能够成功繁殖成活两胎幼仔,与我们为其提供的饲养条件控制、食物调配基本符合其生存要求有很大关系,另外广东的气候条件与该物种的原产地基本相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6.2由于我们对大食蚁兽的行为学知之甚少,饲养经验不足,在这两次繁殖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有关幼仔的进乳频率、生长发育速度等方面未能得到相关数据,虽然是十分遗憾的,但在此情况下,我园两次成功繁殖大食蚁兽幼仔并由母兽亲哺育成活,说明对大食蚁兽异地保护是完全可行的。

6.3国内其他饲养大食蚁兽的机构介绍,该物种因为长期进食蚂蚁会有易患出血性疾病的倾向,但我园的大食蚁兽均未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园一直在控制饲料中蚂蚁干的比例、补充维生素K、根据定期监测的体重变化来调整饲料组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