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的研究

韩宏伟

天津市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 300022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对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电气工程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各项基础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工程实践背景强的特点,本文提出建立青年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平台,从本专业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入手,逐步实施实践培训计划,有机地把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相结合。平台支持课程的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多种师生互动模式。实现了师生跨时间、空间的广泛交流,可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且,最近几年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线下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大力发展线上教育能平衡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教育步伐缓慢的现状,逐步提升教育的效率,为市场输送优质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网络培训平台

引言

电气施工一直都是建筑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智能建筑,要想保证智能建筑各项功能均得以顺利实现,必须对电气施工予以高度重视,保证电气施工质量。当前国内设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校以应用型居多,而应用型高校教学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趋势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从事该专业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存在虽有较高学历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产出导向的理念,因此深入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指将建筑物作为平台,通过对不同智能化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和优化充分结合到一起,以实现自我感知、信息传输等综合智慧目标,形成一个建筑、人和环境充分协调的综合体,进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既安全高效,又便利,且可持续发展的新建筑。如今,智能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建筑智能化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从1993年中国第一座智能建筑建成到现在,智能建筑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成为房地产项目中的一个全新卖点。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发展都和电气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智能建筑的CA系统、BA系统与OA系统,都和电气技术息息相关,很多智能化功能都需要依靠电子设备及系统。因此,可以认为建筑电气技术的提升促进了智能建筑的不断进步。供配电是建筑电气系统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电气施工的重点所在,保证供配电系统各类电气设备及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建筑电气智能化人才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缺少智能化人才

随着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步伐的突飞猛进,中国当前时代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科学技术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但是因为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是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因此在这个领域中掌握丰富经验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足,尽管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地培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是培养人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且这些从学校中刚刚毕业的人才,其因为缺少真正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也难以承担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岗位,仍然需要在工作中沉淀自我一段时间,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再者,建筑电气工程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员工,其自身的智能化技术水平一般或并不太高,因为大多数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导致其在维护与管理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的时候,会出现手足无措或捉襟见肘的情况。

2.2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绝大部分以学校为主导,即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要求企业单方面配合其人才培养,忽视了企业的需求,出现利益失衡。在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很少企业会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制定,这样会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成旧,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生产,培养的人才专业素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此外,专业课程和工程实际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部分专业课程完全可以由企业工程师来上,而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深入参与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环节。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拥有现场设施设备、实操环境及专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经眼观、耳听、手动,能在短时间内汲取专业知识,快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变,然传统校企合作并未充分利用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的研究

3.1培训教师素质要求

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培训教师需具有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资格,有多年从事供电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经验。培训工程造价的教师须具有造价工程师资格。其他理论课教师也需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具有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为提高培训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搭建系统化网络培训平台的前期技术准备

为保证网络培训质量符合当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技术规范规定,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要求,使培训者能够跟上本专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与学生就业实现专业技术规范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无缝衔接”,需在培训前期做好充分技术准备。

3.3系统化网络培训平台具体实施

主要从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开始,学会应用本专业所需要的软件工具;接下来在工程实践模块中要去掌握工程图的设计与安装,特别提出还需要掌握工程造价的知识;在制造模块中会有大量的视频演示与建筑电气相关的设备制造工艺的流程,帮助大家理解设备工作的原理;考虑到本专业大四时还有一门毕业综合实习课程,特增设实习模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的专家咨询模块,可以实时链接到本专业的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3.4各模块具体功能

(1)基础知识模块。本模块采用的教材均选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指委推荐的系列教材,系统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楼宇自动控制、建筑安防、建筑影音、建筑学概论、建筑环境系统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达到本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2)建筑电气相关工具模块。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包括AutoCAD、BIM、PLC、单片机、组态软件、触摸屏等,达到熟练使用本专业相关软件工具的目的。(3)工程实践模块。可调用典型工程项目,从工程设计开始,到现场工程施工、工程监理职责范围,最后完成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达到掌握典型工程项目完整流程的目的。(4)电气设备制造模块。该模块开始部分是电气设备制造厂家的工艺流程完整的视频。接下来作为补充,添加了包括断路器制作虚拟仿真、配电柜制作虚拟仿真、环网柜制作虚拟仿真、电线电缆制作虚拟仿真、电缆头制作虚拟仿真等,达到熟悉建筑电气设备制造工艺。(5)工程认识实习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以视频方式进行培训,使得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变电所、小区外线、楼宇综合布线工作过程。主要目标是熟悉施工工艺、具体操作过程,把原本纸上谈兵变成与实践应用紧密融合。经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教师讲课将更加有的放矢,旁征博引。(6)专家咨询模块。该模块的搭建可随时在网上以留言形式咨询电气设计专家、电气施工工长、造价咨询专家、工艺制造专家、高校相关专业教授等,达到解惑互动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系统对智能建筑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电气系统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建筑各项功能能否顺利实现。本文搭建远程互动平台主要针对没有工程背景或非本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建立系统培训体系,该平台不仅可以在线学习,还可以通过网路接口,完成操作实训;同时模块搭建可不断更新,便于掌握最前沿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张筱燕.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3):160-162.

[2]蒋宗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计算机教育,2008(13):10-13.

[3]贺强,王龙,杨璐.应用型本科院校《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开发》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7):67-70.